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 云南昆明 650031
摘要:本文浅析了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渗透和应用,从机动车道路、人行道路、绿化带等多个方面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 市政道路设计
0 引言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猛提升,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随着城市的大规模扩张,对自然水文循环过程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城市规模扩张得越快,对排水要求就越高,以往的排水管网工程已无法满足现在的排水需求,进而造成城市水环境恶化及内涝等现象。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积极寻求处理雨水的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我国住建部于2014年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从理论上,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1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在机动车道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机动车道工艺落后,非透水性路面传统,具有许多负面影响,例如积水多、热岛效应强、地下水不足等。所以,要优化机动车道的设计,采取透水性路面,这样就能提高道路的渗水作用,产生充足的地下水。在进行透水性路面建设时,要在路面结构上,采用含有沥青的混凝土,这样才能防止渗水对路面的破坏,层层结构采取的方式不同,基层以及中下部分要做非透水处理,上层进行透水处理,这样才能保证雨水的合理流动。
2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除了机动车道以往,非机动车道也要引起重视。我国目前非机动车道都是不透水路面,这样路面积水多,很可能造成路面滑,从而影响道路安全,对地下水也阻断了。还有人行道路,也存在上述问题。海绵城市设计指出,无论是非机动车道还是人行道,都要做透水处理,促进雨水对地下水补给,调节路面情况,这样对于减少路面积水有好处,从而减少交通事故。
3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在路缘石、雨水口和路肩边沟设计中的应用
3.1 路缘石设计应用
路缘石主要负责城市道路排水,其中平缘石与地表一致高度,这样雨水就可以直接流进绿化带,或者经由平缘石,流入雨水口。立缘石则要比地面高,这样雨水需要积累一定的量,最后统一进入雨水口。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以往的立缘石无法将雨水引入绿化带,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立缘石中间打口。
3.2 雨水口设计应用
雨水口主要负责雨水收集,是整个过程的一个原点。雨水口的设置很有讲究,一般在机动车道的边缘,非机动车道的两边地带,这种特殊的位置,使得雨水混杂垃圾进入雨水口,导致雨水口被堵住,产生较大危害,例如雨水收集少,环境污染严重,如果遇到暴雨天气,还会引起洪涝灾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关注。现阶段,主要是在安装完雨水口后,雨水口进行排污处理,这样就可以把小垃圾、细小的污染物,通过这些排污处理技术给处理掉。雨水口的设置,除了在道路上以外,还在绿地、生物滞留区设置。举个例子来说,设置在绿化带的雨水口,要在合理的位置上,把雨水过滤后了,再排入,这样做有助于减少污染,同时也为绿化带起到了涵养水分的作用。当绿化带的植物浇灌完成后,剩下的水再次过滤,最后排入这个地区的雨水口。
3.3 路肩边沟设计应用
现阶段,主要采用植草沟来解决,传统水泥混凝土容易堵塞的问题。此外,植草沟还比较美观,能够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对雨水进行收集和输送,然后排放到雨水中。植草沟的安置要遵照一定的标准,通常要比高速公路的排水装置多一些,在没有安装排水管的小区、工业园区,同样可以使用植草沟。但是植草沟也是需要保护的,还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使用。
4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在绿化带设计中的应用
与以往的道路绿化带相比,海绵城市绿化带具有很强的储存雨水的能力,这样有助于促进雨水的渗透能力,在此基础上对于水进行净化,保护环境。传统工艺比路面高,雨水进入排水管道后,无法储存,更谈不上应用于绿化带中。
4.1 分车绿带与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衔接设计要点
(1) 下沉式绿地,在进行设置时,低于周边地面,最多不超过200mm。利用周边的土壤、植物进行净化,或者截留雨水中的污染物,最后排入雨水管。这种方法目前在城市道路中,广泛运用,并且比较有效,能够保护水源,同时补充地下水。
(2) 生物滞留带,这种方式是为了吸收植物截留、保证微生物水供给、涵养土壤水源。这种方式重点适合用在城市道路的绿化带,地势比较低的地方。
(3) 雨水花园,为了美化环境,涵养水分,在道路两旁,地势较低的地方,种上各种植物,通过这些植物来减少水分流失。
4.2 行道树绿带与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衔接设计要点
把行道树、灌木丛、其他植被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绿化带,这个绿化带就是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的设置有时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这时可以按照透水装置,这样生态树池可以把雨水汇集到一起,最后渗入地下,从而补给地下水,这样就能改善土壤,保护环境,还能够保护水源。
5 城市道路与绿地的衔接设计要点
城市绿地对于道路径流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集中表现在,可以利用绿地,调节水源,使雨水渗透,净化雨水,最终涵养水源。上述几种方式,都适合绿地建设。在建设中,渗沟、调节塘和植草沟比较重要,适用于中途技术。而适用于末端技术的有,湿塘和雨水湿地。
(1) 如果暴雨发生,严重时引起洪涝灾害,这时排水系统的整体排水力度,就无法满足地面径流量,这种现象发生时,要综合利用调节技术。针对不同的情况,综合分析,减少峰值,加强沉淀和过滤的处理,将半处理后的雨水,进行分流,分步骤的流入湿地中,这样就避免了由于排水能力不足造成的灾害发生。
(2) 有些地方水资源缺乏,气候干旱,当有雨水汇入时,应当重点考虑雨水的储存,及时将雨水排入湿塘中,进行保存,然后进行净化处理,这样处理后的水源,可以供日后使用,也起到了合理利用水源的作用。
(3) 有些地区水资源很丰富,多余的雨水可能会造成地区负担。这时,就要采取截留的技术,在中途对水源进行净化,然后排入城市绿地,雨水进入缓冲地带,能够缓解地区水源负担。在日后,水源的使用中,逐步让雨水通过技术手段,流入地下,加强地下水的补给,同时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4)有些地区的径流污染严重,针对这些地区,要从控制径流入手,在中途安装植草沟、缓冲带、雨水储蓄园等,力主在径流中途净化城市雨水,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5)有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已经不适合继续开采,那么就要减少破坏,以保护水生态环境为目的,选择行之有效的设施进行水文保护。
6 城市道路与水系间的衔接设计要点
城市水系与道路的有机结合,更有助于城市水系发挥作用。雨水通过各种水管,最终进入城市水系,道路与城市水系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工作,将雨水过滤、净化,从而起到防止洪涝灾害的作用,同时也能有效的保护环境。这个城市水系,还对城市绿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7 结束语
切实有效的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纳入到市政道路设计中,充分利用好雨水,强化对雨水径流的截留力度,有效缓解城市道路排水的巨大压力,进一步降低了城市内涝概率,可使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初探【J】.张伟中.江西建材.2017(12)
[2]浅析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J】.郑述刘.江西建材.2014(10)
[3]市政道路设计要点探究【J】.全叶玲.江西建材.2014(14)
论文作者:宁云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雨水论文; 绿化带论文; 海绵论文; 机动车道论文; 城市论文; 路面论文; 水源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