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译1 朵强1 查天兰2
(1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物理治疗部门 650021)
(2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临床护理部门 650021)
【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法对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 运用综合康复治疗法即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理疗、作业疗法加传统中医疗法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共20周,6次/周,1次/天,60MINS/次。在治疗前后及治疗中每月运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及Carroll手功能测试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患儿功能情况均有改善,头控及翻身、坐、爬、站、行走、左手功能情况、右手功能情况及自理评分前后差值分别为19.65±3.37,17.53±3.25,17.52±3.56,20.53±2.72,11.62±3.18,5.8±1.55,9.1±1.55,12.4±3.25,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法对脑瘫患儿有明显改善作用。脑瘫患儿应尽早接受综合康复治疗,从而使其生长发育乃至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得到改善,为家庭及社会减轻负担。
【关键词】 脑瘫 现代康复治疗 传统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097-02
脑性瘫痪这一综合征是由英国医生William J. Little于1841年首先发现的。脑瘫指的是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某些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1]脑瘫病因多种多样,常见因素为:患儿分娩时脑缺血缺氧、母亲妊高症、胎盘早剥、脐带血阻断等。[2]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选用康复科住院患儿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领从2岁至7岁,4.9±0.45。入选标准为:①经儿科或康复科医师诊断为脑性瘫痪;②存在运动功能障碍者;③年龄在2-7岁间。
(二)方法:
对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共20周,6次/周,1次/天,60MI NS/次,所有患儿均完成所有20周治疗。
治疗内容包括:
1、药物治疗:酌选脑细胞激活剂如胞二磷胆碱、γ-酪氨酸等;根据合并症选用美多巴、丙戊酸钠等对症处理。
2、物理治疗:(1)运动疗法:①头部:双手托住患儿头部两侧,拉伸颈部,再用双手轻轻抬起头部,同时用双前臂轻压患儿双肩,以纠正患儿头部异常姿势;②上肢:一手握住患儿上肢肘部外侧,肘适当外旋,使掌心向上。反复多次,使腕关节容易外展,手伸开时拇指较易外展伸直;③下肢:双手握住患儿两膝关节上部,先使髋关节外旋,然后将大腿缓慢分开,纠正下肢剪刀样姿势。然后使用促通头部控制、躯干控制、坐位控制、翻身运动、四点爬、膝立位、站立及步行的手法。根据“抬头→翻身→坐→爬→跪→站立→行走”,诱发主动运动。训练由少到多,由粗到细,逐步进行,每天0.5-1小时。(2)理疗:根据患儿功能障碍,对相应的肌群进行中频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等进行治疗。
3、作业治疗:主要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穿衣、进食、修饰、入厕、转移等训练,该项治疗除了作业治疗师训练外,患儿家属进行参与及强化治疗,做到持之以恒。
4、传统中医疗法:(1)针灸疗法:单侧瘫痪取手足阳明经穴以调节经脉通气血,四肢瘫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言语不利取哑门、廉泉、风池以通心窍;流涎取承浆、金津、地仓;智力迟钝取百会、四神聪、神庭健脑醒髓,肌张力低下者加电针(运动阈);每次取3-5穴,每次15-20mins,1次/天。[3](2)推拿:采用滚、按、揉、摩、叩、拍、拿、抖等手法,施于患儿相应部位,以缓解痉挛、调节肌张力。
训练前后及治疗中每月进行1次评价,评价由专人负责,且评定者不进行患儿治疗。
评定指标:1、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2、Carroll手功能测试量表。
二、结果
治疗前后及治疗中每月评定一次,每个患儿共评定5次,现将第一次评定及第五次评定得分报到如下:(上方数为第一次评定得分,下方数为第五次评定得分,得分为百分比。)
对上述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得出以下结果:患儿功能情况均有改善,头控及翻身、坐、爬、站、行走、左手功能情况、右手功能情况及自理评分前后差值分别为19.65±3.37,17.53±3.25,17.52±3.56,20.53±2.72,11.62±3.18,5.8±1.55,9.1±1.55,12.4±3.25,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结论
脑瘫是一种终生性残疾,是当今世界上的疑难杂症之一。很多种病因引起的脑损害均可导致脑瘫,其预后取决于并发损伤的程度和治疗时机,早期治疗疗效满意。[4]
1、脑瘫应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脑瘫是一组多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多伴智力低下、言语、视听障碍和癫痫发作。因而治疗需要进行多方面、多系统的康复训练,必须进行早期教育、挖掘其潜能、启迪其心智,[5]本次观察提示,脑瘫患儿需进行包括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等综合训练及中西医结合(药物、针灸、按摩)综合治疗,以及矫形器的运用,更需要社会帮助、心理诱导、特殊教育等的结合,[6]才能得到全面康复。
2、社区康复的重要性 由于脑瘫的康复是一项长期而需要坚持不懈的工作,在综合医院进行规范化的训练,而后期且重要的治疗时间需在社区治疗部门进行,社区康复中心此时需发挥资源优势,承担其对患儿后期的持续性治疗工作。
3、患儿及家长的心理 在脑瘫治疗过程中,应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指导,争取到家长的配合,促进疾病的恢复。解决家长的心理顾虑,树立家长的信心除了增强医患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脑瘫,共同参与康复治疗外,更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脑瘫患儿,给患儿及家长一个宽松的社会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脑瘫患儿得到更好的治疗使其得到全面康复。[4]
参考文献
[1]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2] 陈文彬.诊断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 万国兰等.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1997,12(4):174-175.
[4] 王辉.国内脑性瘫痪的研究近况[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9(8):637.
[5] 香港复康联会,引导式教育工作组.引导式教育在香港[M].香港:引导式教育训练及推广计划出版.1992.19-20,34-68.
[6] 李明远等.运用引导式教育治疗脑性瘫痪[J].中国康复,1997,10(2):87-88.
论文作者:包译1,朵强1, 查天兰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3
标签:患儿论文; 脑瘫论文; 功能论文; 治疗法论文; 家长论文; 作业论文; 头部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