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发展助力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施论文

教师专业化发展助力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施论文

教师专业化发展 助力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施

张海滨

(大连市西岗区日新学校)

摘要: “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使中重度特殊儿童可以在家中得到切实的教育,充分体现了“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需要”的原则。送教团队在送教工作中处于主导性地位,其工作质量也对送教工作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科学的教师团队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培训,以及全面的送教团队交流,推动送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保证送教工作的高效、有序。

关键词: 特教教师;专业化发展;送教上门

“送教上门”工作是普及和发展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有效途径,体现了全纳教育与“零拒绝”的思想,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化发展。送教上门将特殊儿童从相对封闭的环境引入到更为开放的环境中,是对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等安置形式的补充。

美国最早提出“在家教育”的模式,20世纪中叶,美国就有部分州开始对无法到校的儿童开展“在家教育”,随着《全体残障儿童教育法案(94-142公法)》中的实施“在家教育”更加体系化,在家接受巡回辅导服务逐渐展开,接受“在家教育”的群体日益扩大,所收获的效果也越来越好。台湾地区以此为模板于20世纪开展了“在家教育”的实验,政府部门直接出台相应文件,以引导在家教育模式的发展。从最初的“在家自行教育”到现在的“自行教育”,台湾地区不断吸取着在家教育改革的经验与教训,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制度措施,推动“在家教育”的发展。

随着“在家教育”这一特殊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我国京沪地区也开始探讨对中重度特殊儿童在家进行教育,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结合我国社会现状及特殊监狱发展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政策,这也成为了送教上门工作的雏形。

我校是大连地区最早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的特殊教育学校,从2013年至今,在“一个也不放弃,特殊教育零拒绝”理念的指导下,已有数十名特殊儿童受益。

国家在安排部署特殊教育发展时,尤其强调了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指出特教发展应遵循“师资先行”的原则。

在送教上门工作中,教师是主体,其专业化程度对送教工作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从事送教上门工作的教师团队必须要向专业化的发展目标迈进,认真履行教育部颁布的《送教上门教师工作职责》,加强对不同情况特殊学生问题的学习与研究,调动学生、家长、社会等一切有利资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特殊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其发展。

2016年,我校申请立项了省规划办课题“对重度智力残疾学生实施送教上门的实践研究”,以此为契机,我们更加重视送教团队的组建、送教团队培训以及送教团队的交流,有效地提高了送教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其专业化的发展,使我们的送教工作更加关注特殊学生个体差异,以精准康复促进融合教育的转变,并以此作为实现融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一、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送教上门工作的对象是特殊儿童,而特殊儿童群体内部又具有特殊性,充分了解其学情对后续送教工作的展开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加强对学生学情了解的培训,培训送教教师采用精准的观察、适宜的访谈及科学的评估量表等方式,使其对学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指导教师送教内容的选择和IEP的制定。

送教团队的交流包括团队内部教师交流与跨团队教师交流,使送教教师在交流中共同学习进步。

山林绿树旁,几十亩田地以篱笆隔成棋盘状方格。每一格便是一垄精耕细作的熟地,依四季不同,大小不等的长方形、正方形田埂里长着应季时令蔬菜。但凡爬藤的、挂果的、梗叶的、块茎的,青红白黄各色蔬果,绿油油长势喜人。田畴外斜坡上,依次排列着锹、锄、镰、耙、犁、瓢等十八般农具。田间纵横之小径,统统通向围在菜地中央的一口池塘。塘边一头等待套犁耕田的水牛漫不经心地啃着青草,塘中一群麻鸭正在悠闲戏水。四五块木跳板搭在塘沿四周,随时供耕者担水浇灌或洗濯。颤悠悠的跳板一端,备有木桶、扁担和竹篮、篾箕……

例3 (浙江义乌卷改编题)如图3,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一个交点A在点(-2,0)和(-1,0)之间(包括这两点),顶点C是矩形DEFG上(包括边界和内部)的一个动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CouncilforExceptional Children,CEC)提出了“四个领域、七条标准”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标准。其中,学生和学习环境领域包括学生发展和个体学习差异、学习环境创设标准;学科知识和专业领域包括学科内容知识标准;教学技能领域包括评估技能、教学计划和策略标准;专业化发展与合作技能包括专业学习和理论实践、合作能力标准。基于此,我校从如下方面对教师团队加以培训。

1开放式的建筑学专业教室是通过一连串的空间作为主要个体的教学空间类型,具有通透不间断的大空间特点,为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提供了便利,是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专业教室空间。

二、培训专业的教师团队

送教上门工作具有送教对象障碍类型多样、分布面广泛、教学内容繁杂及教学评估困难等特征,这就迫切需要送教教师接受多元化的培训,以保障专业水平的提高,增强送教上门工作的效果。

我校为了确保送教工作有序开展,实行校长负责制,成立送教领导小组,制定送教上门工作准则、制度及考核标准等内容,团队成员则是在“自愿与异质相结合”的原则下、从学校各教研组招募的骨干教师。整个送教团队以“统筹规划、按需施训、注重实效”为原则,突出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需求;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核心,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与能力。从康复、技能、知识等送教教学方面规划专业发展方向,提出专业发展需求,再由学校统一制定培训计划,提供学习平台,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实操练习。

(一)针对学情及学习环境创设的培训

送教教师团队的组建对送教工作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送教团队教师的构成具有多元性,其分工也各有不同。加强送教团队建设,既能促进团队成员的交流与沟通,使其明确职责分工和送教内容实施的轻重缓急,又能方便送教工作的领导和评估,使送教上门工作实现效益最大化。

