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刘艳

(云南省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云南普洱 665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筛选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诊疗的焦虑症患者62例,依据1:1分配原则,将患者划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各31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则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即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对比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焦虑症患者而言,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的运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存在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焦虑症;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219-02

据资料调查显示,焦虑症患者多表现为睡眠障碍,即入睡困难、容易惊醒和噩梦频繁等症状频发。而伴随睡眠质量的下降,患者焦虑症状明显加重,致使其社会功能逐渐下降,需通过护理干预介入的手段,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以此实现焦虑病症的救治[1]。鉴于此,随机筛选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诊疗的焦虑症患者62例为研究主体,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随机筛选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诊疗的焦虑症患者62例,依据1:1分配原则,将患者划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各31例。参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区间在21~64岁,年龄中位数为(42.5±21.5)岁;学历:小学2例、初中4例、高中19例、大专以上6例。干预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区间在20~69岁,年龄中位数为(44.5±24.5)岁;学历:小学3例、初中5例、高中17例、大专以上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学历等资料对比中,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传统药物治疗:对患者采用阿普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药物治疗。其中阿普唑仑(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0215,生产企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口服剂量应控制在0.8~2.0mg/d,劳拉西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105,生产企业: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则应控制在1mg/d~3mg/d,氯硝西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004,生产企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剂量则为1mg/d-4mg/d。同时,于单药治疗中,最长使用周期应控制在2周以内,预防患者出现药依从性[2]。

心理护理干预:包含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音乐放松疗市法等内容。首先,心理护理。于日常查房工作中,巡回护士应以积极且主动的态度,对患者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借助倾听者的层面,为患者答疑解惑。同时,还应结合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适时拟定对症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其次,健康教育。由于焦虑症患者常见多疑和敏感、犹豫不决、固执与自信心匮乏等表现,巡回护士需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强化患者对疾病知识、应对方案的掌握,以此能够在明晰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失眠特点及病因的基础上,正确看待失眠。最后,音乐放松疗法。即于患者入睡前,巡回护士可借助背景音乐的播放,如指导语、催眠音乐的选择,为患者营造催眠环境,使其能够在保持静心状态下,改善睡眠质量[3]。

1.3 判定标准

借助PSQI判定标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运用,对患者睡眠质量加以评分,其涉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入睡时间、催眠药物、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指标,总评分介于0~21分,分数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为依据,对研究数据予以分析处理,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P<0.05时,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患者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即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对比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焦虑情绪作为情绪体验的关键表现,诸多患者均呈现睡眠障碍病症,且伴随失眠恐惧、入睡困难等症,以此在恶性循环的条件下,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而在临床分析中,发现焦虑主要由遗传因素和性格特征、精神因素与生物学因素等病因导致。其中,遗传因素:血缘亲属中,焦虑症患病率在15%以上,且在双卵双生子和单卵双生子中,同病率分别为2.5%、50%;性格特征:自卑且胆小、谨小慎微群体中,病发率明显高于正常群体;精神因素:轻微挫折、不满等精神状态,均是诱发焦虑的主要病因;生物学因素:因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在亢进的条件下,机体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呈现过量释放状态,最终在躯体变化的基础上,引发焦虑[4]。同时,焦虑症分类中,可划为状态性和特质性两种,前者主要由特定情境环境导致的焦虑,致使其任何呈现短暂变化;后者则因任何特点的差异,于相同环境下情绪反应及程度的变化也各有差异,如和陌生人相处时,部分群体即可存在特质性焦虑症状[5]。

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其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传统药物治疗,即在睡眠质量评分中,干预组患者为0.57±0.42、参照组患者为0.83±0.35;睡眠时间评分中,干预组患者为0.53±0.34、参照组患者为0.87±0.79。即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对比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针对焦虑症患者而言,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的运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存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隋延辉,刘静,赵美华.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4):124-125.

[2]邬迎鸽.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04):259-260.

[3]曹菊玲.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医药前沿,2016,6(27):271-272.

[4]巴音塔娜.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7):262-262.

[5]雷翠萍,杨柳,郑芳芳.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15):151-152.

论文作者:刘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刘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