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习是当前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目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语文学习质量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够养成预习的习惯,并且对学生进行相关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可以掌握合理的预习方法,最后达到整体学习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语文预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9-284-01
引言:小学四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各种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的语文知识学习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语文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改变,在整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预习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保证能够为课堂学习提供优质的服务,提升语文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
1语文预习问题
1.1预习态度
在预习过程中影响其整体质量的主要问题就是预习的态度,通过相关的调查可以发现班级中学生大部分都不会进行课前预习,而导致学生没有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相关态度存在问题。就目前的语文学习来说,学生通过完成课前预习之后就能够让整个课堂学习的质量得到提升,所以为了提升相关的课堂学习质量,教师就会安排学生进行有关的课前预习,但是在实际的预习过程中,由于没有教师来进行监督和要求,学生在整体的预习上效果较差,根本没有相关的预习态度,所以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对于态度不积极的学生使用各种方法,可以使用课前预习问题解决方式,对学生在预习上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然后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语文知识的预习中,提升语文整体教学质量。
1.2预习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预习方法是学生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所以在当前的语文预习教学中,教师要让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学习方法,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并非高年级学生,他们虽然求知欲强,却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如果没有教师具体明确的方法指导,学生就会缺少方法的掌握,毕竟他们每个人都不是天才,可以聪明地将教师教过的方法融入预习中。所以进行预习的时候,学生会失去方向感,面对课文无从下手,渐渐地,他们也就不会再对课文进行探究,而使用最原始的办法抄,缺少主动思考的过程,导致预习的最终成果并不理想。
1.3预习习惯
另外,语文预习的习惯也尤为重要,只有学生把课前预习作为自己的一种习惯,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资料显示,一个班级内语文课前主动预习的同学约占40%左右的比率,而不预习或偶尔预习的同学却占60%左右的比率,这种现象说明具备主动性的学生不多,但不重视课前预习的同学却占多数,也就是说许多学生并没有将课前预习当成自己的习惯。那么,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其实,学生会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多半与教师预习作业的布置和家长的要求有关。因此,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教师和家长的影响很大,如果没有良好的态度,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那么,学生自然就不会进行课前的预习了。
2解决对策
2.1进行有效指导
众所周知,教师的指导是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那么怎样的指导才算是有效的呢?第一,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课前预习,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兴趣,具体可以通过对预习的交流、晨读时的沟通、典型例子的引导等各种方法,让学生知道预习的好处,并提升对预习的兴趣度,最终按时、自觉、有质量地去完成课前预习作业。其次,教师可以拿出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预习指导,对语文课前预习提出相对具体的要求,鼓励学生多读多想,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质疑。同时,指导不仅是针对学优生,也要针对学困生,要做到预习指导因人制宜。最后,要对预习成果进行检查,才能落实预习的目的,并且要及时地进行反馈,以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这个反馈不仅是教师的检查反馈,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的交流反馈,在相互的点评讨论中获取更多的新知识,学习到更多、更有效的预习方法,使得学生更喜欢课前预习,并形成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
2.2家长的配合
既然教育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那么,语文课前预习自然也是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多数家长并不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因此也不会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也就无法完美地配合教师。其实,多数原因还是和家长的文化水平有关,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教师都会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所以,多数家长认为预习不预习都无关紧要,或是认为课前预习纯属浪费时间。另外,随着我国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市场的深入,家长的各方面压力也越来越大,造成对学生课前预习的监督不到位,基本上是对其听之任之,就更别说培养学生课前主动预习的良好态度了。再加上课前预习的习惯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来培养,但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着娇柔、意志力薄弱等的缺点。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监督检查,尽可能地配合教师,帮助小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3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只要教师针对他们的特性,对他们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并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以及及时抽查点评预习结果,就能解决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语文预习中所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新课改背景下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马万雄.学周刊.2018(31)
[2]新课改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管见[J].李兴乾.学周刊.2019(20)
[3]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浅析[J].郭志华.学周刊.2019(18)
论文作者:邱烨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课前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方法论文; 习惯论文; 家长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