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质量提升的思考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质量提升的思考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质量提升的思考

◆沈柏良 李晓钟

(江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 网络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网络教育质量亟待提升。在分析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现状及质量提升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互联网+网络教育质量提升的可能路径,研究并提出提升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网络教育质量提升

网络教育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由于网络教育具有开放、灵活、无时空约束等特征,且可弥补高校教育资源的不足,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管理疏漏,质量问题成为制约网络教育发展的瓶颈。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网络教育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本文拟在分析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现状及质量提升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教育质量提升的可能路径,研究并提出提升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现状及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

网络教育范围涵盖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等各种形式,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尤其是继续教育、终身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1999年以来,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呈加速度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1998年开展远程网络教育至2010年,全国网络教育注册的专科、本科学生累计1000多万人,毕业约为600万人;2011年至2017年,累计招生达1547.90万人,毕业约900万人。但是,随着网络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部分高校出现了办学不规范、考试舞弊等现象,质量问题堪忧,亟需解决。而影响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1.办学定位不清晰,重视程度不够。

网络教育作为现代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但是自收自支的模式造成了人们对网络教育在认知上的偏颇,致使其在思想上和实践中也缺乏重视。目前,60多所试点大学的网络教育学院主要采用自收自支的办学模式,在办学成本方面没有得到国家的补偿。从2000年至2016年,我国网络教育的学费和普通高校的学费水平都没有明显的增加,但生均成本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我国中央直属高校的平均生均成本在2000年是2.35万元,2011年增加到4.652万元,11年内振幅达到98%;全国地方普通高校的平均生均成本2000年是1.2216万元,2011年增加到2.0009万元,增幅达到64%。而且,由于许多学校把网络教育作为学校的创收项目,故二级学院和校外学习中心为扩大招生规模,放宽了学生入学条件,从而也导致生源质量下降。

目前,全球多个自贸区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突出,从而引起多方关注,在此背景下,重庆也可能面临相同的问题。由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交流日益频繁,经济支撑与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逐渐加深,所以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中国企业在美国常常面临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仅2016年就达到50例,我们在关注国内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的同时,更应关注自贸区内频发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

尊重学生合理需求和个体差异,统筹考虑各层次学生学习状况、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进行培养,让学生学习适合自己的知识,通过不断的质量测评与分层分流措施让学生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能力目标,使得学生学习有动力,学得专心、专注。

2.基于“互联网+”,开发教学平台,实现师生、生生互动

尽管信息网络网络技术突飞猛进,但其在教育应用中滞后,教育技术手段仅仅是“计算机+网络”,突出地表现为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在网络教学中,大多是“讲授式”教学方法,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用不足,学生面对的是学习终端,在线交流很少,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也没有与时俱进,课程录制后往往使用3~5年,甚至更长时间。专职的网络教育教师较少,对网络教育的相关研究也不多,教学效果提升空间较大。

3.校外学习服务中心良莠不齐,建设欠规范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普遍缺乏严格的质量监控和保障措施。校外学习中心举办网络教育质量良莠不齐,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有的降低招生标准,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有的教学场所、网络设备和学习平台等满足不了办学的需要,影响面授辅导课、网上答疑、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实践等教学环节的落实;有的甚至为了降低成本,聘请大学生或兼职教师担任网络在线指导老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等服务流于形式;有的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业务不精;有的考试过程管理不严,教学环节不能落到实处。总体上,教学点建设不规范现象较普遍,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超链接技术来建设教育资源,将原有的教育资源数字化并发布到网络平台,从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此时,教育中的“精英阶层”,即“名校、名师、名课”可成为网络资源的“生产者”。例如,MIT引导的开放课程计划、我国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以及非正式学习领域中的“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等,其主要特点就是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且“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共享”。

二、基于“互联网+”提升网络教育质量的路径

网络教育学生依靠网络课件自主学习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校外学习中心的学习支持服务、管理和监控的缺失是导致网络教育质量不佳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背景下,一方面,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即可以利用互联网记录学生网上学习时间、面授辅导到课率、作业完成程度等,构建学生的学习数据库档案;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校外学习中心的管理和指导,即通过互联网可以掌握校外学习中心对学生教学组织管理情况,监控考试过程,实时抓拍考生考试照片,提高社会对网络教育质量的认可度。

