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复式小学课程教材改革迈出新步伐——谈河北省复式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及数学教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材论文,河北省论文,小学课程论文,步伐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小学绝大多数在农村。在人口较少、居住分散或居民流动性较大的农村,特别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教育投资困难、师资不足的农村,存在着数量相当多的复式小学。要使这些地区的儿童能入学、留得住、学得好,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是改革不适应农村复式小学的课程和教材。
多年来,我国的复式小学一直执行全日制小学的课程计划和使用全日制小学各科教材。这种课程和教材,过分突出统一性,缺乏必要和应有的统一性中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地方性,不适应复式小学一室多级、一堂多科的“多端性”、交替进行教学的“交替性”、以及教学时间受到限制的“时限性”和“动静结合”的教学特点,从而给教学造成困难,增加师生负担。为此,重新制订适应我国广大农村复式小学的课程计划,编写适应复式小学教学需要的教材,势在必行,亟待解决。
1988年,国家教委委托河北省教委研究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复式小学、简易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编写全国中小学教材规划中的复式小学教材。这是一项艰巨的科学研究。河北省教委在过去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走访了省内外复式教学较多的地区,通过多种形式向长期编写教材和研究复式教学方面的专家请教,查阅国内外教材改革方面的资料,研究国内外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经过多次研究、论证,制订了适应农村复式小学教育的课程教材整体改革方案。其总的指导思想是:
1.课程教材改革要置于农村教育整体改革之中;
2.课程教材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体现培养目标的整体性和教育活动的整体性;
3.课程教材改革要立足于复式小学状况,反映复式小学的特点。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进行“精简、综合、实用、适应”为中心的改革,建立中心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中心课程为“语文和数学”;综合课程是“品德与社会”、“生活与科学”和“艺术”;活动课程主要进行文体、科技、生活和劳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活动。
学科教学内容,精选学科的基本知识,重新建立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相结合、适应复式教学特点的教材结构。适当降低知识的深度和难度,但不迁就低水平,保证体现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大纲》]的基本要求,不影响复式班的学生转入单式班继续学习和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上述复式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方案和据此编写的教材,从1990年开始在省内三个县7个班进行小规模实验,1991年和1992年又相继在省内部分复式班进行了实验,取得较好教学效果。教材体现农村教育和复式教学特点,教师易教,学生易学,极大地减轻了教师备课负担,使复式教学更加规范化,克服了复式班教学的随意性。这是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农村复式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一次可贵尝试。新编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复式小学一、二年级用的语文、数学教材,在实验基础上修改后,业经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从1995年秋季起可供复式小学或复式班选用。
这里,对依据复式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总体构想编写的数学教材作一简单介绍。
复式小学数学教材,是由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有第一线优秀数学教师、教研人员和专家参加的三结合编写组编写的,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套教材,为适应我国农村现阶段义务教育的需要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在程度上要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结合复式教学特点,确定了“保证基础、降低难度、增加教材弹性、注重实际”的编写原则。现就体现编写原则的具体做法分述如下。
一、教材内容安排上的一些特点。
(一)削枝强干,保证基础。适当减少部分内容,适当降低难度,保证基础知识学习。在基础知识编排和内容处理上,抓住各部分知识的核心内容,做到提前孕伏,降低难度,突出关键,促进知识迁移;在例题选择和要求上,注重运算方法和过程教学,避免过繁的数目计算;对三步计算或极少数多步计算的应用题,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利用具体事物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推理。
(二)抓住各年级教材的知识重点,做到“重其所重”。根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将各年级的重点知识分布在每学期的教材中,从课时安排、内容设计等予以重视。如一册的重点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三册的重点是表内乘除法,四册的重点是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三)增强用数学意识,适当增加农村常用的知识内容。如结合几何初步知识学习,加强实地测量内容;结合小数四则运算,增加认识、填写发票和常用日记帐等内容;结合百分数应用题增加利息、折扣、保险、纳税等联系实际的内容;结合应用题教学,增加科学使用农药、化肥,以及粮食产量的预测、估算等内容。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有一定弹性。复式班的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强,教材照顾到多数学生接受能力的前提下,注意通过教材的辅导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一定的思考余地,但不作为共同要求。教材每学期都留出一些机动课时,根据实际情况,由教师灵活掌握使用。
二、建立合理教材结构
建立合理的教材结构,是实现《大纲》目的要求的重要保证。根据《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材力求把学科的逻辑顺序同儿童的认识发展顺序紧密结合,加强数、式、形和应用题几方面内容的纵横联系,使之循序渐进,互相配合,相互作用。具体作法如下:
(一)重视启蒙教育,建立良好的认识习惯和方法。10以内数和20以内数的认识,不但是学习数学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的重要基础和认识方法。教材在教给学生认数的同时,注意逐步完善数的概念,重视“基数”和“序数”、数的大小的比较,以及加法和减法的教学。“零”引入以后,认识“10”和“20”时,初步引入了“数位”概念。这些内容的教学,看似浅显,实为以后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根据整数教学的分段安排,明确各段的教学重点,处理好整数四则运算教学要求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例如,整数乘除法,把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作为重点。由于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计算的数目比较小,便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这部分内容学好了,到学习乘数和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时,可以通过知识的正迁移进行类推,使学习熟练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同时,加强速算等的教学,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
