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马克思主义研究创新的几个问题——纪念《教学与研究》创刊5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几个问题论文,周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与研究》是教育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理论刊物。它创刊于1953年,至今 走过了50年的历程。半个世纪以来,《教学与研究》坚持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 研究服务的办刊宗旨,发表了大量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进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发挥了主渠 道、主阵地的作用,也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研究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 此,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关心和支持《教学与研究》的中宣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 领导和各界读者,向长期为办好刊物而付出辛勤劳动的作者和编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办好《教学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中国人民大学将加大对《教学与研究》的支持力度。我们希望《教学与研究》能够 抓住发展机遇,发挥新优势,开拓新局面。
2002年4月28日,江泽民同志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就哲学社会科学问题发表了重要讲 话。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有关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并结合我 国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实际,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发展规律、人才培养以及国际 交往等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现在,我想借此机会,具体谈一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创新 问题。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马克 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科学理论,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更应该 关注现实,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工程,既需要主观条件,如研究者的理论素养、研究方法、研究视野等,又需要客观条 件,如经费保障、学术氛围、科学评价机制等。下面,我就如何做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 创新谈几点看法。
一、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全面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 础。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 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的道理所在。”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我们应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但是,不管是坚持 马克思主义,还是发展马克思主义,都必须首先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 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曾经热切地期望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 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并指出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党 的战斗力量。当时,我们党只有几万名党员。现在,截至2002年6月,全国党员总数已 达6635.5万名。我想,我们这样一个大党领导着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几亿 人口的大国,拥有一批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必须要认真地、系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毛泽 东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改革开放后,面 对一些人的“信仰危机”,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老祖宗,“老祖 宗不能丢”。1998年初,党中央号召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就此指出:“学 习邓小平理论,首先要认真地、系统地读邓小平同志的著作,还要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党的重要文献”。江泽民同志这里讲的是邓小平理论,但我想,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 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应该如此。
邓小平曾说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有些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据此认为不需要 研读马克思主义的“本本”。现实生活中,一些研究经济的人不读《资本论》,一些研 究政治学的不读《共产党宣言》。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邓小平的这句话是针对实际工 作部门的人讲的。同时,这种误解本身也是不读“本本”的结果。邓小平在讲这句话之 后又说:“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我是搞经济研究的,《资本论》、《 哥达纲领批判》、《论十大关系》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我是认真读过的。我想,作为 理论工作者,需要读一些“本本”;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说,不仅要读“本本”, 恐怕还要有一部分人专门进行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研究。如果不熟悉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 作和基本理论,就不会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哪些原理需要坚持和发展,就很难谈得上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当前,在我看来,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 题。
第一,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经典作家针对当时的需要提出的具体论断区分开来 。
马克思主义是从人类社会实践的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的,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 类思维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它的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具有永恒的价值。 离开了这些,马克思主义就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所以,那种所谓“没有马克思的马克 思主义”,实际上就是放弃了马克思主义。那么,哪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呢?我 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的理论,关 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学说等等,都是基本原理。对于这些基本 原理,我们都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运用。
但是,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也存在经典作家在他们那个年代、针对当时的形势和斗争需 要所提出来的具体论断、具体行动纲领。对于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断地对原有 的观点、结论进行补充、修改乃至予以摒弃,因为这些观点、结论由于不适应形势的发 展,已经部分或者完全失效。《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是马克思主义 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但是,由于后来情况的变化,《共产党宣言》的某些论断已不合 适,马克思、恩格斯通过为《共产党宣言》多次再版所写的序言,就把必须修改的内容 增加了进去。因此,我们不能停留在对这些原则的理解上;如果仍然教条地对待这些具 体论断、具体行动纲领,那也会产生马克思曾嘲笑教条主义者的“我播下的是龙种,收 获的却是跳蚤”的结果。
第二,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掌握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结 合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是坚持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对 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他们历来反对把马克思主义 当作“标签”和一成不变的教义,把那些教条主义者讽刺为“不可救药的书呆子”、“ 离不开麻杆走路的盲人”。他们对自己已经过时的个别结论敢于纠正,并作出新的补充 和完善;对前人的理论敢于突破,用新的思想和观点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我们 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要深刻领悟经典作家和革命导师勤于学习、善于思 考、勇于创新的严谨学风;突破前人、超越自我、修正错误的理论勇气;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
毛泽东曾经讲过,不超过马克思,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其理论 生涯中不断超越自己。例如,恩格斯就是一位勇于面对现实,在形势变化后敢于抛弃旧 观点、作出新结论的思想家。恩格斯在去世前不久写成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 讲到,在较长的时期里,他和马克思对工人阶级斗争的条件、方法的认识有缺陷。他说 :“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 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 ”
值得一提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对于改进文风也具有十分重 要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曾讲过,我写文章,不大引马克思、列宁怎么说,报纸老引我的 话,引来引去,我就不舒服。所以,应该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我想,我们理论工 作者一定会从这一段话里得到启示。
