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
史学健
盐城是革命老区、红色之城。全市现有128个以烈士命名的镇村、248处红色遗址。这些红色印记,既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保护好、传承好红色文化,既是弘扬先烈精神、再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强富美高”新盐城的时代要求。用活用足红色文化资源,对彰显盐城地方人文特色、宣传展示城市美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盐城把彰显红色文化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整合资源,创新形式、扎实推进,先后制定出台了《盐城市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条例》《关于传承弘扬铁军精神的实施方案》《关于做好以烈士命名的镇(街)、村(居)烈士墓地修缮、事迹展示等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有力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019年以来,围绕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市委宣传部组织实施了“百名宣传思想文化干部挂钩烈士命名镇村”活动,以此作为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的重要举措,用实际行动推进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取得了一定成效。
积极培塑好红色名片。 无论128个以烈士命名的镇村,还是248处红色遗址所在地的单位组织,都必须提高站位,强化认识,树立全市上下一盘棋思想,用好用活用足本地红色资源,合力擦亮盐城红色文化名片。对具有红色基因的纪念地或标志物,地方政府不但要保护好这些红色资源,还要积极培塑,使之成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作为以烈士命名镇村和红色遗址所在地,要打好红色资源这张牌,在对外交往和传播过程中,首先介绍和宣传本地红色故事,逐步对外打造一张有红色印记的文化名片,以此助推地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宣传教育引导,把英烈精神根植到党员干部心中,让干部群众对红色文化耳熟能详。这样他们对外介绍宣传本地传统特色时,才能怀有一份满满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才能如数家珍地说得出来、传得开去。
综上所述:母舰的拖曳速度减小后,阵列A、阵列B声学段内张力会响应地减小;拖曳母舰减速幅度越大,阵列A、阵列B的内张力衰弱幅度越大;声学段内张力呈现稳定的周期性振荡,并未出现较大幅度的突变,也未产生鞭击效应,母舰减速与否并不影响张力的变化周期,可认为母舰减速过程对于其所拖曳的多分枝线列阵的线阵声学段的安全保障性能及工作稳定性不存在影响。
深度挖掘好红色故事。 红色故事长期不被挖掘发现,便会在历史洪流中被湮没。如何讲好红色故事则是当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盐城各地在传承与保护红色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来看,有少数地方对红色文化传承思想上重视程度还不够,精力投入还不多,实际成效还不明显。少数烈士命名镇村在区划调整撤乡并村中被湮没,不少干部群众对本地红色故事知之不多、了解不深。要让红色故事鲜活起来,必须加大挖掘力度,通过组织开展探寻活动,搜寻红色资料,深入挖掘128个烈士命名镇村感人故事,挖掘革命先辈身前故后的点滴事迹,挖掘红色英雄人物身上流淌的信念、勇敢、顽强、坚韧、自制力和纪律性等崇高品质,外化成饱满有力的英烈形象。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抢救和保护,善用红色资源引导和培树一批懂红色文化、善讲红色故事、富有责任心的红色传人,在传、帮、带中加大力度弘扬革命传统和先进事迹。
有力展示好红色印记。 革命历史得不到充分展示,便会被人们渐渐遗忘。要围绕人物、文物、事件和精神品质,在红色印记有形化建设、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开发利用、红色文化普及宣传教育等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加强以烈士命名镇村烈士纪念设施、场所的建设、保护与管理,注重发挥窗口作用,建立让人一眼就见到、一见就明了的红色镇村标识,特别是在进出入镇村的显著位置、主要地段设置地名标示牌,介绍红色地名来源、烈士简要生平事迹。进一步深化“烈士命名镇村行”活动,按照有墓、有碑、有亭、有阵地和周边环境整洁“四有一整洁”要求,对烈士命名镇村的纪念设施进行修缮提升,将烈士的名字更多地用到道路、广场、小学的命名中,浸透到每个盐城人的血液中,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前行。另一方面,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要切实解决形式刻板、空洞说教、高高在上等问题,生动还原一些真实场景,以红色英雄人物可亲可近可学可传的一面,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认同,避免让红色文化只停留在建筑物、纪念碑和刻板的文字介绍。加大红色传统教育文字、音像、图片等有形化建设力度,推进红色展陈场所改造升级,与时俱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新兴传媒优势,推进平面展示向全景式展示转变,向声光电全新演绎转变,有力增强现场感,提升传播效果。着力解决利用红色资源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宣传的教育形式单一、时间多集中在清明前后、红色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运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编印红色印记系列口袋书、编排红色戏曲、制作红色文化宣传片、建设网上展馆等形式,推进本土红色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网络、红色故事进课堂进讲堂进学堂。
深刻提炼好红色精神。 红色文化中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优良传统和作风,能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在推进红色文化保护和传承过程中,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氛围好、影响少、作用小”现象,必须坚持效果导向,处理好“有”和“用”的关系问题,不仅要注重塑形,更要立足铸魂。目前,盐城128个以烈士命名的镇村大多还处于有形化的外观建设阶段,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精神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提炼。为此,需要有关部门牵头组织128个以烈士命名镇村按照一镇一村一特色的思路,深入挖掘、提炼红色精神,将烈士的英勇事迹内化为地方发展动力,外化成相对独立的镇村精神标识,形成富有镇村特色的文化精神,最终有机融合到整个盐城特色的红色文化氛围中。同时,还要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传颂英烈事迹、牢记英烈精神,力争用革命精神鼓舞人民群众、用革命斗志激励广大干群。要把红色文化传承与我们现在正在推进的发展实践联系起来,引导广大干群在缅怀中追思、在追思中接力、在接力中奋进,把革命先烈的遗志遗愿转化为做好当下工作的内生动力,转化为建设“强富美高”新盐城的实际行动。
待汪队长的怒气发泄完了,他才使出三寸不烂之舌,从以人为本的高度讲到人的本能,讲到战场纪律的严肃性和灵活性,从战前的渴求讲到牺牲后的不留遗憾,一直讲得汪队长无话可说。
广泛传播好红色文化。 只有广泛进行红色文化传播,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进而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当前新四军铁军精神已经成为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地方精神文化之一。要坚持统分结合,统筹外宣资源力量,创新传播方式,运用新媒体宣传平台和移动传播手段,加大网络传播传承力度,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宣传盐城的红色文化,让盐城的红色文化印记直抵人心,进一步推进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2018年以来,市直新闻单位组织开展的“传承弘扬铁军精神——烈士命名镇村行”集中采访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今年8月,按照“融入长三角、建设新盐城”新的方位坐标,组织开展“寻访红色盐城的上海故事”活动,让更多上海人了解盐城,更好地建立起盐城与上海的情感纽带。同时,注重加强外联工作,在盐城牺牲的英烈有不少人是外地人,必须积极开展排查摸底工作,有效建立起与烈士后人的沟通联系,全面加强与他们的互动,一方面通过展示优秀革命先烈的家风、家言、家书,以及烈士后人对家风、家教、家训的传承,增进盐城地方干群对烈士的情感认同;另一方面借助烈士后人,对外传播好盐城红色基因,进而宣传好盐城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成果。加强红色文化传播载体建设,在设计地方标识中充分融入红色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善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设计出系列红色外宣产品,运用文创产品这一载体,更好地传播和弘扬本地特色红色文化。□
(作者系中共盐城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责任编辑:陈伟龄
标签:红色文化论文; 红色资源论文; 中共盐城市委宣传部论文; 盐城市政府新闻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