1.基于“互联网+”,开放教育资料,实现资源共享

高考数学北京卷压轴题(第20题)考察角度之一是学生是否具有在全新的问题情境下,自觉地进行探究、尝试、归纳、猜想和论证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6][9]).这些试题一贯的新颖大气,特色鲜明,是北京卷的标志性题目,历年来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依我们拙见,这些题目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教学质量是高校网络教育的生命线,亟需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思维,进一步提升我国网络教育的质量。

2.教学内容更新不足,教学方法单一

慕课(MOOC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打破了以专业为单位、以校园为场域,只面向少数人的教育服务模式,形成了一种以课程为单位,面向社会全面开放的新型教育服务模式。尽管慕课在技术层面并没有太多创新,但其打破了时空限制,推到了高校的“围墙”,将世界范围内的优质课程聚合在一起,为我国高校网络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机遇。据统计,2018年4月,我国上线慕课数量已达5000门,学习人数突破7000万人次。慕课平台的构建,体现了跨校际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新理念,大大提升了优质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率。

3.基于“互联网+”,建设慕课平台,实现优质课程聚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开始注重教学交互的作用。以Moodle为代表的各类网络教学系统或学习管理系统,除了提供资源,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成为网络教学设计关注的环节,论坛、协作互助工具等支持学习者交互协作的功能成为系统标配,网络教育逐渐从“资源思维”转换为“学习者思维”,从最初的资源共享模式转换为开发基于网络的教学平台,因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成为可能。

达尔文:乐观是希望的明灯,它指引着你从危险峡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着你的理想永不泯灭。

4.基于“互联网+”,实现全过程可视化监控和管理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工农失衡和城乡失衡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长期性,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也不可避免。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提速,“三农”问题势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15年将一号文件锁定在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上,“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更是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将“三农”问题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为接下来“三农”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应用和发展也日益广泛,为网络教育服务也带来了新的模式。互联网+背景下新型的网络教育服务模式就是在交互、共享、开放、跨界、创新等基因组成的教育生态环境中,整合全社会的优质教学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互联网+”下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这时,他发现就在十几米处,出现了日本鬼子!战士们纷纷举枪射击。经过一瞬的犹豫,他也开始对着日本鬼子疯狂射击。

1.提高对网络教育的认识高度,加强顶层设计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教育要与时俱进,在“办好网络教育”的进程中,一是要树立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规范办学,突出内涵发展,注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校加大信息网络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利用互联网+,优化培养方案,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地智能化服务。三是要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度。为保证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引入第三方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估机构,构建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高校网络教育质量做出独立、权威、公正的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高校实施退出机制。

2.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和优化教学资源

正如上述分析所知,基于“互联网+”,可以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可以搭建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平台、可以实现优质课程聚合。因此,我国高校一是要积极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及时改进学习平台,优化与更新教学视频、课件、阶段性测试卷、辅学资源等教学资源。二是要积极推进在线课程和慕课平台建设,重视微课建设和翻转课堂运用,引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实验实践环节,推动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

3.加强对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是二狗子吧?这个事情我知道。二狗子以前是咱们石油系统集体企业的职工,因为吸食海洛因,被劳教过几年。出来后,还是恶习不改,影响得几个孩子也成了‘瘾君子’。媳妇也跟他离婚了。听说前两年,还出家了,把个寺庙搅得底朝天,方丈把他撵出来了。”父亲道。

校外学习中心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助学服务。因此,校外服务中心一是要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加大经费投入,构建完善的学习支持系统和技术支持系统,确保教学场所、网络设备、学习平台等能满足办学的要求,并能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新技术、新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二是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提高专业教师面授、辅导、网上答疑能力,提升技术人员信息网络技术水平,增强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业务的责任心,从而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更优质的服务。三是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思维,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加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督促、跟踪和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并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成为有主体意识、家国情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丽.“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与变革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16,(4):3-8.

[2]高欣峰,陈丽,徐亚倩,封晨.基于互联网发展逻辑的网络教育演变[J].远程教育杂志,2018,(6):84.

[3]郝丹,郭文革.中外远程教育学费比较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8,(4):22.

[4]黄海宁.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探讨[J].教育观察,2019,(7):132-135.

[5]王丽莉,孙宝芝.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教育发展新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5,(12):12.

[6]徐子力.中国慕课学习人次破7000万,高等教育如何借其变轨超车[N].人民日报,2018-04-26.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融合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17ZDA054)。

标签:;  ;  ;  ;  ;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质量提升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