第三,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研究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时代创新性。“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深刻地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赋予党的建设以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特征, 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 设党的问题。这一重要思想,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涵盖了 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 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新创造。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所以,我认为,我们理论工作者当前首要任务就是学 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研究和探讨如何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中去。
当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脱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另起炉灶”。这就告诉 我们:要学习好、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与深入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密切结合起来。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就不可能真正学懂弄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不可能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正确把 握其科学内涵。所以,我们应该把研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的著作,掌握其理论 精髓,与研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方面的著作结合起来,任何把“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割裂开来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都是与“ 三个代表”的要求背道而驰的。那种认为“三个代表”无非三句话、“老祖宗”早已说 过了无新意的观点,是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的表现;那种借口坚持“三个代表”而否定 “老祖宗”的观点,也是非常错误、极其有害的。
二、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
以问题为中心,重视问题的研究,特别是重视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研究,是 科学研究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科学是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 的,这是一条普遍规律。自然科学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如此。理论在一个国家实 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毛泽东早在延安整风时就强调:“应 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 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我们必须把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 解决我们国家、我们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任务结合起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
以时代问题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倡导的科学认识态度和方法。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 的本质特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始终发挥着指导社 会进步的功能和作用,最根本的就在于它一直深深扎根于社会实践中。实践产生理论、 检验理论、推动理论发展。实践既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也是理论创新的动力。马克思主 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推 动理论创新,坚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复强调理论 与实践相统一在自己理论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恩格斯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自己 理论的“首要问题”、“根本问题”,是自己理论的鲜明特点。列宁称理论与实践相统 一,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毛泽东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原则”,是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邓小平称理论与实践 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江泽民同志称理论与实践相统 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品格,是马克思主义保持活力的根本所在。
以时代问题为中心,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印证的一条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和剩余价值理论是在研究当时资本主义时代发展和世界历史发展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的过 程中产生的;列宁主义的“一国胜利论”和“新经济政策”是在探索和解决俄国革命和 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过程中诞生的。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三次飞跃,不 断达到新的境界,也是与我们党解决不同时期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相联系的。以毛泽 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则的前提下,先后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如中国 革命道路与前途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 党,怎样建设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才有了新民主主 义理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与时俱进。
回避现实中的重大问题,离开了社会实践,就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更不能推动 马克思主义研究创新。当年的考茨基熟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几乎是马克思、恩格 斯著作的“活字典”。但是,他拒绝面对已经变化了的实际,自认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 ,在实践中到处乱贴马克思主义词句的标签,结果走上了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的道路 。中国的王明自封为“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但他无视中国的实际,事事照搬本本 ,结果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自己也滑入了机会主义的泥坑。现实生活中,也存在 一些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坐在书斋里“闭门造车”,靠苦思冥想、逻辑演绎提出一些“新 说法”、“新理论”、“新成果”。这种“理论创新”往往经不住实践检验,也没有多 大实际意义,更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讲的“问题”主要不是指一般的、抽象的问题,而是指与时代 紧密联系的,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 与解决,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改善和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对促进社会文化进 步,从而对时代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以问题为中心,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研究 者不仅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更要关注现实,特别是要关注和研究时代及 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早在1979年3月,邓小平就要求马克思主义者研究和 解决“我国今天最重要的新情况,最重要的新问题”,并指出:深入研究中国实现四个 现代化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且作出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答案,这将是我们思想理 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我理解,这正是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同时,倡 导以问题为中心的学风。
“生活之树常青”。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新的发展阶段,新情况、新问题仍然不少。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马 克思主义研究者一定要根据新的实践的要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科学地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总结新经验,形成新的理论观点,进一步开辟马克思主义的 新境界。比如,政治文明建设问题。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键 在于制度建设,那么我们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政府管理职能如何 进一步适应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监督机制如何同反腐倡廉的要求相适应?我国的 政治文明建设,要坚定不移地走适合我国国情,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 展。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我们如何处理好绝不 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与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之间的关系呢?
