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缺少的是什么--中国政法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谈国有企业脱困_国企论文

国有企业缺少的是什么--中国政法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谈国有企业脱困_国企论文

我们的国企缺什么——中国政法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选中就国企脱困一席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企论文,副主任论文,中国政法大学论文,缺什么论文,经济研究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目标的第二年,国企脱困已进入关键时期。如何确保脱困目标的如期实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同时也是摆在国有企业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年学者孙选中教授。

记者:据我们所知,您对国企脱困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根据您的研究结果,您认为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目标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孙:国企脱困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宏观上,我们国家正在从解决长期制约和困扰国企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入手,着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实现国企整体脱困的大环境。如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等。具体从企业层面来讲,要真正实现脱困,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到“自身硬”,企业要通过改革使自己真正成为有活力的经营主体,这样才能经得起市场风浪的冲击。

记者:在当前的形势下,您认为企业怎样才能实现“自身硬”呢?

孙:国有企业要实现正常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两种体系。即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权力配置体系(制度体系)和以智力资本为核心的能力体系。现在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就是:在国企改革中,许多人单纯强调制度体系的作用,存在“一改就灵”、“一股就灵”的思想,忽视了企业能力的成长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我认为,搞好制度体系的重建,可以通过权力的安排、分配、规范,使资源配置到位。但是,资源配置的到位,并不意味着资源配置的高效率。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已经进行了改制,或者说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却依然经营不好的根本原因。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关键在于通过企业能力体系的构建,提高企业合理配置资源的能力,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

记者:您的意思是说,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只是在制度上解决了企业内部谁该干什么的问题,而并不能保证负责某一具体工作的组织和个人一定能够做好该项工作,而只有通过“能力”的修炼,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作效果。

孙:也可以这样理解。我这里所说的能力体系,是指企业配置资源的能力,也就是企业以智力资本为核心,形成的开拓、创新和整合的技能。支撑能力体系有三个要素,即技术、人员和组织。在这几个方面,国有企业都存在明显的弱势。首先从技术方面看,当前国有企业不仅在硬技术方面缺乏设备更新、改造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更是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后劲。第二方面是人员因素。从广义上讲,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包括其他和企业经营活动及利益相关的供应商、消费者等群体,共同营造了企业的生态环境,都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机会,应该说都是企业提高能力的参与者之一。而现实中许多国有企业对人员构成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企业内部这样一个层面上,因而不能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态度处理好与企业相关人员的关系,表现得比较被动和消极。第三个方面是组织因素。组织实质上是整合机制。从比较宽泛的意义上讲组织包括正式组织(企业内部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企业外部组织)。企业内部组织的作用是通过妥善、恰当的协调、安排和整合,保证企业实现能力的最佳发挥。这一点尤为重要。因而必须通过改革,使企业内部组织完成由传统职能到现代职能的角色转换,为企业和现代市场机制接轨创造一个平台。非正式组织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沟通”作用。国有企业在这方面能力最弱。其具体表现就是,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作模式,在处理对外关系上反应僵化,不善于构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组织,没有运作现代企业的能力。相反,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这方面则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非国有经济较高的增长速度,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可以说,好的组织不仅能发挥能力,还能够发展能力。由于缺乏顺畅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有企业的低效率问题。因此,处在困境中国有企业更应该注重构建高效、灵活的企业外部组织。

记者:全方位地提高企业的能力,对于国企脱困至关重要,那么国有企业应重点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

孙:首先,国有企业必须注重培养特殊专长,也就是核心能力。由于国有企业产生的背景是计划安排,而不是由市场需求刺激产生的,因而在市场竞争中“专长不明”,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就是一个佐证。特殊专长是市场竞争中的杀手锏,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它包含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创造性,也就是能够为用户创造特定的或独有的价值;二是独特性,也叫差异性,应当不易被模仿,这在产品同质化趋向日渐严重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三是延展性,随着产品更新换代的不断加快,仅有一个固定的好产品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必须要有持久的技术能力,通过新产品开发,不断拓展新的市场。培养企业能力优势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即善用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优势的大小不在于资源的多少,而在于如何有效地获取和利用资源。国有企业明显缺乏运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的能力,最典型的就是在产品开发上,不是立足于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而是在资源上打圈圈,能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而且由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对资源的浪费不承担任何责任,使得国企的资源浪费十分惊人,突出表现在盲目投资和埋没人才方面。因此,学会利用资源的方略,根据不同情况,通过对资源实行集中使用、互补使用、融合使用,提高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发挥资源的更大效用,对于国有企业来讲是当务之急。第三,提高战略竞争意识是关系到国企长足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从本质上讲是对未来机遇的预见能力。导致我们很多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战略失当。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每家都有长远的战略, 而研究机构对我国400多家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调查表明,98 %的企业缺少完善的市场战略。我们许多企业把战略和计划混为一谈,但实质上这是两个绝然不同的概念。战略是根据明天可能发生的情况来安排今天的事情,而计划则是根据今天的情况来安排明天的事情。我国许多企业的发展战略实质上只是根据现有生产能力和创利情况乘上企业和政府都较为认可的发展速度,硬性规定下来的,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根本没有考虑未来市场的变化,毫无科学性和可行性可言。而国际化大公司都是请专业调查咨询公司通过对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分析,来帮助自己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这些经验是值得我们国有企业借鉴的。

随着加入WTO越来越近,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 国有企业迫切需要提高战略意识和能力。也唯有如此,国有企业才能彻底摆脱困境,求得发展。

标签:;  ;  ;  

国有企业缺少的是什么--中国政法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谈国有企业脱困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