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题景区发展态势分析——基于国家A级旅游区(点)的统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景区论文,旅游区论文,中国论文,态势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主题公园是经济大发展时期的产物,是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为适应人们心理需求而产生的。中国的主题公园从产生至今仅16a,其数量却已超过2500座,其中投资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大型主题公园约400座[1],主题公园已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热点。
通过旅游资源整合范围的扩大和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主题公园开始超出“公园”的范畴,出现了许多“主题化”的“旅游景区”或“休闲社区”。这个变化过程在业界顶级论坛的更名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即2002年的“21世纪中国主题公园发展论坛”2004年改名为“中国主题景点国际峰会”,2005年演变为“中国主题景区高峰论坛”。纵观国内学术界对主题公园的研究,研究重点发生了明显转移,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主题公园的建设热潮,出现了关于主题公园的定义、特征、起源和发展等表层现象的统计分析[2-6]。进入21世纪,随着主题公园建设的逐渐冷淡和理性化,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对其开发和经营过程中深层问题的探讨,如经营模式[7]、发展模型[8,9] 和竞争研究[10] 等。目前国内的研究仍停留在主题公园层面,对“主题景区”的研究甚少。本文分析大量统计数据,对主题景区的定义、类型、空间分布、发展规律和趋势等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主题景区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引导和促进中国主题景区的优化发展。
1 研究对象与研究设计
目前学术界对主题公园的定义较多,保继刚认为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人造的舞台化休闲娱乐活动空间[2];董观志认为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3];李志飞则认为主题公园是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的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4]。
参考上述定义,笔者认为主题景区是旅游产品的一种组织方式,是围绕一个或一组特定主题对一系列旅游活动、旅游设施和旅游产品的包装和整合。它是在商业利益驱使下,通过大量投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而形成的旅游产品组合。其旅游产品表现形式不仅包括游乐园、主题公园,还包括主题度假区、游憩商业区和历史街区等。从总体上看,国家A级旅游区(点)是我国旅游景区的代表和缩影,因此从中选取的主题景区可以看作我国主题景区的典型样本群,通过对其统计分析能够反映我国主题景区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态势。
以2004年国家旅游局最新公布的1388家国家A级旅游区(点)为基础,根据主题景区定义确定3个筛选标准:1)景区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2)景区主体是大量的人造设施;3)景区的开发建设以盈利为首要目的。以这3个标准为依据,在所有A级旅游区中剔除了自然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等原赋资源型旅游景区以及非盈利性的城市公园等旅游景区,共选取主题景区319家。对已选取的主题景区,通过网页查询方法搜集其分布地点、开业时间、主题类型、功能模式等变量,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其总量发展规律,通过地理学的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比较分析和交叉分析方法剖析其类型特征及发展规律。
2 统计结果与分析:中国主题景区的发展规律
2.1 主题景区总量发展规律
通过对319家主题景区的开业时间进行统计,发现最早的主题景区出现在1980年,1980—2004年主题景区的年开业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峰值出现在1998年。主题景区总开业量呈现缓S型变化,分别在1991年底和2001年底出现总量变化的两个拐点(图1)。
主题景区数量的转变与我国主题景区业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我国主题公园起步较晚,1991年前零星的主题公园是主题景区的雏形;主题公园的投资回报周期一般为两年左右,1989年开业的锦绣中华景区在1990—1991年获取了巨额利润,吸引大量投资者进入主题公园业,因此自1992年主题景区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短暂,上一阶段建设的主题公园在1998—1999年大量破产倒闭,使主题景区的发展速度趋缓,进入稳定发展阶段,1998年出现了年开业量的峰值;2002年国家旅游局主办了“21世纪中国主题公园发展论坛”,标志着政府部门对主题公园业的大力介入和规划引导,由此主题景区进入了滞长阶段。
2.2 主题景区空间分布特征
2.2.1 区域空间分布状况及变化 基尼系数(Gini)是地理学中研究离散区域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用于不同研究对象区域分布差异的对比,进而找出其地域分布变化规律。本文用其度量主题景区在全国主要地理分区中的空间分布状况。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11]:
