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5年11月30日,李克强总理提出,加快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本文从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出发,分析了目前主流的课程创新模式:翻转课堂,MOOC,微课,给出了创建MOOC、微课的方法,并对未来课程创新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 智慧教育
一、面临挑战
1.全媒体时代知识获取途径日益多元。良好的互联网及移动互联条件,使得他们除过正式学习外,非正式学习途径增多,他们或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或者在线教育平台进行自主学习。2015易观智库&中国移动社群生态报告显示,90后青年群体愿意接受新事物,63.7%的90后青年愿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23.8%会主动学习所有新知识。
2.互联网原住民对信息需求挑剔。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是95后,是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他们爱好游戏、数码产品。他们个性十足,对事对人主动积极,参与兴趣和能力极强,很少愿意被动聆听。网络信息碎片化,导致他们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对碎片化内容更感兴趣。他们对信息需求挑剔,只对清晰、准确、简洁、凝练的信息有兴趣。
3.传统课堂和社会需求、学生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课程内容的提升和扩展,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拓展,都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例1992年为5.64∶1,2011年为17.42∶1,20年间生师比例提高了三倍。一个教师带很多课,知识更新,能力提升时间有限,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4.教育领域新技术发展缓慢。虽然新技术、新媒体已经席卷了各行各业,但教育领域对新技术的使用与其他领域的使用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软件开发都需加强、加快建设。
利用互联网思维,设计出提高学生参与性和体验感的课程,打破传统课堂的封闭、权威,使得课堂走向民主、开放,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迫在眉睫。教师作为教书机器的模式也必须做出改变,以后教师分工协同,自身发展将更加专业。
二、课程创新模式
1.翻转课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统课堂,课堂学习知识,课外进行消化。教学流程为: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兼顾复习和预习)。而翻转课堂,课外学习知识,课堂进行消化。教学流程为:自主学习,自主进度,整理收藏,提出问题;展示交流,协助探究,科学实验,完成作业,教师巡视,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翻转课堂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构建学习流程,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要实现翻转课堂,(1)创建教学视频。保证教学目标明确;收集针对不同学生对象的素材;结合学生想法,进行视频制作。制作好之后通过视频讲座、播客、电子书,网络等将视频传播给学生,学生进行自主学习。(2)组织课堂活动。 翻转课堂虽然使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出师生的优点,但是对学生主动性要求很高。因为只有学生课外积极、主动地进行内容知识的获取,课堂上的讨论、研究及解决现实实际面临的问题等才有基础,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才会在教师的带领下发挥出最大价值。
2.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此后,全国多所知名大学和三台平台达成合作协议,推出富有自己特色的课程。 这三个大平台的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并且像真正的大学一样,有一套自己的学习和管理系统。最主要的是,它们的课程都是免费的。American Interest杂志预测,未来50年内,美国4500所大学,将会消失一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MOOC使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可能,很多有强烈使命感的国家已经积极面对并且参与其中。MOOC借助大数据,云平台,不需要学籍,注册即可,也无课程人数限制。这种新型网络教育方式,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对高校教育产生了很强的冲击。可喜的是,2014年5月8日,中国教育部爱课程网站和网易云课堂共同发布了中国最大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中国大学MOOC。平台吸引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二十多所985高校入驻。互联网+时代,这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将引发全球高等教育的一场重大变革。包括教育技术的革新,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等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3.微课。“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MOOC的教育重点在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微课主要面向中小学及其幼儿园教育。中小学微课视频一般为5-8分钟,高校微课在15分钟左右)。微课最大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微课的主要特点有:主题突出、针对性强;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构成多样;学习情境真实、交互性强;注重教学设计、适合自主学习;制作技术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使用方式多样,并全开放共享、数量众多等。
要设计出内容形式俱佳的微课,首先,要选好题:可以是重点、难点、热点、易错点;其次,教学设计:清晰、简洁、明了;第三,选择合适的软件工具(屏幕录像专家、Camtasia studio、几何画板V5.0、白板、手写板、Showme、PPT/Flash/PDF等)制作,片头片尾简洁,紧紧围绕主题;最后,授课清晰,逻辑性强,符合认知心理。
4.微课、MOOC设计步骤。微课属于微型MOOC,所以为了让设计出的课程更加有吸引力,设计者应该像一个导演,对自己的课程进行设计。(1)明确听众、了解学习者心理、想办法吸引受众者注意力。因此策划好选题很重要,它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可以保障讲授效果。(2)聚焦选题、准备素材。紧紧围绕选题,准备各种教学辅助素材,核心知识点一定要明确。(3)精心设计,道技结合,画龙点睛。设计时,可遵循以下几个点:取长补短,看看讲同类题目的其他老师的表现,尽量使自己做得更好;提纲挈领,清晰地告诉别人你要讲什么,使得受众更专注;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知识可视化;控制好课程时间,同样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有效信息量越集中、越丰富,越好;让数据和资料说话,用强大的不容置疑的数据、资料来佐证你的观点,传递明确、立场坚定的信息与概念。(4)讲授。教授时要持分享的态度和方式,会让受众舒服,更易于接受你的信息;课程设置中要有高峰体验,在课程中制造一点起伏,切忌平铺直叙;自然得体地使用各种素材和教学工具;多演练,进行时间测算,保证讲的时候自如、清晰、流畅;穿着得体,如果教授能充满乐趣、风趣幽默,受众对你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三、课程创新趋势
在以上各种创新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都上了一个台阶。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智慧教育将成为未来高校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智慧教育最根本的就是智慧课程建设。他更多强调的是将传统的知识人转变为智慧人,核心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分工将更加精准,高校专业协同将成为趋势,对教师个人能力、魅力要求更高;课程设置大纲周期将缩短,并会吸纳行业人士参与,减少和社会的脱节,将会设置课程建设的虚拟社区,人人可贡献课程内容等,使得课程内容不再僵化,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国内国外、正式与非正式学习将全方位融合,真正成为学习型社会;课程资源建设立体化,自主学习、协同学习、深层学习将更加普及,给创新提供更多的知识基础和条件。
参考文献
[1]翻转课堂.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7052431-7275338.html。
[2]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7035337-7258242.html。
[3]微课.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5395202-5632354.html。
[4]微课创始人胡铁生 中小学微课慕课建设误区与发展建议.搜狐,http://mt.sohu.com/20160420/n445198211.shtml。
[5]陈耀华 陈琳 智慧型课程特征建构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总第163期。
论文作者:王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8月总第1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6
标签:课程论文; 互联网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学生论文; 《教育学》2016年8月总第1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