(三)适当集中安排一些内容。考虑到复式教学在一节课时间内教师要完成多科教学任务的“时限性”、“多端性”、“交替性”及教学备课等情况,在数学本身知识体系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集中安排一些教学内容。如小数不再分段安排,珠算采用集中分两段安排办法。这样编排,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和教具准备的负担,又便于农村学生学具的准备和使用。
(四)处理好应用题的编排体系。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在联系实际和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教材编排重在数量关系及其内在联系,有计划地分组出现。一步应用题按其运算方法结合加、减、乘、除计算进行安排,加强提问题、填条件的结构训练,并增加了连续两问的应用题,为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打好基础。两步、三步计算的应用题都至少安排在两教材中分别采取先分步解答,再过渡到列综合算式解答。同时,在两步计算应用题中,重视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各种不同的数量关系,以及多种解题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一般解题能力。在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中,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等能力。
(五)适当调整代数初步知识的编排。代数初步知识分成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两个单元。用字母表示数安排在多边面积的计算前学习。同时,加强简易方程的内容。重视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特别是分数除法应用题重点教学用方程解,并注意把用算术方法解分数除法应用题同分数除法的意义联系起来,进一步培养灵活解题的能力。
(六)重视统计初步知识的渗透和教学。为了加强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用统计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在一、二年级就注意渗透一些简单的统计表,三、四、五年级分别安排了统计初步知识的内容,并注意加强和应用题的联系。
三、教材具体编排中的若干问题
为了发挥复式教学的潜在优势,改变复式教学的不利条件,在教材具体编排上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贯彻“易教易学”的原则,在不降低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教材起点,减缓坡度。把教材按单元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分课时编写,一步一个台阶,使有限的直接教学时间用于保证和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并注意将教法和学法融为一体。加强“教”与“学”的指导语,增加新知识的可读性,使教师教时有法可循,学生自学明白易懂。
(二)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每课新知识的前面增加复习题、准备题或预习题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为学习新知识提供合理的、必要的准备,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另一方面,可为教师合理进行“动”“静”搭配教学提供材料。
(三)设计合理、灵活的教学过程,使复式教学的“多端”变为有序。考虑到复式班的教师课前备课负担重、上课穿插教学难的实际情况,根据数学学科知识好衔接的特点,在分课编排中设计了四种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
1.直接安排新授内容
新授→自动作业
2.安排两次自动作业
自动作业(一)→新授→自动作业
(二)
3.安排两次新授内容
新授→自动作业(一)→新授→自动作业(二)
或自动作业(一)→新授→自动作业
(二)→新授
或新授→自动作业→新授
4.练习课和复习课
上述几种课堂教学结构中的自动作业内容,既与新授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学中可根据几个年级教学内容搭配的需要灵活加以调配,从而可使复式教学中的“多端”变为一种简单的有序的组合。
(四)精心设计练习题,体现知识重点和训练过程。在教学新知识之后,编写了尝试性练习,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在每节课练习内容的安排上,做到层次分明、目的性强、体现训练过程。在小结综合练习中,除设计基本的单项练习和变式练习内容外,还设计了综合性较强的习题、智力题、趣味题等作为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用,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五)教材便于因材施教。复式班教学有一定的“时限性”,因材施教似乎有一定困难。其实恰恰相反。复式班虽然班级多,但总的学生数比单式班少得多,加上每班都有一名得力的小助手,教师进行因材施教是有一定优势的。教材除在练习中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练习题外,对新知识的学习也做了一定的尝试,把基本的解题作为共同的要求,对思维水平较高、多解的计算方法给予提示,供学有余力的学生作进一步探索。
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各年级之中,主要做法是:
(一)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一些阅读材料,介绍我国古代、现代的数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通过选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国情,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三)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数学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合教学内容,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结合正反比例概念渗透联系、变化的观点,结合分数乘除法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等。
(五)注意启发思考,教给学生思考、审题、检验方法等,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严格认真、刻苦钻研、书写整洁、重视验算等良好习惯。
五、教师教学用书有特色重实用
复式教学中,教师在一节课里要给不同的年级讲授不同的内容。过去,备一节课教师要翻阅4-12本教学材料,上课时要带2-6个教案;要批改几个年级的作业,给教师增加很多负担。针对这一情况,为教师编写适于复式班教学用的教师教学用书,不仅给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和排版方式,将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的内容合为一体,以备教师备课时翻阅。鉴于复式小学的教师,有的业务水平较低,参考资料缺乏,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给出教法提示和建议,供教师选用。这样做,一方面减轻了教师备课负担,另一方面也便于发挥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和主导作用。另外,增加习题答案或解题思路的提示,以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同时,把学生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也作了分析。三年级以上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计算较复杂的习题,通过特殊的排版形式,在算式旁给出答案。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资料,如解题方法指导、数学史、数学故事等。
复式小学,在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建国后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仍存在着相当多的复式小学。从根本上说,它的存在是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复式小学对农村教育的适应性。我们还要看到另一方面的情况,即在一些经济条件并不很困难的地方也存在复式小学。这是因为复式小学能适应随着计划生育而出现的入学儿童数相对减少的趋势,同时也能利用有限的教育投资普及义务教育。而且复式教学本身也有潜在优势,教学质量并不注定要比单式班差。这也说明复式小学有其生命力和适应性。
万事开头难。我国复式小学课程教材整体改革,已有了一个好的开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