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中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_化学论文

浅谈探究教学中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境论文,浅谈论文,化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探究教学作为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正被广泛地采用。探究教学离不开已赋予情境的问题。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产生认知需要。因此,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看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相互交流,亲自体验,自由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和创新性及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化学问题情境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 创设问题情境要遵守科学规律。内容上必须科学,是实际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而不能是教师人为编造的;其表述必须科学,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2.可行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在内容、方式、方法以及要求上,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3.主体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让学生做到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4.层次性 创设问题情境要有阶梯性,要善于把复杂的、难度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相联系的子问题,以便学生层层深入地研究。

5.新颖性 创设问题情境要新颖,令学生耳目一新。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促进学生的思考。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方法

一般来说,选择和创设的问题,教师不可平铺直叙地呈现给学生,而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加以取舍,既要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又要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从几个方面考虑。

1.利用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及社会环境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教学常与自然现象、社会环境及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 化学反应速率

情境创设:利用影像资料,通过讲述生动事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界或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的进行有快、慢之分。例如,氢气、汽油蒸气既可以安静燃烧,又可以爆炸;日常生活中用的塑料袋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分解掉,等等。

提出问题:如何比较和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人们怎样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呢?

2.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信息。利用实验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主动获得感性信息,再经过思考、探索,从而揭示出化学现象的本质,探究出化学变化的规律。

案例 离子反应

情境创设:在一块玻璃上,平铺一张用含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润湿的滤纸,在滤纸两边夹上鳄鱼夹,用导线分别与直流电源的两极相连,在滤纸的正中央放置一小束用NaOH溶液浸过的棉纱线,接通电源片刻。

提出问题:学生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揭示了什么问题呢?

3.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或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任何新知识均可通过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组合学习,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新、旧知识的联系作为新概念增长点,或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案例 氧化还原反应

情境创设:物质的变化是纷繁复杂的。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把化学反应按着反应形式划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如果我们考查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还可以根据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与否,把化学反应分为两大类,即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和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化学反应,请问:从反应形式或反应物中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加以分类,你认为哪种分类方法的概括性更强,更能反映出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呢?

4.利用化学史和科学发展史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史是一门漫长的历史,很多化学家把通过毕生努力而获得的知识财富都留给了后人。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化学史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既能认识科学家的伟大之处,又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案例 氯气的性质

情境创设:舍勒是瑞典著名化学家,氧气的发现人之一。1774年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时,把浓盐酸与软锰矿混合在一起加热,意外发现了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他将制备出来的气体溶解在水中,发现这种气体的水溶液略显酸性;该水溶液还能使花朵、纸张、叶子等的颜色褪去;将蚱蜢放进装满该气体的容器中,蚱蜢跳几下就死去了。经证实,这种气体就是氯气。

提出问题:氯气的水溶液为什么呈酸性?为什么能使花朵、纸张、叶子褪色?氯气是一种具有怎样性质的物质呢?

5.利用教材中的数据型图表创设问题情境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数据型图表约有118个。恰当地运用图表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联想,而且通过对图表进行分析、判断、综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案例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情境创设:我们已经学习了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初步知识,请看第13页(新课程化学必修2)表1-2。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请你回答: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规律可言呢?

三、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且要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当然,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和需要,有时候可随机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2.创设的问题情境不宜太多,也不宜太难,太多会使课堂显得杂乱无章,太难会远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利于知识的学习。

3.创设的问题情境其应答域要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开放性。

标签:;  ;  

探究教学中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_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