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多样湿地生态论文_冯杰

深圳市大鹏新区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办公室 广东深圳 518119

摘要:东涌红树林是深圳最大的海漆群落,海漆相对集中,并且长得最好、长得最高,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在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及大鹏新区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先行区的大背景下,科学开发区域旅游资源,保护东涌红树林湿地意义重大。东涌红树林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与深圳其它地方生长在海边的红树林群落有着极大的不同,这里群山环绕,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如世外桃源,是紧邻的东涌社区不可多得的科普旅游资源。如何利用红树林这一特点和亮点,发展从单一的红树林保护到多样性湿地生境恢复、人与生态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红树邻里社区,是项目设计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红树林;湿地;生态多样性;设计要点

1、项目概况

在深圳,红树林群落类型较为贫乏,天然群落主要是由乡土树种秋茄、桐花树、白骨壤、银叶树为优势的4个群落,分别是(1)白骨壤+秋茄+桐花树群落: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大鹏新区东涌河口,群落发育成熟,树龄较老,人为干扰少,白骨壤位于群落上层,树高4-5米,胸径可达18厘米以上,覆盖度大于50%,秋茄的数量不多,但生长较好,高可达4米,与白骨壤同居群落上层,桐花树位本群落的第二层,树高多在2-3米,丛生,覆盖度约为30%。(2)秋茄+桐花树+老鼠簕群落:主要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宝安西乡镇、沙井镇等地的高潮线内,成为密灌丛,群落上层为秋茄,下层为桐花树,并有大量的老鼠簕均匀散布其中,少数植株有鱼藤攀援其上,覆盖度达90%。(3)桐花树群落: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大鹏新区东冲河口、宝安西乡镇,零星分布于海滩前缘,桐花树密度较大,生长较好,基本为纯林。(4)银叶树群落:位于大鹏新区葵涌坝光村,面积约为1.5公顷,是目前我国大陆发现的林龄最大的银叶树群,超过500年林龄的银叶树有一株,100岁以上的银叶树有27株,整个银叶树林林相完整,树冠浓密整齐,植株高大,一般12-19米,最高可达20米,树杆挺直,胸径一般都有80厘米以上,最大的有130厘米,板根特别发达,最大的板根高及2米,银叶树林内还有其它红树植物如秋茄、白骨壤、桐花树、海漆、木榄等数千株,另有几十株金叶树、石斑木、海檬果、黄桐、香果树、银柴等高大乔木。

东涌红树林湿地园位于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同时也在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在总体规划中,为了更好保护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资源进行科普宣教,明确将该区域规划建设成为红树林园。

东涌红树林湿地园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一)红树林的保护

主要对现状红树采取一定措施进行保护与生态修复,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红树保护行动等。

(二)病虫害防治及清除入侵植物

该部分工程内容主要为对园区现状大树进行树洞修复、清理、施肥等手段来对其进行保护。同时,清除入侵植物。园区内现状入侵植物主要主要分布在红树林及乡土植物边缘,基围田埂等区域,有百花鬼针草、薇甘菊、五爪釐龙、蟛蜞菊、马樱丹等。入侵物种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威胁,也已在深圳本地造成巨大的生态灾难,严重影响本土动、植物的生长。对于分布在红树林、乡土植物群落边缘、郁闭小的林地边缘区域,并且对红树及其他林木生长、群落演替、景观多样性等造成不良影响的入侵植物进行清除,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控制,清除面积约5公顷。

(三)鸟类的保护

鸟类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干扰,需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保护。主要措施包括:控制人流、保留滩涂、营造湿地生境、招引鸟类等。

(四)驳岸设计

针对湿地园现状基围鱼塘的基底,设计中对其进行拆除,将湿地岸线软化,营造生态自然的湿地驳岸。驳岸形式主要为植物驳岸,主要种植水生植物,营造舒适宜人尺度的自然湿地驳岸,设计长度为6100m,另外自然学校周边部分驳岸采用石块护坡,形式为石块驳岸,设计长度为314m。同时为避免水土流失,对涉及到园路区域部分驳岸采用石笼护岸,设计长度为878m。