式中:P[,i]为第i个区域内主题景区数占全国的比重;N为区域数量;C为分布均匀度。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高。
将全国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分别为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东北地区、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根据上述公式计算1991—2004年主题景区在八大综合经济区中的基尼系数,进而判断主题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图2)。
从1991年至今主题景区在八大区域中一直呈集中分布,均匀度很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主题景区的基尼系数增加,分布均匀度减小,空间分布趋向集中化,反映了主题景区的空间集聚发展趋势。其原因为:主题景区在一定地域内高度集中,将吸引大量供应商和专业人才,降低企业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人才流动和知识外溢可以促进主题景区的管理创新。同时大量主题景区的区域集中可形成区域品牌,如美国奥兰多和中国珠江三角洲的主题公园群。
2.2.2 与客源市场的空间关系 采用不均衡指数和地理联系率以反映主题景区分布(作为旅游目的地)与人口(作为客源市场)分布之间的均衡、配合程度。不均衡指数(U)的计算公式如下[12]:
式中:X[,i]、Y[,i]分别为第i个省内主题景区数和非农人口数占全国的比重。不均衡指数越大,表示主题景区分布的不均衡性越大,与城市非农人口在地域上的分布配合程度越低。
地理联系率(V)的计算公式如下[11]:
V=100-(1/2)|X[,i]-Y[,i]| (n=31)
(2)
与不均衡指数相反,地理联系率越大则均衡度越高。
根据式(1)得到主题景区不均衡指数为0.0168,根据式(2)得到其地理联系率为99.72,这两个数据都表明主题景区与城市非农人口在地域上的分布配合程度较高,说明主题景区空间地域分布呈现明显的市场导向型特征,集中分布于城市的周边地区,与客源市场的分布关系密切。这主要是由于主题景区的人造性本质使其在选址时必须靠近客源市场。
2.3 主题景区类型特征及发展规律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不同类型主题景区的发展演变特征,采取两种分类方法对主题景区进行分类统计,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3.1 主题景区分类
2.3.1.1 根据主题属性分类 本文参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结合主题景区自身特性,将主题景区的主题属性划分为自然生态型、文化人文型和机械运动型三大类。在三大类之下细分出9个小类:1)自然生态型主题景区分为水域风光型、生物景观型和地文景观型;2)文化人文型主题景区分为历史文化型、民俗文化型、异国风情型和产业文化型;3)机械运动型主题景区分为娱乐运动型和体育运动型。并统计各类主题景区的数量比例(表1)。目前我国主题景区主要集中在自然生态型(44.5%)和文化人文型(43.3%)。其中,生物景观型(20%)、水域风光型(18.5%)、历史文化型(15.7%)和民俗文化型(13.2%)是目前数量较多的热门主题类型。
表1 主题景区根据主题属性分类统计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themed scenic spots by different theme characteristics
主题景区类型
主题内涵
典型景区数量比例(%)
地文景观型 沙漠、溶洞、岛屿等地质地貌景观
勃隆克沙漠旅游度假村;汕头南澳岛旅游区;巴里6.0
坤县怪石山旅游度假村
自然生态型
水域风光型 河段、海域、湖泊与池沼、冷泉与温 承德冰雪城;春晖温泉度假村;北海银滩旅游区 18.5
(44.5%)
泉、冰雪地等
生物景观型 动植物、森林、草原花卉等 北京海洋馆;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度假区;无锡太湖
20.0
花卉园;伊犁州尼勒克次森林度假村
历史文化型 与历史相关的文化,包括名人、宗
宋城;曲阜孔子精华苑;乐山东方佛都 15.7
文化人文型 教、医药文化等
(43.3%)
民俗文化型 民族民俗、酒文化、艺术文化等
中华民族园;浙西大草原古名酒文化村 13.2
异国风情型 异国文化、世界微缩景观
北京世界公园;哈尔滨欧亚之窗4.1
产业文化型 工农业文化 秦皇岛集发农业观光园;长春电影城 10.3
娱乐运动型 娱乐型项目、生存体验、漂流等
北京石景山游乐园;怀柔生存岛;攀枝花长江国际8.8
机械运动型
漂流基地
(12.2%)
体育运动型 竞技型体育项目,如高尔夫、射击、 北京乡村高尔夫俱乐部;上海射击俱乐部;亚布力3.4
滑雪等
滑雪旅游度假区
2.3.1.2 根据功能组合模式分类 基于传统旅游六要素分析,旅游景区向游客提供的功能主要有观光、娱乐、购物、住宿。根据主题景区提供的功能,将上述4种功能交叉组合,归并为6种类型:观光型、娱乐型、观光娱乐型、观光(娱乐)购物型、娱乐住宿型和多功能复合型,并统计各类主题景区的数量比例(表2)。目前我国主题景区中数量最多的为多功能复合型主题景区(44.2%),其次为观光娱乐型主题景区(27.9%),第三为观光型主题景区(13.2%),说明在主题景区的产品表现中,主题度假区(44.2%)和主题公园(41.1%)各占一半。
表2 根据功能组合模式分类统计主题景区
Table 2 Classification of themed scenic spots by functions
类型
主要功能
产品代表
数量比例(%)
观光型
观光
旧式主题公园
13.2
娱乐型
娱乐旧式游乐园7.8
观光娱乐型
观光和娱乐并重 新式主题公园
27.9
观光(娱乐)
以购物为主,
购物型辅以观光或娱乐 游憩商业区2.2
娱乐住宿型
娱乐和住宿
温泉度假区等
4.7
多功能复合型 3种以上功能组合 主题度假区
44.2
