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挖掘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高职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探索出易于实现,易于操作的教育途径,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助力高职教育的推进。
关键词:工匠精神 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是一个带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词汇,近几年被制造界广泛讨论,关于“工匠精神”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权威的定义,一般是指工匠具有追求完美的精神,热衷于对产品精雕细琢,对产品的追求胜过对金钱的追求,是一种以产品为导向的价值观。
一、塑造“工匠精神”的历史问题
1.历史文化的因素。现代技术工人的短缺和“工匠精神”的缺失,并非完全由当代职业教育造成,中国古代教育文化实际上造成了当代“工匠精神”历史文化困境,根深蒂固的观念对国人形成健康的现代职业观念构成一定的障碍。人们对于职业追求,即使去做农民也要胜过做工匠。
2.现存制度的阻碍因素。在国外,有许多一流的职业学院,因其对技术和服务的专注和专业精神,其声誉丝毫不亚于综合性大学,而我国的职业院校的地位跟普通高等院校相去甚远,更无法与知名综合性大学相提并论。职业院校多隶属于地方教育部门,作为公立教育机构,它们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随便更改自身的办学定位,要么急于升格为本科院校,要么被本科院校合并,有的甚至被直接解散;而那些转型无望的职业院校热衷于短期培训,只看重眼前的“短平快”的物质收益,自然不会把精力放在提高办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能力上;现存的教育体制甚至迫使具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办学历史的专业性大学也争先恐后地向综合性大学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丢失原有的技术和专业特色。无论是学校还是师生,追求技术和精益求精的思维和传统被不断干扰。
二、“工匠精神”培养重要性
1.明确高职教育的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经济发展对熟练技术人才的需求还有相当距离。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更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市场需要要求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无缝对接面向工作岗位,因此职业院校必须从学校时期就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观念的注入,以便能使学生养成对于学习、工作上的高标准、严要求,让每一个人能够以敬畏的姿态对待自己的职业。技术人才恰恰是工匠精神的最佳传承者,他们唯有脚踏实地、专注持久的锻炼技术,方能在所处领域成为专家和品牌。
2.现代社会岗位技能的需求。重提工匠精神仅仅是一个开始,重塑工匠精神、造就合格工匠路,漫漫其修远,大国工匠离不开大国职教,国家职教之强离不开相关制度的支撑,惟有完善的制度安排才是对职教自强最有力的激励。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发达的工匠精神自有其深厚的工匠制度之沃土,体现在职业技术培训、市场准入标准、质量监督管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各方面,对精益求精者的回报和对违法违规者的惩罚共同发挥作用,缺一不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多种形式的职业院校。“地方区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公民性的学习中更可以充分体现。这种学习要求能够改变环境,提出自己的责任,成为具体的行动者。”每个地区的职业教育应该体现本地的特色,在这个基础上“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地方的辨识度,以深耕本地文化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可以让地方企业实现聚人和留人同时,像欧洲历史悠久的手工业家族和独具特色的制造业地区那样,真正营造和传 播“工匠精神”。
三、企业在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
企业在职业教育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企业追求产品的质量和创新是要值得肯定和支持的,但是如果对产品的研发投入过多,短期内可能会出现投入和利润不成正比,由此产生的财务困境也可能会让企业的管理层产生争议, 而争议最后达成妥协,被放弃的常常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可以成为一种企业价值观,但不是企业的运营策略的全部。 “工匠精神”作为精细化管理的一部分,需要用管理方法去协调,要和其他的策略协同运作,而不是主导整个管理的领域。所以说,人和组织不要成为“工匠精神”的奴隶,更不要用金钱等冷冰冰的字眼 去思考它。
结论:工匠精神的内涵在于: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虽然,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每天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庆幸的是,仍有优秀的职业院校始终致力于将自己的严谨、专注传递给更多的人,以期能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乐涛《大国职教》.载于《时代周报》,2014年3月28日。
[2]郑也夫《职业教育困境非单一问题》.人民网,2014年4月10日。
[3]王军《职业教育:最好都让产业部门来办》.载于《南方周末》,2010年4月1日。
[4]严薇《“工匠精神”的冷思考》.载于《第一财经日报》, 2014年2月21日。
论文作者:李贵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3月总第1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工匠论文; 精神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自己的论文; 职业院校论文; 职教论文; 职业论文; 《教育学》2018年3月总第1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