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君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255400
一、要重视教师引导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的。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学案进行教学重在教师的“导”,要引导学生去自学、去合作、去探究。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上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学会看书,用好教材,找出重点,采用圈、点、评、注等不同方法,用自己所熟悉的语言或符号对预习情况作出记录。教师还要求学生把探究结论填写在适当位置,并把自学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带进课堂。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于那些浅显的问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对那些难度较大、学生无法完成的问题,讨论交流也得不出什么结果,这时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对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探索求得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二、要重视课堂生成
学案的运用一般遵照以下步骤:教师设计→学生预习→课堂实施→课后巩固。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执行预设的教案,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对预设标准答案的顺应和认同。教师一旦碰到了生成性问题,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预设的教学设计中来。学案是教师对知识传授方法的教学预设,与以往的教案不同,它是在动态中生成的,而不是课前一锤定音。其形成是教学前不断改进、教学中反馈矫正、教学后日臻完善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因势利导地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
如在教学《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中“地动仪”这一内容时,有位学生说:“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不具备预报地震的功能,地震发生了才知道,没什么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面对这个不和谐的声音,教师马上指出,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地动仪能测验千里之外的地震方位,等于告诉人们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对破除迷信有积极的作用。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大地震动波,进行远距离测震的。新的研究成果认为,它是悬垂摆原理,同吊灯对地震的反应一样。这个原理至今仍然适用,对现代测定地震的仪器提供了借鉴。在运用学案教学时,教师只有充分预设,才能及时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疑问、想法等精彩瞬间,并及时引导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新知。
三、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学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因为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呈现方式多、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而在课堂教学应用手段中见长。在运用学案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用来进行自主学习的材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学法指导、达标训练、思维拓展等环节。学生利用学案课前独立看书、自学、思考和探究,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这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些图文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如在教学《繁盛一时的隋朝》时,教师先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我们今天所说的京杭大运河开掘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两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地位身份的象征。”在学生对大运河历史变迁和促进南北交通等方面有了一定认识之后,教师又出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
然后要求学生思考:大运河的开通导致随朝灭亡,这种说法对吗?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就会认真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要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必须以良好的感性认识为前提。多媒体能把不可再现的历史现象重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信息。
论文作者:李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学案论文; 地动仪论文; 多媒体论文; 材料论文; 课堂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