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4-0019-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课文里的信息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中吸取各类信息,阅读主体在他已有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模块以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顺利识别文本中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多元的阅读目标、多元的信息吸收、多元的阅读评价、多元的阅读方式、多元的生活体验,引领学生走进一个大语文阅读的广阔天地,使阅读活起来,让个性化的阅读充满生命的灵性。
一、鼓励创读,尊重体验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语文材料来自生活,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体悟角度、评判标准,有差别地解读文本,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阅读的再创造。多元解读就是要确定个体的解读观点,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个性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关注学情,激活动力。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主要体现在兴趣、爱好方面,这些个性差异决定了他们在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尤其是对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上的需求不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积极调动、激活学生的阅读动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新的阅读对象、审美内容,从而打破原来的审美认知平衡,建立新的平衡 。《再见了,亲人》一文,文质皆美、字字皆情,而文中描绘的生活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很难入情入境。我在课始以录像形式呈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硝烟弥漫的战场,志愿军战士黄继光舍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感人场面;课中,以录像形式呈现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景;最后,以朝鲜人民与志愿军的临别赠言结课。这样,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持续地激发学生阅读动力,使学生在体验乐趣中感知教学内容,在参与创造过程中拓宽审美情趣,达到“设境悟情”之目的。
2、想象阅读,训练思维。
在个性化阅读中,教师要努力寻求知识的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现形式,他们都着力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内心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通过想象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会对人生的“心里体验”,与课文的情感相碰撞产生火花,从而感悟到文章语言中的内涵。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当学生读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树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就是林中那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告诉大家你在唱些什么吗?”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有赞美家园环境舒适的:“我的家在祖国的南方,这儿四季如春,空气清新,天空明朗,河水清澈。榕树妈妈无私地为我们奉献一切,用她那丰盛的食物哺育着我们,用她那巨大的树冠保护着我们,为我们遮风挡雨……”有歌唱自己生活幸福的:“我是一只无忧无虑的画眉鸟。清晨,我们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高歌一曲,给寂寞的乡村带来勃勃生机……”有发出诚挚邀请的:“远方的朋友,请到‘鸟的天堂’来!让我们远离那被工厂浓烟污染的空气,远离那被猎人捕杀的危险,远离那乱砍滥伐,破坏鸟类家园的人们……”还有向人类发出呼吁的:“人类啊,请救救我的同伴们。要知道,拯救它们,就是拯救人类自己啊!”这样把握契机适时点拨,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思维被激活,想象丰富,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二、巧用资源,锦上添花
课堂资源无处不在,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件事,善加开发、利用。“歪理”下也许有大智慧,危机中也许蕴藏着良机。我们应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珍惜课堂生成资源,用好课堂生成资源。如教学《第一场雪》一课,在教学刚开始一会,天上突然飘起了鹅毛大雪,教室内骚动起来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孩子们各个探头向窗外望去,于是,我放弃了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走出教室,置身于雪中,观察雪花,触摸雪花,感受雪花;让学生堆雪人,打雪仗。让他们尽心感受,尽情地欢笑。看得出来,学生对雪的喜爱已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在第二节课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并结合课文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自己喜欢的伙伴亲密合作,进行赞雪、颂雪。学生的发言如下:
生:我想用一段话来描述我说看到的雪景,请听:看呵!毛绒绒、亮晶晶的雪花似可爱的小精灵,飘飘悠悠地从天而降。如柳絮、似芦花,显得那么轻盈、洒脱。静静地站在那里,涨涌起的幻想像飞出的鸟儿抖着翅膀。突然间,我也成了一朵无拘无束的小雪花,在空中自由地飞舞,尽情地欢笑。
生:我想用手中的笔描绘顽皮可爱的雪花:一会儿,大地上到处是它们的身影,有的钻进脖子里,给人凉嗖嗖的快感;有的落在头发上,瞬间把你化妆成老人,有的在半空中招手,邀你共舞。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想把雪花拽在手中,仔细观赏。可刚接住,它就从指缝中溜走了。
生:我想以“对联”形式来赞雪,请听我吟诵:四海皆庆庆瑞雪,九州同乐乐无穷。横批是“粉妆玉砌”。
生:我想用诗歌来赞美雪,引用其中两句:风是树的朋友,雪是春的笑脸,冬日里有多少玉树琼花,就会有多少欢欣雀跃。
生:我引用的是第十一册音乐课本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雪花飘,雪花飘,雪花片片满天飞……捎来了丰收的讯息,飘起了孩子的欢笑声。
生:我引用《忆江南》词的句式来赞雪:冬天好,雪景多迷人,银花银蝶飘满天,玉雕银条响丁当。能不忆冬雪?
生:我想以儿歌的形式来赞雪:雪花落在杉树上,杉树尖尖像灯塔。雪花落在柳树上,柳条弯弯生白发。雪花落在松树上,松树穿件花褂褂。雪花落在谷垛上,谷垛像个胖娃娃。
生:我想加上动作,有感情地吟诵我自己写的诗《雪花──白色的精灵》:一派北国风光,白雪皑皑,亲吻着久别的大地。啊,雪花,白色的小精灵,你纯洁无瑕,你是甜蜜温馨的象征,你是万物复苏的起源,雪来了,春还远吗?一片片雪花似甘泉,催开了我心多少花骨朵……(全班一片喝彩)
不难看出,学生的发言很精彩。学生的发言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有效利用课程中的资源、生活中的资源,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生活之门,这样让他们去感受实实在在的雪,让他们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赞美生活。我巧用资源,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达到了锦上添花的目的,让学生生命的灵性得以展示。
三、多向互动、关注生成
教学过程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呈现非预设的特征。文本阅读无唯一答案,读出自已的见解,读出自已的思考,正是个性化阅读教学所追求的。因此,我们不要把心思只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尊重并正确对待学生的阅读初感,紧紧扣住学生对文本的初步反应,向着文本更深入的内容展开对话,从而创造出更独特、更深厚、更丰富的对话成果。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让学生读课文,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结果学生得出的结论很多:机智勇敢的人、诚恳的人、多谋的人、视死如归的人等。这与教师预设的“神机妙算的人”不同。但教师认识到学生的看法也有道理,立即调整了教学思路,要求学生再读课文,以课文内容为依据进行个性化解读,使诸葛亮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更为丰满,更为鲜活。
四、适时练笔,感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采取随堂练笔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作者的情感。如教学《凡卡》一课,凡卡最终的命运会是怎样呢?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情感被激活了,他们思维活跃,各抒已见。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自由选择练笔内容:a 读后感。 b 我和凡卡比童年。c 续写《凡卡》。
这次练笔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凡卡悲惨命运的根源,并懂得在那样黑暗的社会里,凡卡注定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体会到了凡卡孤苦伶仃、痛不欲生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总之,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指导,要根据课程目标,要尊重文本意义,要关注言语的形成,教师必须要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人文情怀,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倾情展示、尽情交流,师生双方共同发掘创新的潜能,让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堂成为展示学生灵性的天地。
论文作者:罗建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学生论文; 雪花论文; 课文论文; 自己的论文; 的人论文; 情感论文; 落在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