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教学新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党论文,资本主义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重要的现实问题,是政治常识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深刻揭示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本质,消除一部人头脑中对西方政党制度的模糊认识和某些幻想,是政治常识课教学的重要任务。遗憾的是现有使用的一些政治课本,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分析相当薄弱,未能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其作深刻的剖析,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内容的教学见解。
我们认为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剖析,既应注重理论,又要联系实际。需解决三个基本问题:一是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内容及特点;二是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本质;三是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在中国行不通。现分述如下:
一、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及其特点
人们常听到这样的概念,执政党、反对党,在朝党、在野党,也看到一些现象,如美国每隔四年就要上演一场“驴象大战”。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被迫下野。撒切尔夫人为保全本党利益,确保本党执政地位,不得不挥泪告别白金汉宫,离开唐宁街,等等。这些现象实际已表明了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某些内容和特点。
1.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及其形式。
政党制度的形成是以政党的产生和出现为基础的。所以,要弄清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政党,什么是资产阶级政党。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指代表一定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并为之奋斗的政治组织。可见,作为政党,第一、具有阶级性,并不象资产阶级所说的那样,只是为了适应竞选而成立的组织,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等等,而回避阶级实质。第二、它是政治组织,要为本阶级的利益干预政治或取得政权。显然,资产阶级政党就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为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而斗争的政治组织。严格地说,最早出现的政党就是资产阶级政党。
政党产生以后,在从事政治活动、领导政权的过程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这样便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政党制度。
所谓政党制度就是指某个国家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有三种形式:
第一,两党制。它是指在众多的党派中有两个主要的大党,实力相当,谁也难以搞垮对方长期独霸政坛,而其他小党又难以抗衡,只能由这两个大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实行两党制比较典型的国家有美、英等国。
第二,多党制。它是指某个国家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大党,实力相当,谁也难以长期独掌政权,只能通过竞选轮流执政或联合组阁。实行多党制比较典型的国家有法、意等国。
第三,一党制。它是指在某个国家资产阶级一个政党执政。一党制有两种情况:一是反动的一党制,资产阶级某一政党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不允许其他政党参政或存在;二是民族主义国家一党制。在亚非拉刚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为了保持国内稳定,捍卫民族独立,也常采取一党制,但与法西斯一党制有区别,它具有过渡性质。
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
第一,普遍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资本主义政党制度虽有三种形式,但最普遍、最常见的是两党制和多党制。一党制比较少见,并且具有过渡性。
第二,通过竞选轮流执政。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从根本上说是要保证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但达到这一目的不是采取封建社会的那种世袭制、终身制,也不是独裁的方式,而是通过竞选这一“民主”方式轮流执政。在台上的称为执政党或在朝党,在台下的为反对党或在野党。
正是基于这些特点,所以,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又称作资本主义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的制度。
二、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本质
资产阶级一党制是资产阶级一个政党执政,所以,资产阶级统治的本质暴露无遗,看得比较清楚。
而两党制、多党制则带有民主的色彩,资产阶级学者和政治家们也大加吹捧,容易使人迷惑。
应该承认,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比起封建专制统治确是一大进步。但也必须看到,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由封建制度的宣战者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保护神。其本质是资产阶级实现其利益和统治的一种工具。
1.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内容,必然由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决定,并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最本质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正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的利益矛盾,并为了自身或本集团的利益激烈竞争。反映到上层建筑上,必然是权力争夺,因为谁掌权对谁有利。所以,在众多的财团、寡头争权夺利的情况下,一个党派想长期坐霸政坛相当困难,只能通过竞选的方式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
事实也的确如此。西方资产阶级各党派为了本财团的利益,纷纷亲自出马或派代理人拚命竞选总统、议员或政府高级官员,争夺异常激烈。各党候选人一登场,便攻击谩骂、造谣诽谤,不择手段,并常伴有暴力事件发生。
不仅党派之间竞争激烈,而且在党内,由于利益差别、势力不同,竞争得也相当凶。如1976年美国大选,共和党内部福特和里根为争夺总统候选人大打出手。支持福特的大财团头子洛克菲勒把里根的画像撕个粉碎,而里根的支持者则把洛氏的电话线扯断八截。难怪百姓称竞选者是“发了疯的公牛”。
正是由于竞争激烈,所以,常有两方政府高级官员中途下马或出现政府频繁更迭的现象。
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平衡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利益,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的调节器。
在西方,一党制并不多见或具有过渡性质。因为,一党制使得权力长期掌握在某个资产阶级集团之手,必然造成利益向执政党派倾斜,使得资产阶级集团利益分配不均,矛盾加剧,不利于资产阶级统治。