比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实现工业化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但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 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如何使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举?如何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发展资金技术密 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社 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我们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就业创造更大空间的同 时,如何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实体经济是基 础,虚拟经济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我们如何既要重视发展虚拟经济,又要扎扎实实地发 展实体经济?
再如,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影响问题。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 一个新的阶段。同时,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我们全党来说,是一次新的学习,也是一场新的考试。我主 要从事商业经济研究,对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现代流通面临的挑战,有更深的理解。根 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作的承诺,入世后将允许外商设立从事佣金代理、批发和零售服 务的合营公司,从事除烟草及其制品、食盐、书报杂志、药品、农药、农膜、化肥、原 油、成品油以外商品的进口和批发、零售业务,并在3年内逐步取消对合营公司的数量 、地域、股权和企业设立方式方面的限制,5年内除烟草的批发和零售、食盐的批发以 外,逐步取消对其他商品的经营限制,3年内取消外国公司通过特许经营形式进行分销 活动的所有限制。但是,我国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经营效益差的状况非常突出 。目前,我国最大的零售企业上海联华超市公司,2001年销售总额140亿元人民币,只 相当于全球最大的零售商美国沃尔玛公司的0.7%。2000年全国273家主要大型零售商场 零售额占全国零售总额的3.8%,而美国前50家流通企业的销售额占全国销售额的20%以 上。可以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面临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如何利用好过渡 期,苦练内功,加快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步伐,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 题。
此外,还有像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就业问题,城市化问题,阶级、阶层和剥削问题 ,扩大和培育内需问题,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问题,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问题,新 形势下的民族与宗教问题,执政党问题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研究,以及国际局势发展走向问题,等等。
面对这些,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必须具有理论创新的勇气,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 解决问题。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离不开已有的理论的指导,但在研究过程中,已有的理论 往往显示出局限性,因此,要解决问题就必须突破原有的理论,进行理论创新。十月革 命后,列宁针对当时有人攻击党的方针政策“标新立异”,曾作出这样的解释:当然, 我们提出了新东西,因为我们正在走向社会主义。当前,我们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必须解 放思想、勇于创新,不迷信前人的理论和权威,在必要时要敢于向他们挑战。教条地对 待已有的理论,或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就不可能进行理论创新,不可能很好地研究和 解决重大问题。
三、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做到“纵向继承,横向借鉴”
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任何天才的思想家,都不能凭空去创造自 己的理论。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 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 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如此深厚的思想渊源需 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和研究。今天,我们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更要吸收我国和世界 上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关注世界的发展变化,也就是做到“纵向继承,横向借鉴”。
所谓“纵向继承”,就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要扎根中华民族传统,吸收我国优秀传统文 化。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曾 把黑格尔看作是“两个最有天才的人物”之一,还赞扬歌德和黑格尔都是“奥林帕斯山 上的宙斯”。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获得特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在该民族文化的氛围中生 根、传播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理论成果,那么这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的是什么呢?我体会,它不仅仅指 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进程,也包含着与 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中华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充 分展现了生生不息的创造活力和吸纳外来文化的包容能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 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生存数字化、文化多样化浪潮汹涌 发展的当今世界,如果我们不能以开放性的、建设性的态度来继承和弘扬我们的优秀传 统文化,那么我们中华民族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 确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2002年11月30日,我校成立了孔子研究院。这是一所以整合人民大学校内及其他院 校、科研机构的人文社会科学力量,对孔子、儒学和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研究的科研机构 。今年4月,我作为孔子研究院名誉院长,在《儒藏》编纂会上提出,儒家思想培育了 中华民族仁民爱物、尊老敬贤、重信守义、中正宽厚的道德品质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 的精神风貌。儒家的精华部分现在仍然具有生命力。大力弘扬包括儒家精华在内的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实践“三个代表”、发展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
在新的世纪,如何保持心系民族兴亡、服务社会的光荣传统,如何在回应中国社会改 革和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方面,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丰富中华 民族精神方面继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是摆在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我国人民表现出关爱生命、不畏艰难、崇尚科学 、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充分展现了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相统一所产生的精神力量,很 值得我们这些包括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工作者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 进行学习和研究。
所谓“横向借鉴”,就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要具有国际眼光,既要密切关注当今世界发 展变化的最新态势,做到与时俱进,又要密切关注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发展脉络和最新 进展,吸收借鉴其中的科学成分。
