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二科 264200
【摘要】目的:评价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对于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入选对象82例,据病号,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干预组各入选对象41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卒中后90采用采用(Fugl-Meyer,FMA)量表、Barthel 指数(BI)指数、卒中影响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SIS)量表评价运动功能。结果:干预组卒中后90日,患者FMA、BI、SI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的康复护理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关键词】卒中;偏瘫;运动功能;康复护理
卒中后偏瘫发生率约为5%~75%,患者以肢体痉挛、半身麻木为主要症状表现,偏瘫是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重要病因[1]。卒中偏瘫患者往往需要他人照料,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影响家庭和谐。康复护理是治疗卒中偏瘫功能障碍的必要方法,但医院过去常规康复护理以肢体摆放等常规预防措施为主,康复内容少,且不够系统化。本次研究试评价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对于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内科保守治疗;②初次发病;③度过急性期;④无机械通气需求,无导尿需求,具有康复条件;⑤未合并严重的原发性功能障碍,如痴呆。排除标准:①合并其它类型危重症;②诊断为进展性卒中,合并神经肌肉疾病;③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动脉瘤等运动风险较高的疾病;③颅内压偏高;④缺血性心脏病。共入选对象82例,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龄35~73岁、平均(61.6±4.1)岁。入院当日NIHSS评分(23.4±11.0)分。入院时APACHEⅡ评分(28.4±10.2)分。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62例。中西医结合治疗34例。缺血性脑卒中62例,出血性脑出血20例。左侧偏瘫35例、右侧偏瘫47例。伴有认知功能障碍24例。脑干损伤6例。坐位平衡等级0-2级,偏瘫肢体Brunnstorm分期Ⅰ-Ⅲ级。家属支持度:完全支持34例、支持30例、一般18例。据病号,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干预组各入选对象41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合并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急性期、缓解期,给予常规良肢位摆放、抗痉挛处理。进入稳定期后,给予肢体按摩、坐卧位变化训练,待下次活动后进行日常生活训练,针对失语症等指导家属进行认知训练,采用吞咽功能障碍仪治疗吞咽功能障碍。
1.2.2 干预组
在意识恢复前,便进行康复护理,护理时,密切监护,以下关节被动训练为主,联合音乐疗法、悬吊运动刺激。待反应较好时,进行互动训练,训练患者的应答、反应English。此后进行渐进性的肌力训练,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包括体位转移技术、良肢位的摆放、支具使用等,每2名护士负责一类训练。在下床活动后,进行步态训练,若条件合适进行镜像训练。每隔2周评估一次康复情况,调整康复策略。康复的强度以患者疲劳为度。复训练时,尽量输液等操作。同时为改善患者肺功能,需配合呼吸训练,以逐步增强患者耐力。通过心理支持、健康宣教、营养支持等方法,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耐受。出院后,制定一份长期的康复计划,注重偏瘫侧的肢体功能康复,尽量避免拄拐,以免患侧废用,青年型卒中患者可安排有氧运动、本体感觉训练 ,如平衡训练、水中训练等。
1.3观察指标
卒中后90日,采用FMA量表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BI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SIS量表评价卒中对运动、生活影响。
1.4统计学处理
以WPS xls数据表录入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统计,采用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Kolmogorov-Sminmov)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若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统计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卒中后90日,患者FMA、BI、SI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非常必要,可明显降低2年内死亡率,还可减轻家属的照料负担[2]。传统的卒中偏瘫康复护理内容简单,主动性康复差。系统性的康复护理,最大程度的发挥患者的主动康复训练能力,鼓励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心理护理、营养管理、肺功能康复护理,为运动功能康复创造条件,最终还注重对青年型卒中患者的有氧运动、抗阻与本体感觉训练。结果显示,干预组卒中后90日,患者FMA、BI、SI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康复的干预组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更强,卒中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明显减轻。
系统康复的注意要点:①超早期康复需要做好监护,出现异常及时终止;②主动康复避免输液,为康复创造条件;③配合营养管理、心理支持、肺功能康复,提高患者依从性、训练耐力[3]。
综上所述:系统性的康复护理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需做好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邓荣悦,邢凤梅,王莉,等.日常生活能力系统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6):1129-1132.
[2]张晓猜.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726-4727.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论文作者:姜美,于红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患者论文; 卒中论文; 功能论文; 肢体论文; 统计学论文; 脑卒中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