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要:本文旨在进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通过教学设计有机融合课堂和在线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以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一方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已经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在线学习的方式具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便捷的互动交流等优点,但它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因为缺乏了教师的深度参与,学习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理想。如何充分体现在线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大学英语写作的课堂和线下教学角度来探讨线上、线下学习任务的设计、问题与对策。
一、教学任务设计
笔者在教学中借助了iWirte英语写作和评阅系统平台以及iSmart外语智能学习平台,通过两个平台的优势,来辅助进行写作教学。
众所周知,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学时逐年减少,班级人数多等等。如何打破有限课堂时间的限制,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很多教师一直思考探索实践的问题和难题。笔者在教学的实践中,利用平台的优势,有效扩展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笔者所在学校制定的教学日历中的教学任务并没有单独安排时间进行写作内容的专门讲座,教师只能在综合课程课文的讲解中穿插相应的写作知识进去。所以笔者就此进行了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融合。具体设计案例如下:学习内容(篇章的衔接连贯)
步骤1. 在Iwrite 平台上发布写作任务。学生提交后可以看到四个维度上进行的评阅结果以及评语。以某生的作文评语为例:该生的此次作文,平台机器评阅得分为66分,其中内容(切题度与连贯性)这个维度上为55%
“本文内容充实,篇幅适中,满足了作文题目字数的要求。整篇作文无严重语法错误,词汇和句式的使用相对简单,虽不影响整体理解,但部分表达不够地道哦。基本完成了作文题目的要求,但上下文不够连贯,需要加强内容的逻辑性。段落结构合理,段落之间较有逻辑性。拼写、标点使用准确恰当。”
步骤2. 笔者将有关衔接连贯的写作知识材料放到iSmart平台中,其中配有相关的练习题来检验学生是否已经理解领悟了这个专题知识。
步骤3. 通过课后的自主学习,然后根据已学习到的相关衔接连贯方面的知识再次在iWrite平台上完成相同题目的写作任务。再次提交后学生可以看到四个维度上进行的评阅结果以及评语的对比。仍以该生的作业评语为例:第二次作文,平台机器评阅得分为75分,其中内容(切题度与连贯性)这个维度上上升为88%
“作文字数能够满足题目要求;语法使用较为准确,一些表达不地道;词汇和句式的使用有待提高。能够紧扣作文主题,观点清晰,且上下文内容连贯、逻辑性强。段落划分合理,各段落结构紧凑、衔接合理。能够掌握英语写作规范,使用正确且恰当的拼写、标点。”
这里可以大体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通过两个平台的交互影响学习,学生似乎已经掌握了衔接和连贯方面的知识。
步骤4. 小组合作。挑选出一篇文章,就衔接连贯上仍然存在的问题共同修改。然后将修改结果以纸质版形式交给老师。以该班为例,全班40人分成8个小组提交给老师8份作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时老师就手头的8份作文进行精批,找出这8个范文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就这个专题上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内容,制作课堂教学PPT内容,将典型性的问题在课堂授课中进行总结。
步骤5. 学生可以选择再次在iWrite上提交第三次作文,自主对比评价结果。
这样通过这4-5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在衔接连贯这个写作主题内容上应该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了。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述教学任务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时不足问题,延伸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2018.12(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合作学习的成果是以小组提交一篇作文的形式体现,但其中每个个体的参与程度如何?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保证机制如何制定?
2.2018.12(下)机器评阅的误区
平台对于错误类型标注和点评建议精准度不佳的问题如何解决?
三、未来的探索与对策
针对上面提出的存在问题,笔者拟就此作出相应的对策:
1.2018.12(下)小组学习内容信息记录与评价
组长负责就小组学习的内容进行反馈评价,就小组如何进行的讨论、内容检索和协作处理、资料共享、成果展示的过程进行信息记录和评价。
2.2018.12(下)问卷调查
教师设计问卷,就任务的完成相关细节进行有效跟踪。
3.2018.12(下)课堂讨论
作为小组讨论结果的延续,在课堂中则主要是组织小组汇报,在汇报过程中与学生深入交流和讨论。老师适当的点拨学生,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最后教师总结讨论结果。
4.2018.12(下)有效性测试
就最后的学习效果进行课堂或平台测试和检验。教师可以通过移动教学平台所提供的考试模块对当前教学内容进行联机测试,对于客观题系统会自动给出测试结果,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效果需求及时调整本课时的教学计划,或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5.2018.12(下)就机器评阅中出现的问题,提示学生要科学辩证地看待里面的评价与评语。采用智能与人工评阅相结合、灵活运用其中的参数设置。
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使笔者体会到, 混合式教学模式极大程度地融合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网络移动教学,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只要针对教学特点精心设计线上线下的教学任务,按计划严格组织实施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毋庸置疑。当然混合式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融入创新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武林,张晓鹏.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11 (3)
[2]杨芳,魏兴,张文霞.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7(12)
论文作者:黄丽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连贯论文; 内容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平台论文; 在线论文; 小组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