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的探讨论文_谢璐璐 蒋小微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的探讨论文_谢璐璐 蒋小微

(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分析了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和必然性,提出了课程标准研制的三个基本原则,并从其研制的方向性、研制主体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科 课程标准研制 核心素养

近年来,伴随着课程改革的热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主流趋势。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以社会主义德育为目标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其新一轮课程标准的研制必然应紧随趋势,以核心素养为纲,转变育人模式,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社会参与能力强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因此,立足原有教学理念体系,基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教育教学基本面研制课程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

(一)国际背景

置身于全球数字化的21世纪,许多国家相继出台以本国国情 、时代发展、学生需求为衡量指标的课程标准。如欧盟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基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对“八项核心素养”予以具体描述,倡导课程的生成性、生态性、生活性。再如美国制订的 “州共同核心标准”,为美国各州提供了规范的“21世纪素养框架”。这给我国的课标研制既带来了可参考的经验,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全新视角下,处理好各方主体性的均衡关系。

(二)国内背景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面向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里程碑式举措,其中就包含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研制。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济、政治、文化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都要求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研制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变化更新教育观念,调整课程结构,变革内容体系。我国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虽然几经修改,但由于学科特性、往期推行实效、地区差异等因素制约,“不治本”的“微调”仍无法满足新时期进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研制的必要性

(一)教学大纲的缺陷

课程标准的前身是教学大纲,是学习苏联模式的结果。教学大纲是对各门课程进行规范、对教学工作进行规定的纲领性文件 , 着重强调“量化的规范”,如有深度、难度量化标准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业评价都有硬性规定,束缚了教与学自由调控的空间;且教学大纲的编写和执行是由上到下的模式,偏重知识体系,很难关注到教学的主体—学生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社会发展需求决定了课程标准的演变方向和内容。从中国古代社会对文史哲人才的重视,到近代社会对自然科学的着重培养,社会主义新时期更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素养人才的培养,这必然就要求课程标准相应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教育界人士对教育发展规律认识的加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课程标准也必然要随之改进。近代以来,世界范围内课程的 “标准运动”,推动课程标准研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原则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程标准反映的是一定时期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工业文明时代,强调具有内在逻辑性的知识结构和分门别类的学习,然而其弊端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育普遍的价值认同。课程标准研制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主要体现在: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课程标准的指向不仅是单纯的知识授受和技能培训,更要关注到习惯养成、独立思考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资源和课堂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是对教师基本操守、教学功底、班级管理能力的更大挑战。三、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使课程标准的研制合认知、合价值、合兴趣。

(二)学科特性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统一

思想政治不同于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它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反映了国家对所培养人才基本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程标准研制要回答的首要问题便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而这些问题的探讨必然要在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求范围内,将其内化为方向性的引领,凸显思想政治课程特有的视角和功能,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所需的观念素养。

(三)注重课程标准的普适性和基础性

首先,课程标准是面向全国相同教育阶段全体学生的权威性指导纲要,这就决定了课程标准的研制必须具有普适性,应该是特定阶段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能够达到的基本标准,同时在这基本要求之外针对各地区实际情况保留一定的弹性空间。其次,课程标准的意义就在于并没有限定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优秀”水平,而是基于“最近发展区”内学生“跳一跳”即可触碰到的水平,不能脱离学生发展实际,更不能说变就变。

四、课程标准研制策略

(一)保证课程标准研制的方向性

思想政治课程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为主旨,基于学生社会化成长的需要。因此,在课程标准研制的过程中,将宽泛的时代背景和学科本身思想性相结合,保证课程标准研制的方向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新一轮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对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注重社会实践到构建活动性课程,再到基于学生素养水平的学业水平考核体系,这是对以往课程标准研制的经验总结,也是对习近平系列讲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发展的提炼运用。

(二)课程研制主体多元化

教学大纲的弊端之一就在于其编制是自上而下的、只对上负责的的封闭通道,无法体现出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主体的意识活动倾向。因而,课程标准的研制应通过多种形式,分别听取思想政治研究领域的专家、教研员、一线中小学教师及其他各方人士的意见,研制出基于我国国情的、符合学生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参与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参与,也可以是间接反馈,如组建高效的研制团队内部结构:一线教师、学生提供丰富的实操经验,广大学者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

(三)界定核心素养的科学内涵

核心素养科学内涵的界定是课程标准研制的首要任务。我国林崇德教授组建的学生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搭建了国内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兼顾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和个人发展规律,既要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素质公民,又要为个体社会化和自我实现提供必要的思想道德准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也逐渐由考核学生的“答案”转变为衡量学生的“行为”。经国家专门机构核定后,确定了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整合。

(四)处理好几个关系

1.继承与发展

1981年,第六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思想品德课取代了原来的政治课,课程标准也取代教学大纲发挥指导性作用。我国的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积累了宝贵的的经验教训,也呈现了诸多具有本国特色的、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因此,课程标准研制在继承和发展方面,要贯穿过去—现在—未来这条主线,客观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去,具体分析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推进改革进程。

2.坚持本国特色与借鉴国际经验

核心素养的养成已成为国际范围内未来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上文所列举的欧盟“八项核心素养”、美国“州共同核心标准”等都反映了国际范围内倡导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并重的教育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基本途径之一,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更应考虑本国国情,同时也应向世界分享自己的经验。因此,在课程标准研制之外,也应加强国际比较研究,把握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为后继的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玉海.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建设[J].课程•教材•教法,2016(9)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周玲玲.新课标下思政课实践化和生活化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4(11):5.

作者简介:

谢璐璐(1994-),女,安徽合肥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学科教学(思想政治)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

蒋小微(1993-),女,江苏泰州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学科教学(思想政治)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谢璐璐,联系方式:17768346790,215000

论文作者:谢璐璐 蒋小微

论文发表刊物:《品读》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的探讨论文_谢璐璐 蒋小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