而两党制和多党制,有利于调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冲突,便于实现利益再分配或政治分脏,协调利益关系,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比如,美国的大使大都是资助大选花钱买来的,这是公开的秘密。里根1981年当上总统后,派出的119名驻外使节中,有41%的人对外交业务一窍不通。之所以不通还要派,就是为了政治分脏,协调利益关系,有利于资产阶级统治。再如尼克松的“水门事件”,此事曾造成美国政坛危机,尼克松因此辞职下台。其实“水门事件”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尼克松下台的真正原因在于未处理好资产阶级集团的利益关系。因为尼克松属西南部财团的代表,1968年竞选时得到了东部大财团的支持而一举当选。第一任期内,西南部、东部财团双方利益互相兼得,协调较好,因而稳坐总统交椅,并得以连任。但在第二任期内,尼克松更多地照顾了西南部财团利益,而损害了东部财团利益,如许多部长换成了西南部财团的人,传闻东部财团的代表基辛格也要撤换,结果激怒了东部财团。于是东部财团抓住“水门事件”大作文章,迫使美国国会弹劾尼克松,尼氏在危机中被迫辞职。东部财团的代表副总统福特继任总统,东部大财团头子洛克菲勒当上了副总统,从而实现了资产阶级利益的重新分配,缓解了矛盾,平息了危机,稳定了资产阶级统治。
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制造民主假象、愚弄劳动人民的工具。
两党制和多党制给人一种错觉:一是民主,资产阶级财团代表登台亮相,接受人民的检阅和挑选;二是百姓似乎可以选一个“好政府”。
然而,对劳动人民来说,竞选轮流执政实质是换汤不换药,换来换去仍是资产阶级政党执政。因为百姓的选举只能是非此即彼,绝没有其他的选择自由,只不过是“两害相较取其轻罢了”。尼克松1972年访华时,与毛主席有过这样一段对话:毛主席说:“说老实话,如果民主党上台,我们也不能不同他打交道。”尼说:“这个我们懂得,但我们希望不让你们遇到这个问题。”毛主席说:“你当选我是投了一票的。”尼说:“我想主席投我一票,是在两个坏家伙中选个好点儿的一个……”。尽管尼克松是在趣谈,但却道出了选举的实质,选来选去仍是坏蛋,是资产阶级专政。
西方的政党制度表面上给了百姓自由选择政府的民主权利,也允许百姓竞选。但实际上平民百姓当总统、做高官是不可能的。西方的政党竞选历来是金钱大战,从尼克松到克林顿,选举费暴涨惊人,从几百万、几千万、几亿到上百亿美元。当年里根竞选时,一分钟电视演说就花费10万美元。这对一个年均收入两万美元的百姓来说是不敢想象的,也是办不到的。就连美国学者也称:在美国实际上只有一个单独的政党——“财主党”。
显然,劳动人民的这种选择自由和似乎平等的竞选权利,不可能改变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难怪西方的选民报怨:总统先生竞选时说得很动人,他会说:“百姓们,你们要月亮吗?我给你们摘来。”但上台后却什么都不干。
恩格斯把西方的这种政党制度形象地比喻为“跷跷板游戏”,资产阶级政党一上一下,热闹非凡,而百姓则看着有趣,不知不觉便上当了。
资产阶级正是靠这种制度愚弄人民,把矛头引向某一个执政党,而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这正是资产阶级的“高明”之举。
4.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从根本上排除工人阶级政党执政。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看似各个政党都可以平等竞选,工人阶级政党有执政的机会和可能。然而事实上,资产阶级总是千方百计地限制工人阶级政党的议席,阻挠无产阶级政党在选举中取胜。如法共在法国一直影响较大,选举得票率高。1956年有150议席,而1958年,资产阶级通过制定新选举法或修改选举法,轻而易举地剥夺了法共的席位,使之由150席变为10席。其后,法共选举得票率一直超过议席规定的百分比,但都被资产阶级剥夺了。
即使在多党联合政府中,共产党占有优势,但政府的要害部门从不让共产党人参加。而允许参加的部门,其政策必须符合资产阶级利益,否则就会被剥夺席位或被整下台。在西方,无产阶级政党还没有通过竞选取得执政地位的先例。
需要说明的是,西方出现过社会民主党执政的事实,如英国的工党、法国的社会民主党,他们只是打着工人阶级政党的旗号,实际上已资产阶级化,变了质。
总之,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统治的有利形式和工具。
三、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在中国行不通
曾几何时,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叫嚷中国应实行“多党制”。社会上一些人也崇尚“多党制”,甚至有人幻想“多党制”能消除腐败。近来,“西化”思潮又有沉渣泛起之势。那么,中国能否实行“多党制”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
1.中国不存在实行“多党制”的经济基础。
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剥削阶级基本消灭,私有制亦不再占统治地位。从而消灭了产生利益相互对立的政党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全民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从而决定了政治上必然要求一元化领导,要求一个统一的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的政党执政,这就是中国共产党。
2.资产阶级“多党制”,不适合中国的政治历史状况。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人民背负三座大山之压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欲走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当时的国际环境、国情都不允许,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也就必然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各种政治力量都登过场,但唯有共产党的表演最为出色。这是因为,资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农民阶级具有天然的落后性、分散性,狭隘性;民主党派力量弱小,具有依附性,不能独立地领导中国革命。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具有远大的理想和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革命的彻底性。因而,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能够大刀胜洋枪、鸟枪胜大炮,最终从黄土高坡的沟沟里走进了繁华的都市,走进北京城,成为执政党。
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历史的选择、革命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曾有过“多党制”的尝试,如国共和作,但皆因蒋介石的反共政策而遭破产。
3.资本主义“多党制”不适合中国现实国情。
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执政地位决不可动摇。但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并不排除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在中国,执政党与其他党派,不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而是合作党、友党。因此,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中国政党制度的一大特色。
4.在中国推行西方“多党制”的实质是推翻党的领导。
某些人叫嚷在中国实行“多党制”,总是打着民主政治改革、消除腐败的旗号,其实质是让共产党下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已无可争辩地证明了这一点。至于“多党制”能消除腐败,既没有理论根据,也不符合现实。西方推行的是“多党制”,然而其腐败现象不是层出不穷、屡屡爆光吗?
5.中国推行西方政党制度,必然陷入主义丛生、党派林立、纷争不止、政治动乱的深渊。
西方国家,从国土面积到人口数量,与中国相比可谓是区区小国,然而党派却五花八门,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几百个,甚至黑社会、妓女等也组建政党竞选。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搞西方“多党制”,后果不堪设想。试想,一个党派纷争、国无宁日的国家,谈何昌盛?人民何以安居乐业?
总之,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维护其利益和统治的工具。中国不能推行西方的政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标签:多党制论文; 一党制论文;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美国政党论文; 英国政党论文; 政党制度论文; 政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尼克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