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吴晓菊

江南造船集团(上海)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 201816

摘要:深基坑支护施工一直是建筑工程中的难点,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项目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本文结合工程案例。主要就市政工程项目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究,以期可以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点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各类市政工程的建设发展迅速。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深基坑工程。基坑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会产生严重的工程质量隐患及安全事故,如地面塌陷、基坑突水涌水、坑壁失衡、支护结构破坏,它还会对地下现有的管道造成破坏,周围建筑物和道路的恶化将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以下是工程案例的组合和对该施工技术的一点分析。

1工程概况

某市政工程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地下室面积12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该项目中建筑结构类型为框剪结构,地下室3层,分别为车库、设备用房及商场。地下部分的挖掘深度为10-14米,在非战时用作车库,购物中心和设备室。它可以用作战时的临时避难所。在本工程中,基坑附近除了有大量的管网和街路之外,还有部分建筑,基坑的开挖深度为8.8-14.2 m,支护周长约为800 m左右。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支护方案:上部倾斜挖掘,钢管锚杆用于悬挂和锚固斜面;下部采用钻孔灌注桩和深层搅拌桩形成止水帘,基坑内设有收集井,主要用于降低坑内水位和积水量;坑壁设有预应力锚索和桩之间的喷锚支撑。下面重点介绍该项目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2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喷锚护壁施工技术要点

2.1.1施工工艺流程。锚管喷淋锚网的施工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锚管喷锚网施工流程图

2.1.2施工要求。铺设锚管时,应控制水平和垂直间距,最大不应超过1.5m,锚管可按三角形排列;浆液的水灰比为0.5;锚管每米的浆液灌注量控制在20-50kg;锚管的位置偏差不得超过±100mm,长度偏差不得超过±50mm,土钉倾角的最大允许偏差不得超过±5%;加强网可以通过可靠的连接进行焊接;喷射混凝土的混合比应通过试验室试验确定;混凝土的喷射厚度应当控制在100mm;打入锚管时,应当确保长度、角度、间距与设计要求相符;悬挂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1.3技术要点。在该项目中,选择壁厚为3.5mm,直径为48mm的钢管作为锚管。每隔50 cm钻设一个透浆花眼,锚管的前端制作成锥形,管间使用钢筋进行焊接。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倾角和长度,用气动潜孔冲击机将锚管打入到基坑周围的土体当中,随后对管口周围的空隙进行封堵,再从管口处将纯水泥浆压入,首层压浆的压力控制在0.2-0.3 MPa,下面每层的灌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灌浆截止标准是在喷嘴周围返回厚浆料。在休整好的坑壁上,挂设双向钢筋网片,并用 U型短钢筋,将网片固定在坑壁上,锚管口以钢筋纵横焊连接加强,随后进行细石混凝土喷射,厚度控制在100 mm。开挖土方时,应当分层进行,并分层支护,不得出现超挖或是并层开挖的情况,开挖后应及时对锚管的位置进行测量,确认正确后,应立即完成锚管施工,并修剪坡度。可采用气动击管机将锚管打入到基坑土体当中,并挂网焊接加强筋,以此来确保坑壁的稳定性。开挖时应对开挖速度进行合理控制,当上层锚管注浆达到一定龄期后,方可对下层土进行开挖施工;当局部障碍物影响锚管的穿透长度时,应适当减小锚管的间距,增加布局密度,以保证坑壁的稳定性。在挖掘坑壁后,应及时进行锚固和锚固支撑,以减少坑壁的暴露时间。第一层喷锚施工完成后,应在坑的位置设置变形观测点,并根据观测资料定期观察引导开挖支护。如有必要可对锚管的打入长度和布设密度进行调整。

2.2深层搅拌桩施工技术要点

2.2.1施工工艺流程。深层搅拌桩的施工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深层搅拌桩施工流程图

2.2.2确定施工参数。为了使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桩基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应合理选择施工参数。钻机的钻进与提升速度可设定为1.5-1.8m/min;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为0.5,水泥掺入量控制在70kg/m;桩身垂直度的最大允许偏差不得超过1%,桩位偏差应控制在2.0cm以内;为确保止水效果,应当对交接班的搭接接头进行补强。

2.2.3技术要点。现场技术人员在正式开工前,应对参与操作的人员进行技术披露,明确质量控制要求和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桩位和桩身的垂直位置,以保证重叠长度足够;水泥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若是发现水泥受潮或是存在结块,不得在施工中使用,以免影响搅拌桩的整体质量;在对水泥浆液进行搅拌式,应当对水灰比进行严格控制。

2.3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要点

2.3.1施工要求。在高压喷射灌浆桩的施工中,当钻机到位时,必须保证机座稳定,垂直轴和孔位置对齐,倾角最大误差在注浆之前,应对高压灌浆设备和管道系统进行彻底彻底的检查。同时,管道系统的密封圈应完好无损,通道和喷嘴内不应有碎屑;应从下向上对浆液进行喷射,受浆液本身所具有的析出水分作用影响,喷射完毕后的浆液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这可能导致桩顶部的口袋,其可以补充0.6-1水与水泥比的水泥浆。

