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让我国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土木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满足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土木工程施工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因此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提高一级规范对于整个建筑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才能够让土木工程的施工水平有所提升。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1土木工程建筑以及混凝土概述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土木工程建筑是非常常见的,施工人员主要利用相关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进行建设和维护,所以土木工程涉及面很广,建设的过程中较为复杂,尤其是其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等诸多特点,导致土木工程建筑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关的细节,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施工工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混凝土属于符合性材料的一种,主要通过凝胶材料来粘合各种所需的材料,形成一种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这种复合新材料主要是依照水和沙土根据一定比例做好胶合工作,并且通过相关设备搅拌,然后混凝土的性能得以实现。
2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的质量缺陷分析
2.1混凝土材料质量不合格
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但在各种技术上不断突破,而且形成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土木工程行业标准体系,而运用现代标准体系对我国传统的土木工程行业进行检验,就发现了不少不符合现代标准的地方。比如,对于混凝土来说,经常采用的手工测绘技术就显得落后,比如采购人员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混凝土原材料的测绘,就难免出现不达标的情况,从而也难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符合实际需要。因此,必须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与标准体系,对混凝土所采用的标准与测绘技术进行改进,确保其质量符合现代土木工程行业的标准要求。
2.2混凝土原料调配比例和搅拌技术不科学
混凝土的调配,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硬度与抗拉伸程度,并间接对整个土木工程的安全与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与其地位与作用不适应的是,在施工期间,对于混凝土的调配与搅拌工作并不是十分重视,甚至很多企业并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负责这一工作,导致混凝土原料调配与搅拌过程中,随意性很大。有的操作人员甚至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水平与操作能力,片面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而忽视了对于混凝土质量的监督与管理。特别是在搅拌技术环节,对于进行混凝土搅拌的机器设备有着严格的要求,并且对于各种材料的投放顺序也有着严格的规定,而有些土木工程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成本,或者是为了片面追求施工速度,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不够,随意进行配比和搅拌,这样完成的混凝土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对于工程的质量也留下了隐患。
2.3调配混凝土的技术不规范
混凝土的调配工作对于混凝土质量也有重要的影响,也是现代土木工程领域所必备的一项基本技术手段。土木工程单位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严格按照有关的标准规范,严格按照比例进行配比,以满足土木工程的需要。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按程序进行,不按规范操作的情况比比皆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个别施工人员水平不够,或者是责任心不强,而施工单位过度热衷于施工速度与利益,所采用的原料不符合要求,或者是不按时规定的比例进行配比,导致所生产的混凝土不符合土木工程的质量要求,为后期的使用造成的安全隐患。
3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
3.1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
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配合比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技术参数。若配合比出现问题,那拌和的混凝土自然也无法达到施工技术标准,而这类问题将会给土木工程施工过程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含水率以及砂石材料的实际配合比是较难控制的,在拌制前应该通过实验确定这两部分的参数,特定情况下还需要参照实验结论对相关材料用量进行更深层次的优化调整。通常情况下,水泥、砂石等原料的挑选需由专人参照施工具体要求负责完成,选材混合之前需要进行认真筹算,以确保水泥配合比可以达到相关要求。混凝土配合比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误差,原料投放以及混合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因此需要加强监督,要通过科学严谨的监督管理方案对配比过程中人为因素进行全方位把控,以避免人为疏忽影响到配合比。
3.2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的泵送及运输通常是利用搅拌运输机来完成的,而这一作业模式的特殊性则决定了它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这方面的影响最终会体现在实际施工质量之上。通常情况下,相关技术人员会对运输路线及时间进行详细的核准计算,这是因为即便是再微小的偏差,也会有可能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如果运输时间或路线出现偏差,混凝土会在还未卸车的情况下便出现凝固、变质,而这将影响到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推进。此外,还需要确保泵机易损零件能够及时配备到位并检查输送泵是否已经密封牢固,尽可能降低意外事故对施工进度产生的影响。
3.3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进行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建筑通常包含以下几点,首先是基础底板和墙体以及一些楼梯结构,在浇筑墙体的过程中需要对墙体底部进行5cm的浇筑,在浇筑的时候需要重视使用的混凝土成分相同,与此同时,为了符合均匀性的目的,可以选择铁锹灌模的方式进行操作。在浇铸刚度方面也有一定的规定,通常条件下需要控制在40cm,在建设基础底板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混凝土散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进行控制,通过合理的方式让整体承受能力提高,确保浇筑过程中的连续性。在设备和材料选择的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重视相关细节,在我国浇筑方式很多不同的浇注方式,带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需要与周边的环境相结合,依照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相关的浇筑方式。
3.4混凝土养护
在首次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毕之后,可在混凝土施工缝位置进行钢筋网片的铺设,避免混凝土温度应力过大导致的混凝土裂缝。而由于该工程混凝土浇筑区域过大,其混凝土表层水泥砂浆厚度较大,因此,在二次混凝土浇筑前期,可在混凝土表层铺设一层碎石子。同时在混凝土二次浇筑6~8h内,使用长刮尺进行混凝土表层刮平处理。在这一基础上,可使用铁滚在混凝土初次凝固前期,结合木抹子进行重复两次压实,从而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无裂缝。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表层散热过快,可在混凝土梁底膜及边侧铺设一层塑料薄膜,然后结合竹胶膜板的应用,进行混凝土保温层的设置。而对于混凝土结构上部,可在首次浇筑时期控制浇筑高度在转换梁上方0.18m,并在混凝土浇筑中间位置进行凹槽的设置;同时在二次浇筑混凝土凝固之后,进行侧边塑料薄膜的重复包裹,并采用麻袋浇水养护。
结束语: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施工是土木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在施工实践中,合理应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不仅能有效提高土木工程建筑整体质量和效益,也能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怡坤.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10):78-79.
[2]马克.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02):85-86.
[3]龚剑.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09):179-180.
[4]肖宇劲.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山西建筑,2018,44(26):94-95.
[5]王震.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23):161+166.
论文作者:胡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