纱线条干不匀常以质量不匀率(线密度不匀率、条下不匀率)、直径不匀率和捻度不匀率等不同的形式表现,其中直径不匀率对纺织品外观质量的影响最突出[1],直径不匀率是由于纱线表面有形状不规则的突出物。目前没有相关文献对纱线表面突出物进行详细的描述。迟开龙、潘如如以4种不同规格的纯棉纱线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检测纱线条干不匀率的方法,并发现纱线表面具有突起[2]。毛羽作为纱线突出物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国外对纱线毛羽有了一定的研究。Zheng-Xue和Tang研究了环锭纺毛羽对纱线表面摩擦系数的影响,发现表面摩擦系数随着锭速增加而减小,当锭速达到一定程度,表面摩擦系数趋向于零[3]。

特殊儿童对学习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好的环境能够推动特殊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和社会互动活动。加强对送教教师学习环境创设的培训,培训送教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安全、包容,并能让学生得到满足的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主动性得以增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为走入融合校园奠定基础。

我国地质灾害遥感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内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长期以来,遥感技术由于具有宏观性强、时效性好、信息量丰富和非接触等特点,已经成为对区域地质灾害及其发育环境宏观调查的不可缺少的先进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防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杨树大苗主要用于营造农田防护林和速生丰产林,要求有通直良好的主干和发达的根系,无虫无害。杨树大苗的一级苗标准为2.5--3.5m,胸径2--3cm,根长20--30cm。

(二)针对多样化学习内容及多元化评估标准的培训

送教内容的选择对送教的结果有直接的影响。方俊明教授指出,在送教内容的选择上应以评估为基础,并结合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加强教师对学生送教内容多样化选择的培训,一方面,使教师了解所授内容的概念及体系,提高知识的组织能力、跨学科的整合能力。另一方面,坚持“一人一案”的送教原则,使送教内容既能满足家长的需要,又能契合学生的实际,实现精准送教。此外,还应注重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使送教内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促成学生的进步。

送教评估是送教效果的体现。加强教师对送教学生多元化评估的培训,使送教教师以培养学生个体发展的潜力为基础,以发展性评估、过程性评估为原则,综合评估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还应遵循补偿性、激励性等原则,使学生可以快乐地学习、成长。

(三)针对送教教师整合社会资源能力的培训

整合送教社会资源,助力送教内容的丰富、送教效果的增强。加强送教教师整合家长资源能力的培训,家校联合推动学生的进步。通过对家长的教育,既有利于保证让学生在家中随时可以接受教育,增强教育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又可以充分挖掘家长的能力、缓解家长的压力、重树家长的信心;加强送教教师整合社会资源能力的培训,康教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康复医师不仅能为特校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能参与到送教过程中,以专业的技术推动送教工作的实施;另一方面,康复医师还可以帮助特校教师制定送教学生的IEP,对下一阶段送教工作的展开具有借鉴意义。

三、促进送教团队的交流

自《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颁布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送教上门工作;但由于起步较晚,可借鉴的经验少,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一)团队内部教师交流

送教教师团队作为异质团队,以课题牵动开展教学研究,逐渐会形成小梯队。为使团队教师都可以借助送教团队得以成长,我们既要关注送教团队教师的全员发展,更要关注团队中每一名教师的特色发展,这就需要送教团队内部不断地交流与磨合。

《冶金分析》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核心库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千种表中国化工类核心期刊,并为荷兰SCOPUS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系列文摘》、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所收录。

送教团队内部教师交流的主要形式是新老教师的交流。一方面,依靠骨干力量,采用任务牵动以“压担子、搭梯子”的方式来培养青年教师;另一方面,利用青年教师思维活跃、更富创造力的特征,为整个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整个团队向特色化道路发展。此外,通过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相互交流,也能够带动团队教师整体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实现送教的目标。

(二)跨团队教师交流

跨团体的交流既可以使送教教师掌握国内外送教领域的新理念、新方法与新动态,又可以在交流中学习他人之长处,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从而产生新的想法,达到自我的提升。跨团队的交流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使送教工作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

我校尤其重视跨团队的教师交流,建立了两个维度的交流模式。一方面,建立了康教两个团队的交流,通过交流让我校教师了解一定的康复知识,在送教过程中兼顾教育与康复,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建立了普特两个团队的交流,通过与普通学校教师的交流,我校教师能够更准确把握当前的教育动态,在送教过程中与学生实际能力相匹配,让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提升。

此外,我校送教上门团队以课题牵动定期进行经验交流,教师将送教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进行梳理总结,由团队集中讨论,研讨解决方案。在保证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统筹管理,将每周四作为送教上门日,利用一天的时间集中送教,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专业的康复、每一个家庭都能接受精准的指导。五年多的送教上门工作,在为辖区内的重度脑瘫、重度自闭症和长期卧床的多种障碍等各类学生送去精准康复的同时,也促进了送教团队中每一位教师的个人专业化发展。

如今,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核心、依托团队建设、突出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需求的研训一体活动,已成为日新学校送教工作的日常。我们还将引领教师不断进取、踏实前行,大力弘扬“尊重生命、弘扬人道、传播大爱”的理念,使每一位接受送教的学生都能成为有能力、有尊严、幸福的人。

参考文献:

[1]陈会云,曹晓君.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7(12):7-12.

[2]王雁,冯静雅.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发展与评价[J].教师教育研究,2014(5):107-112.

[3]曹红卫.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新探[J].中国特殊教育,2004(11):70-72.

[4]于发友.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4(5):60-61.

[5]方俊明.送教上门支持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现代特殊教育,2017(4):28-29.

[6]华国栋.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98-100.

作者简介: 张海滨,大连市西岗区日新学校教师。

(责任编辑:赵昆伦)

标签:;  ;  ;  ;  

教师专业化发展助力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