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实验小学 陕西 汉中 723000
摘 要:数学的结论如果直接讲给学生们,就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违背了目前教学改革的新理念。要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体验,关键在于他们研究知识的过程中是否有积极的思考,经过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才能让学生产生自信的幸福感。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和发现、总结数学结论。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活力。
关键词:思考空间 小组合作 体验数学 以思促学
教师教数学,不但要让学生们学到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数学的结论当然可以直接讲给学生们,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违背了目前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们在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学数学,比直接把结论讲给他们更重要。要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体验,关键在于他们研究知识的过程中是否有积极的思考,经过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才能让学生产生自信的幸福感,从而促使学生更爱学数学、用数学。这就是教师所要追求的目标!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和发现、总结数学结论。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活力。
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个数学问题,在小组讨论中,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比如给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了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和理解问题,更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情感的形成。而那些不爱表现自己的孩子,教师要引导他们也在小组内积极设计方案,至少要思考同学设计的方案是否合理,这就留给了学生们一个思考的空间。最后,经过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找出最佳的方案参加全班的交流。 比如教学乘车问题:有17位乘客坐车,紫色车可坐乘客12人,蓝色车可坐乘客12人,绿色车可坐乘客6人,黄色车可坐乘客6人,至少需要几辆车?要求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设计出本小组的乘车方案。思维活跃的孩子设计出好几种方案:①可以派1辆紫色车和1辆黄色车;②可以绿色车、蓝色车各派1辆;③可以蓝色车、紫色车各1辆等。
二、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体验数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数学来自于生活实际,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激起学生的质疑和思考,这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有利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教学《估一估,量一量》中,估一估自己的腰围、头围分别是多少,再量一量。
学生估计后在测量时遇到困难,不知如何着手。经过学习小组内讨论,学生的方法仅仅局限于用直尺绕腰一圈,教师本可以直接将最好的解决方法直接告诉学生,可是如果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结合生活经验去解决这一问题不是更好吗?因此,让学生自己回家动手试试。记得我说了这个要求后第二天早晨一到校,一个学生就急不可待地向我汇报他的做法说:“我有6种做法呢:1.用妈妈的塑料软尺绕腰一圈来量。2.用钢尺绕腰一圈来量。3.用手拃,看能拃几下,再量一下一拃有多少厘米,就可以知道了。4.用绳子在腰上绕一圈,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就行了。5还可以让妈妈用胳臂抱着我的腰,然后再量一量妈妈的胳膊也可以。”学生激动地不停地说着,我的内心也被学生的热情深深打动,这偶尔的举动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成功和自豪感,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学生的质疑和思考,他们在思考中掌握了用合适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思维得到了发展,思路得到拓宽,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学好数学。
三、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思促学
《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比如教学整十数加法《小兔请客》时:小兔有1盘果子,小猴、小松鼠、小刺猬各有1盘果子。问: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计算?课件演示:盘中水果渐变成10根为1捆的小棒。问:你能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吗?学生通过操作知道20+30就是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即50。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有用计数器拨珠:十位上2个加上3个是5个十即50。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符合思维的发展规律,使深奥的算理变得简单易懂,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中整十数加法的原理就是每十个为一组,有几个这样的一组就是几个十。教师要在大量的学生动手操作后,设计一个让学生思考的情景:整十数加法为什么可以每十个为一组直接加起来?只有给学生一个这样的思考空间,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实践、探究与经历,教师充当的就是引路人,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就要给学生留出必要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中体验感觉到学习的趣味,能够让学生得到一个思维锻炼和经验积累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幸福感,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庆余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J].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2。
[2]刘芳 幸福感研究综述[J].甘肃高师学报,2009,(1)。
论文作者:王婀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学生们论文; 小组论文; 空间论文; 要让论文; 结论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