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妇科临床治疗方案以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30例以及观察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开展治疗,其中西医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并将中药熬成汤后进行灌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28/30)93.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22/30)73.4%,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0)1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0)13.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可比性。结论: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静脉滴注;中药灌肠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079-02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是女性患者内生殖器与周围结缔组织的炎症反应,患者临床症状为下腹部疼痛,病理复杂,如果治疗不当,则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妇科临床治疗方案以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30例以及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5岁~40岁之间,平均(32.2±3.4)岁;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6岁~40岁之间,平均(33.1±3.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把四百万单位的青霉素同250mL的生理盐水混合,对患者进行一天两次的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如果患者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则把250mL的生理盐水同三克的头孢噻肟及一克的甲硝唑混合对患者进行滴注治疗。另外,将十六万单位的大霉素同五百毫升的医用葡萄糖混合对患者进行一天一次的大霉素静脉滴注治疗[1],连续治疗2周。
1.2.2观察组 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开展治疗,其中西医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选择处方为蒲公英30g、金银花30g、桂枝15g、薏仁20g、赤芍15g、木香12g、丹皮9g、桃仁9g,茯苓12g、丹参18g、生地9g;以水煎服,500mL/次,2次/d,1剂/次,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调整剂量,若治疗7d后无明显改善可加入延胡索9g,并适当加大剂量,中药熬成汤后可以进行灌肠治疗[2],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如果患者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消失,则疗效为显效;如果患者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好转,则疗效为有效;如果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则疗效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于所有研究数据,均需要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对于计量资料,可采用(x-±s)来表示,而对于计数资料,则可以采用(%)来表示,同时对于上述两种数据,还需要分别应用t和χ2检验。根据检验分析结果,如果P<0.05,则说明统计数据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28/30)93.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22/30)73.4%,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患者内生殖器、盆腔腹膜以及结缔组织出现炎症反应,患者在发病前期未急性盆腔炎,如果没有重视治疗干预,就会造成患者病情迁延,无法根除病原体,进而导致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的病症机理复杂程度比较高,患者临床症状有白带增多、腹部疼痛、月经紊乱等等,致病因素与患者的免疫因素有一定的关联,如果患者免疫力比较差,则容易诱发病菌侵入,进而引发慢性盆腔炎[3]。
本文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30例以及观察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开展治疗,其中西医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并将中药熬成汤后进行灌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在对患者采用静脉滴注治疗方案时,普遍需要应用青霉素、大霉素等抗生素,有些患者对于抗生素过敏,对此,在对患者用药前,首先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划着过敏史,并对患者进行皮肤敏感试验,判断患者是否对药物过敏。另外,还应该注意严格控制用药量,避免药物使用过量为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二次伤害。常规西药治疗方式见效较快但对机体的损伤较大,通过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规避其缺陷,丹参、茯苓为君药,可解湿热瘀结,补充肝肾精气,可有效缓解乳房胀痛,胸闷胸痛等症;桂枝、薏仁、赤芍、为臣药,可解肝郁气滞,避免寒邪入侵,辅以蒲公英、金银花、木香等为佐,桃仁、生地、丹皮为使,相辅相成,能够有效降低机体损伤,共奏健脾败毒、补血养气、祛湿化热之功效,祛除病变部位血液淤积,促进病变部位的微血管内径增宽,提高慢性盆腔炎疾病治疗疗效。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28/30)93.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22/30)73.4%,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0)1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0)13.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可比性。由此可见,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苗晓凯.慢性盆腔炎患者47例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158-159.
[2]胡水荣,刘青玲,宋玲,等.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4):108-109.
[3]刘芳.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2):185-186.
论文作者:王建卫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患者论文; 盆腔炎论文; 对照组论文; 治疗方案论文; 疗效论文; 可比性论文; 差异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3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