2、设计理念

东涌红树林湿地园的设计以“我们的社区——红树邻里”为理念,以红树林湿地为基石,启动自然,雕琢未来创建一个重新定义人类与动物、植物和谐共生的社区空间。从而达到“红树邻里,君子之交;相望不扰,长伴共荣”的美好愿景。

3、总体规划

以自然的设计手法,串联起海岸带景观、红树林湿地景观、低盐度湿地景观、鱼塘湿地景观、水库湿地景观。方案设计以场地现状为基底,本着“生态为重,保护优先”的保护理念,着眼规划目标,以概念构思为指引,运用多种规划策略,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创造出舒适惬意的环境空间,给人带来自然的美感,感受到设计结合自然的魅力。

(一)景观结构

“一核五区,六景相融”的景观结构,以红树林、鸟类保护区为核心,另设湿地缓冲、湿地体验、管理服务、山林体验四个景观分区,及六大景观节点的湿地园整体景观格局。

(二)功能分区

以保护红树林及鸟类区域为核心保护区,另设湿地缓冲区、湿地体验区、管理服务、山林体验区。

核心保护区:指具有特殊保护价值,需要保护或恢复的湿地区域。在湿地园内主要指现有的红树林、海域、鸟类活动区。该区域为重点保护区域,不允许游人进入。

湿地缓冲区:由于重点保护区域北侧现状为已建成东涌路及民宿,考虑到对于鸟类及红树林生态资源的保护与隔离,在沿东涌路一侧采用植物造景和围网等措施来对游人与湿地园的进行隔离。同时建议东涌路区域采用电瓶车或步行,作为主要出行及游览方式,减少城市噪音,生态节能且环保,可以有效的加强重点保护区与紧邻的东涌路隔离,减少人类活动对鸟类活动的干扰。在基围鱼塘一侧,为保护红树林生境内部生态群落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为鸟类提供更好的栖息地,以及加快深入对鸟类习性等的科学研究与观察,仅建设观鸟亭。该区域考虑到临近重点保护区,因此,通过控制游人数量进行管理。

湿地体验区:指展示湿地生态特征、生物多样性、水质净化等生态功能的区域。在湿地园内主要是指现状大片的基围鱼塘区域,通过设计,将该区域改造成适合红树林生长的滩涂湿地,结合景观小品、科普设施的设计,使游人能够在此体会、感受湿地的文化。

管理服务区:是指在湿地生态特征不明显或非湿地区域建设的可供游客进行体憩以及管理机构开展科普宣教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场所。位于湿地园的主入口区。

山林体验区:是湿地园的主要公共活动空间,是公共开放区域,主要为西面山体一侧,利用良好的观景视角,设置观景平台、补充休憩设施满足东西涌穿越路线上的游人基本需求。

(三)交通设计

(1)出入口:园区主要入口为东涌路,通过过河廊桥链接至园内,另外在山体侧接入高空栈桥,满足徒步人群入园的基本需求。同时在东涌污水处理站与园区间设置车行道,满足园内管理用车的基本需求,该出入口仅为内部管理使用。

(2)对外交通:东涌红树林湿地园对外交通依靠进入东涌社区的唯一公路东涌路,停车场设置在园区西北角;同时在西侧设置车行道,满足园区管理用车基本需求。

(3)内部交通:园区在靠近东涌河一侧园路分为主要园路、次要园区及上层空中栈桥。

主要园路功能上链接各个生态铺装广场,集中设置于入口及淡水湿地湖区域。主要形式有生态步道、生态浮桥等。

次要园路主要为园区内鱼塘一侧湿地栈道,游览线路围绕湿地生境展开。

另外设置高空栈桥高处俯瞰园区,结合地区规划山体一侧设置生态绿道,修复登山道。

(4)人流控制措施:针对关于人流控制分区,结合游览活动设置,在东涌路及山体一侧入口设施智能化闸口,实时监控园区人流,另外在下层缓冲区边缘设置栈道,仅供生态科研使用,对外完全封闭。