首先,马克思主义研究要用国际眼光来观察和思考当今世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用 国际眼光来观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方法论之一。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马克思 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 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 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马克思用国际眼光来观察 和认识问题,创立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方法。此后,突破过去封闭的、狭隘的视 野,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用国际眼光来观察和研究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方法 论之一。列宁用国际眼光来考察世界范围内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提出了一国或 几国可以率先在帝国主义的薄弱链条中取得胜利的理论。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的理论,邓 小平的关于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题的科学判断,江泽民同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理 论,都离不开国际眼光。
具有国际眼光是当代世界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 区域化、市场化与信息化已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 特征。无论是自然地理的限制,还是社会心理与体制、制度的藩篱,都已不再成为各国 、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巨大障碍。时代发展的这一新的特点,更要求我们的马克思主 义研究要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眼光,站在世界的高度来观察、分析和研究问题。比如, “两个必然”的认识问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 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从当今世界发展看,“两个必然”的 实现过程将是复杂的、长期的、曲折的,对此,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应该有充分 的认识和估计,在理论上作出有说服力的论证,力戒简单化和武断的说教。再如,资本 主义社会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问题。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因素不可能在资本 主义社会内部生成,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是要彻底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但是, 在当代世界上,社会主义因素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滋长,如企业内部的权力制衡、 职工持股、社会保障、信贷监控、计划手段、满足社会需求的公共服务、国有企业的发 展等等。尽管这些因素整体上仍然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支配,但也表现了对商品关系的 一定程度的超越,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我在经济研究中时常遇到这些问题 。我想,我们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应该对这一现象予以客观的评价和研究。
其次,马克思主义研究,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跟踪国外社会思潮的最新研究成 果。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也继承了世界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产生的 三个理论来源就是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所 以,列宁说:“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 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巧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 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主义要发展,同样不能“离开世 界文明发展大道”。面向世界,科学地对待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应该是当代马克思主义 者必备的素质,也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进入20世纪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历了深刻的分析。一方面,它同当代哲学、社会学 等领域的其他理论成果交汇形成了所谓的众多马克思主义流派,另一方面,它被运用于 不同地区的实际革命进程导致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模式,即社会主义模式。长期以 来,我国理论界对此采取沉默或简单否定态度。我认为,这种“目不斜视”的做法是不 足取的。多样性与自我分化是人类思维创造性的体现,是十分积极的现象。了解国外马 克思主义的历史和基本理论,追踪它们的最新理论成果,并对此进行科学的评析,是我 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比如,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和做法。苏 东剧变后,越南、古巴、朝鲜等现存社会主义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面临严峻的挑战, 对社会主义实现形式进行创新是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当务之急。越南早在苏东剧变之前 就开始了改革进程,苏东剧变加快了其改革步伐。我们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应该研究现存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模式,总结各国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教训;应该密切注意搜集 和研究现存社会主义国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新认识。比如,“西 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众多,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新理论,如卢卡奇 提出了阶级意识的理论、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等。苏东剧变以后,“西方马克思主 义”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某些范围内引起人们更大的兴趣。我们应该系统研究这一思 潮,从理论上解决马克思主义和评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联系和区别。再如,民主社 会主义问题。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在民主、自由中走向社会主义”,并通过利用议会民 主制度展开斗争,后来举着“第三条道路”的旗帜。我们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应该研究民 主社会主义向现在社会民主主义转变的理论基础,社会民主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的发 展趋向,以及这一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在全球化时代可能带来的影响等。当然,我们对 国外包括西方国家东西的研究和借鉴,也要采取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绝不能搞照抄照 搬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切都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 际出发。
上述主要是我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创新的主观因素的思考。事实上,宽松的学术环境对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创新也至关重要。马克思说,真理就像燧石,只有撞击,才能发出灿 烂的火花。我们党为了社会主义文化和学术研究,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前一段时间,我曾就营造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氛围问题进行过探讨,提出理论 创新必须要创造一个民主、团结、自由讨论的环境,要容忍、善待失败的探索。我想, 这些同样适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但是,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要营造宽松的学术环 境,真正贯彻“双百”方针,关键在于区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不要把政治问 题当成一般的学术问题,也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政治理论包括党的方 针政策的宣传要有纪律,学术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则没有禁区。
标签:教学与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共产党宣言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