2.3.1.3 复合分类 使用SPSS软件对上述两种分类方法进行交叉分析(表3)发现,观光型和观光娱乐型主题景区的主题类型主要为生物景观型和历史文化型,这与主题公园的现实发展过程一致,即主题公园的初期产品体现为植物园和动物园,而后期向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演变;多功能复合型主题景区的主题类型主要为水域风光型,说明主题度假区主要依托水文资源而建。
表3 主题景区类型交叉分析
Table 3 Cross table of themed scenic spots by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methods
类型
观光型 娱乐型
观光
娱乐 多功能
娱乐型 购物型 住宿型 复合型
地文景观
0
0 2
0
1
16
水域风光
0
4 5
0
9
41
生物景观 17
021
1
1
24
历史文化 16
019
0
0
15
民俗文化
2
016
0
0
24
异国风情
4
0 5
2
02
产业文化
3
013
4
0
13
娱乐运动
0
15 8
0
23
体育运动
0
6 0
0
23
2.3.2 主题景区类型演变特征 通过对主题景区主题属性和开业时间的分析发现,1980—2004年自然生态型主题景区增长趋势最明显,文化人文型主题景区次之,而机械运动型主题景区增长最慢(图3)。从主题属性大类所占比例随时间变化可以看出,主题景区在萌芽阶段(1991年前)以机械娱乐型为主,在发展阶段(1992—2001年)以文化人文型为主,而在滞长阶段(2002年至今)则以自然生态型为主,说明游客对主题景区的主题寻求经历了从追求惊险刺激到寻求文化底蕴再到享受静态休闲的转变过程。从主题属性小类比例变化看,主题景区在发展过程中主题属性出现多样化和均衡化,反映了游客需求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表4)。
表4 主题属性类型所占比例变化情况
Table 4 Change of th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themed scenic dpots in characteristic (%)
主题属性类型
1991年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自然生态型
34.8
39.6
42.5
41.6
大类 机械运动型
34.8
14.3
11.5
11.9
文化人文型
30.4
46.1
46.0
46.5
地文景观
4.3
5.2
6.6
6.7
水域风光
8.7
18.2
15.5
15.2
生物景观
21.7
16.2
20.4
19.7
历史文化
21.7
22.7
19.0
17.8
小类 民俗文化
8.7
11.0
12.8
13.0
异国风情
0.0
3.9
4.0
4.5
产业文化
0.0
8.4
10.2
11.2
娱乐运动
26.1
8.4
7.1
7.8
体育运动
8.7
5.8
4.4
4.1
在对主题景区各种功能组合模式的数量变化研究中发现,1992年以来,多功能复合型主题景区(主题度假区)增长旺盛,观光娱乐型主题景区(新式主题公园)在1992—2001年增长趋势也比较迅猛(图4)。从各种功能模式类型所占比例随时间变化可以看出,娱乐型主题景区(旧式游乐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观光型主题景区(旧式主题公园)所占比例先增加后减少,而多功能复合型主题景区(主题度假区)所占比例持续增长,反映了主题景区提供的主要功能由纯娱乐转变为观光娱乐相结合再转变为复合功能的变化过程。同时主题景区的功能组合模式也随时间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与主题属性变化趋势一致(表5)。
表5 功能模式类型所占比例变化情况
Table 5 Change of th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themed scenic dpots in function (%)
主题景区类型
1991年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观光型
8.7
15.6
13.3
14.1
娱乐型 17.4
9.7
7.5
7.4
观光娱乐型39.1
29.2
30.5
29.0
观光(娱乐)购物型
0.0
1.3
1.8
1.9
娱乐住宿型 0.0
4.5
4.4
4.8
多功能复合型
34.8
39.6
42.5
42.8
2.3.3 主题景区发展规律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将1980年至今主题景区发展变化历程总结为3大阶段:1)20世纪80年代为游乐园型,其主题属性集中表现为机械运动型,功能模式主要为娱乐型;2)20世纪90年代为主题公园型,其主题属性集中表现为文化人文型,功能模式主要为观光型和观光娱乐型;3)21世纪为主题度假区型,其主题属性集中表现为自然生态型,功能模式主要为多功能复合型。
依据主题景区的盈利性和功能模式将其分为4个区间,并将主题景区发展的三大阶段归入不同的区间(图5),图5反映出主题景区变化规律:即从娱乐性主题景区向休闲性主题景区发展,并从低投资收益主题景区向高投资收益主题景区发展。
3 结论与讨论
(1)主题景区总体上处于滞长阶段。
(2)主题景区在全国八大地理分区中呈不均匀分布(凝聚分布),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型特征。
(3)主题景区的主题类型以自然生态型和文化人文型为主,产品表现形式主要为主题度假区和主题公园。其中,主题公园的主题类型集中表现为生物景观型和历史文化型,主题度假区的主题类型集中表现为水域风光型。
(4)主题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由娱乐性向休闲性、由低投资收益向高投资收益发展的规律。
(5)对主题景区20多年来发展历程研究发现,主题景区发展呈现出一定趋势,主要表现为主题景区的空间集聚、市场导向型分布以及类型多样化发展趋势(包括主题类型和功能类型)。预计未来主题景区发展将保持这种发展趋势。通过对多功能复合型主题景区(即主题度假区)的研究发现其具有持续增长趋势,预计21世纪将迎来一个主题度假区时代,主题景区的未来发展模式将是一种主题型娱乐、度假与旅游社区共同发展的模式,将满足游客更多方面需求,提供从食住行到游购娱的全方位服务。
标签:主题公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