(四)驳岸设计

(1)管理服务区

现状:大面积属于田埂鱼塘。

工程措施:将该部分鱼塘回填土方,整合成休闲铺装广场及设计自然学校等建筑。

(2)湿地体验区

现状:属于田埂鱼塘部分,局部田埂为硬质铺装,鱼塘断面为垂直断面。

工程措施:将河道两侧的现状鱼塘机理打破,形成大面积湿地水域。

(五)竖向设计

根据现有地形,局部进行改造。重点对于湿地地形的塑造。湿地中的主要竖向设计就是护堤顶标高的设计,标高的设计要考虑到潮水位的影响。本项目中,湾区平均潮水位为1.5m,平均高潮位为2.12m,两百年一遇潮位为3.03m;红树林生长对潮水位的要求为0.5-1.5m。因此,在对红树林及低盐度湿地进行地形塑造时,池底标高控制在0.0-0.5m之间,重要的集散广场标高高于4.00m,部分湿地内的栈道、平台可根据景观要求设置在2.12-4.00m之间。

以现状的地形标高为基础,减少土方量。重要的集散广场高程大于3.58m,局部允许越浪区域高程大于3.08m。高空栈桥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5m~4m。

4、节点设计

(1)自然学校

自然学校位于湿地园主要入口,利用现有鱼塘形成水景,室外设置生态广场集散场地人流,建筑采用集装箱式,风格简洁,大气,室内开展湿地教育,且在西侧设立人工湿地,与污水处理站相接,同时形成户外的湿地科普景观。

(2)空中栈桥

该节点主要利用流线型的空中栈桥形成丰富的环形游线,一方面减少场地建设对湿地生态的影响,另一 方面也提供了更多远眺湿地的活动。与此同时,下部设置生态步道,不同高差形成不同游览活动,有效与场地其他节点链接。

(3)湿地科普

该区域设置生态浮岛、湿地泡、观景屋、科普栈道穿梭其间,多样式的水岸形成多种滨水休闲空间,让人步移景异,美不胜收。

(4)红树观鸟

对该区域原生红树林进行生态修复和补植,形成绿的海洋,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基围鱼塘,在保护原有红树林基础上,进行整理连通,沿岸种植红树植物,提高生态系统的连续性与完整性。设置教育径,在红树湿地绿水间融入了人的身影,让人以平等而谦逊的姿态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回归自然。

(5)东涌花园

该节点位于场地山脚一侧,利用现状水体设置雨水花园,延续湿地科普,同时为服务东西涌穿越人群设置小型集散广场,休憩点,同时景观平台局部出挑,与湿地景观链接。另外一方面利用山体一侧 选择花期长且花色缤纷的开花植物与乡土植物结合进行植物修复,形成面状花海景观。

(6)山林掠影

沿着山体设置登山步道,观景平台、观景亭等。在局部区域种植樱花形成季节性花海效果,丰富景观体验。充分利用场地高差条件,广阔视野,俯瞰整个园区生态景观。

5、结束语

生态保护离不开人的参与。景观与生态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得引导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关注,对生态的了解。深入研究场地内的空间范围和布局,组织人群游览路线,合理设置防护措施控制人群,以自然舒适的景观风格与周边生态环境相融合。在湿地景观的营造上,利用生物工学原理,培植人工湿地,即增强了生态效益,又获得了丰富的湿地景观效果,还可通过植物的选择降低水质富营养化程度,有利于水质的提升。东涌红树林湿地园的建设有利于弘扬深圳红树林文化,形成大鹏特色生态文化名片,对于深圳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以及难以估量的生态效益。

论文作者:冯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  ;  ;  ;  ;  ;  ;  ;  

尊重多样湿地生态论文_冯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