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管理论文,高职院校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主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面向专业物流企业、各类货运公司、港口、联运公司、快递公司、生产企业物流部门、电子商务企业、商业企业、专业储运公司、货物集散中心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物流组织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能在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中从事物品采购、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生产物流管理、国际货运代理、物流作业信息管理、物流设施设备管理、物流方案初步设计与运营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目前,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主干专业课程有:物流概论、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运输与配送、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仓储管理、物流包装、国际物流报关实务、商品学原理与实务、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实务、货物运输保险业务等。以下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进行一些初探,旨在促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更加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更强化对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1.培养方案与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接轨。根据物流市场人才需求、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修订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根据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确定职业能力要求和知识模块;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和知识模块,构建专业主干课程。在专业建设中,不要片面追求学科理论性和系统性,更要注重职业性、应用性和岗位针对性。
2.课程设置突破传统设置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要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老三块”的设置传统,根据市场用人需要,围绕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结合来安排课程。课程设置中,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兼顾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兼顾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突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
3.形成鲜明高职特色的专业教材体系。教材建设是搞好物流管理专业数学改革,是构建高职物流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材以选用有关高职高专通用教材为主。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实际需要和物流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与要求,编写一些专业教材;与有关企业、组织合作共同编写突出服务规范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教材;与现场实践人员共同编写一些突出操作实务的教材,力争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专业教材体系。
4.创新实训方法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专业特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校外建立六个实习、实训基地,同时拓宽扩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联合建设实训基地。在现场操作、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训、实习任务。积极加强与单位的紧密合作,主动提供物流专业知识和人才支持,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建设,逐步把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社会实践基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对各专业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改革与管理,尽快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要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在现有的现场观摩、模拟演练、调查研究、竞赛比武等较先进的实习、实训方法基础上,开发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实训方法体系。建立开放式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把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力争用三年时间,建立参观见习、仿真模拟、专项能力训练和毕业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基于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情况,提出具有多功能和灵活性的物流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该基地建成后,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术交流与合作,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理论与模拟实训教学、案例分析、实证研究及应用研究的平台。综合实训基地配备功能强大的第三方物流管理模拟系统软件:以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国际货运代理、集装箱码头管理、物流配送、商业物流管理为主。通过仿真企业实务环境,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成一个系统。学生在物流综合实训基地既可以对物流业务操作中的组织货物接运和发运、货物入库验收、自动化仓储管理、条形码系统的正确使用、货物的合理存放、堆码、货物包装与拼箱、分拣与货物配送、货物运输组织等进行演练;也可以进行生产企业和商场之间通过订单进行交易,生产企业委托物流调度中心(或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货物的配送,物流调度中心对相应的车队和发货仓库、收货仓库进行调度等一系列物流配送的具体业务操作练习。
5.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师资是搞好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要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适应高职物流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解决的途径有:一是内部培养:要求专任教师要在物流管理专业上确立主攻方向,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和培训;二是外部引进:主要是聘任现场物流高管人员和高技能操作人员和招收大学毕业生。
具体来说,第一,引进人才充实专职教师队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专业要注重引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第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取得“双师”资格,鼓励和支持教师结合专业到实践中锻炼,每年安排1~2名教师到现场挂职锻炼,从而培养出一批既精通理论又精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第三,建立有足够数量,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从现场聘请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以适应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组织的联系,对教学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兼职教师可聘为“特殊津贴教师”;第四,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了使教师能站在现场实践和职业教育技术发展前沿,不断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每年要有计划选派中青年教师在国内或国外进行职业技术与教学水平培训,要加强多媒体教学技术培训,加强师德培养教育,强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强调传播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一体化。通过学习培训、挂职锻炼,专业教师可以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教学与实际脱节的局面。
6.探索新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特点,聘请与专业有关的领导和高管人员、经验丰富的现场专家和学者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探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与修订,进行专业教学研讨,开设专题讲座,参与指导实习实训等。另外,在校外建立一些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基地,与一些信誉高、管理好的企业、组织建立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学水平。
7.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和方法。为尽快使学生实现由学生到物流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在学生管理中模拟现场操作、组织管理方式,围绕物流管理和操作技能中心,以用人需要为标准,突出“从严、深入、到位、爱心”。由熟悉现场业务,懂得现场管理,擅长学生思想工作的专职人员担任班主任,从根本上克服过去“兼职班主任无精力管、不懂业务的班主任不会管”的弊端;模拟现场组织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比如改过去的班长、班委、组长为物流经理、主管、班组长,并佩戴职务标志;重点抓好军训、早操、课外活动、自习、卫生、考勤,培养学生先进的理念、良好的作风、过硬的技能、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