2.3.2技术要点。在制备浆料时,应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可喷涂性,稳定性和机械性能。水泥可选用PS32.5普硅水泥,水灰比为1.0,水泥用量控制在200-250kg/m;相关的施工经验表明,通过加大泵压的方法,可以使流速和流量有所增大,由此能增强喷射力,据此本工程选取的泵压为20MPa;旋转和提升速度主要与射流半径有关。旋转速度则应控制在20-28 r/ min以内。其中在顶部1.0 m应选用较慢的转速和提升速度,如果设计没有特殊要求,则可将提升速度控制在20-23 cm/ min,旋转速度控制在20 r/ min;喷嘴的直径与注射流速有关。

2.4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

2.4.1施工工艺流程。本工程中,采用的是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图

2.4.2技术要点。将选定的桩机运至施工现场后进行安装就位,并完成调试,应确保钻杆中心与桩位对准,随后对钻杆进行调整,使其保持足够的垂直度,校核无误后,便可启动钻机进行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孔中的土壤通过空转完成;在形成孔之后,应将钻杆预提升约200mm,然后启动高压泵,并将混凝土浇注到孔中。在倾倒时提升钻杆,应注意钻杆的提升速度应适应混凝土的抽速。钻杆的提升速度可根据泵送量及时调整,直至堆放;成桩后,应当立即进行钢筋笼吊放,本工程中,采用的是牵引振动法对钢筋笼进行施放,钢保持架的垂直度由自然垂直方法控制,振动杆应放置在钢筋笼之前。借此来将钢筋笼深度范围内的混凝土振捣密度;彻底清洁钻孔位置,将打桩机移动到下一个桩位置,然后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桩位完成。

2.5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要点

2.5.1锚索成孔。锚索的直径应不小于200毫米。垂直方向上,锚索的孔间距偏差应当控制在100 mm以内,锚孔的偏斜度应当不超过5%,钻孔深度不得超过锚固设计孔的50厘米。

2.5.2锚索制作。本工程中,所有锚索全部在施工现场进行制作,选取一块空地,每间隔2.0 m左右设置一台作业支架,将研磨机切割的钢绞线放在支架上,绞线的一端作为基点。量测出锚固段的长度,随后将其上的油污和锈蚀去除掉,根据设计要求,绑扎扩张环和箍环,外绕工程使用胶布进行固定。当锚索制作完毕后,应当进行编号,并做好标记,经核对后,

与施工钻孔的编好一致使,将锚索运至钻机工作平台,推送前,先用导向探头进行探孔,确认无阻碍后,将锚索手动推入孔中。在作业时,要确保锚索体在孔内不出现转动的现象。

2.5.3预应力张拉。当锚固段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可以进行预应力张紧;在张拉开始前,应先对张拉设备进行检定,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张拉作业,对于每次拉力,应测量并记录锚体的伸长率值。若是在锁定荷载时,预应力存在明显的损失,则应进行补偿张拉,为确保预应力的张拉质量,应选用符合技术要求的锚具。在将张力拉到载荷的最后阶段并且变形稳定之后,可以密封锚。

2.5.4注浆。采用孔底注浆法 对水泥浆液进行灌注,具体的操作要点如下:首先从锚索垫片插入灌浆管,然后将其与锚索连接,并将其送到孔的底部。并保持距离孔底约15-20厘米的距离,灌浆压力控制在0.3MPa,从孔的底部开始灌浆直到达到孔口,并且在浆液沉淀之后,进一步补充浆料。

结论

深基坑施工是一个施工难度大,工程量大的工程。在建设深基坑时,施工技术是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保证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安全性,应充分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与应急预案,做好工程测量,明确基坑开挖的位置与顺序。施工方应详细分析施工现场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保护可能受到影响的建筑物、地下地上管线与道路,为了避免深基坑施工的不利影响。同时,基坑周围的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要求的地面荷载极限。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应做好基坑安全检查工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过程监控,改进施工工艺,加强现场施工环境和安全管理。以最终确保深基坑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尤弋,江南宁.基坑开挖引起周围管线位移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7,44(11):78-82.

[2]李大勇,张土乔,龚晓南.深基坑开挖引起临近地下管线的位移分析[J].工业建筑,1999(11):36-41+27.

[3]邹洋.市政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5(14):99+104.

[4]柳峰.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J].居舍,2018(26):79.

[5]韩秋石,黄涛.国内深基坑支护技术发展综述[J].华东公路,2014(01):89-92.

论文作者:吴晓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  ;  ;  ;  ;  ;  ;  ;  

市政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吴晓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