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班化精致教学实践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实践论文,精致论文,小学论文,小班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班化教学是在规模较小的班级中进行的教学。随着我国部分地区学龄人口不断减少,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小班化教学因其内在的优势开始成为区域或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策略选择,小班化教学的研究也逐步从理论引进阶段进入实践探索阶段。不少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学最为重要的是要体现小班化教学背后的理念、内涵,否则,小班化教学就会成为大班教学的变种,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并没有得到体现。通过梳理有关研究成果,我认为提升教学内在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是小班化教学的基本追求。在目前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在小班化教学情境下进行精致教学的实践探索,既体现了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和价值追求,同时也彰显了小班化教学的内在优势。 一、小班化精致教学的内涵与目标追求 (一)小班化精致教学的内涵 小班化精致教学是指在班级规模较小的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各环节的教学措施,提升教学要素和教学细节的教育内涵,实现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彰显小班化教学优势,提升教学内在品质的一种教学范式。 对小班化精致教学的内涵,学校主要从情境、手段与目标三个角度来界定。从教学情境来看,小班化精致教学是在班级规模较小的教学情境下开展的教学。对于班级规模大小,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界定的标准往往不同,在欧美国家,小学阶段的小班教学的规模往往在18~28人之间,在我国上海、南京、天津等地实行的小班教学,小学阶段的班级规模往往在35人以下。从国内小班教学的实际看,班级规模在35人以下的教学情境即可称作小班化教学情境。从手段来看,优化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作业巩固等各环节的教学措施,提升教学内容、教学互动、教学评价、练习作业等教学要素的教育内涵是实现精致教学的基本手段。从目标来看,小班化精致教学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有利的教学条件;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班化教学的时空优势,进一步发挥教学要素的育人功能,提升教学系统的有效性。 (二)小班化精致教学的目标追求 1.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个体在知识准备、生活经验、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学习需要、思维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是教学面临的客观事实,而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缺陷在于它强调共性,强调整齐划一,忽视个性、忽视学生的独特性。大班教学因为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自班级授课制产生以来便批评不断,并由此引发了教学组织的各种探索,同时也为小班化教学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小班教学的核心理念应以“个性化教育”为圭臬,我们认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是小班化精致教学的重要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在大班教学中往往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小班化精致教学则可以为此提供物质条件、空间环境、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保障。 2.彰显小班化教学的优势。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研究成果均表明,与大班教学相比,小班化教学有许多教育教学优势。有研究者把这些优势具体概括为五个方面:(1)教师权威控制性降低。这有利于师生良性互动,形成较为温馨、相互尊重和包容的师生关系。(2)个别化关照程度高。教学互动性加强,学生有较多表现和发展才能的机会,参与活动的密度、强度、效度得到提升。(3)物理环境舒展。学生有较为宽裕的活动空间,人均面积几乎是大班的两倍。师生可以对教室布局进行灵活多样的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4)心理氛围宽松。教师教学较为从容,便于创设丰富而有趣味的学习环境。(5)人均资源提高。生均占有图书、设备的数量得到大幅度提升。通过提高教学的精致化程度,使上述小班教学的各种优势得以充分实现是开展小班化精致教学实践的基本目标。 3.提升教学的内在品质。“品质”是一个表达境界的词汇,其核心是良知和审美的融合,代表的是一种高境界的生活和有尊严的人格。“有品质的教学”就是有境界的教学,它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良知和审美的融合,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生活质量的提升和人格尊严的捍卫。在形式上,“教学品质”是和“教学质量”接近的概念,但在我国教学实践中,“教学质量”更多地跟各类外在评价联系起来,教学质量高往往意味着学生能在各种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或产生好的升学率。而“有品质的教学”追求的是教学的内在价值,而不是高分。学校希望通过小班化精致教学的实践,提升教学的内在品质,为师生营造更好的教学生态,提升师生的课堂生活质量,使师生生命潜能得以充分发展。 二、小班化精致教学实施策略 (一)以精密的学情分析,照顾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有效的学情分析是合理确定教学起点,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础。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无视或轻视“学情分析”的意义与功能,在进行学情分析的过程中,经验主义、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现象比较严重。在小班化精致教学实践中,学情分析被看作是重要的环节,是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起点的确定的基本依据。通过细化学情分析的内容,探索多样化的学情分析方式,以保证在教学设计前对学生知识、能力、生活经验、学习方法等情况形成充分了解。 1.学情分析内容立体多维。把需要分析的学情分为两个层面四个维度。第一个层面是特定学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包括某学段学生思维发展水平、能力发展水平、学习经验状况、学习动机状况等;第二个层面是特定教学内容学生的准备情况,包括对特定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生活经验等的准备状况。四个维度包括知识与能力维度、非智力维度、生活经验维度、个性特长与特殊个案维度。通过教学前对学生两个层面四个维度的情况进行分析,教师便可以对学情形成基本的了解。 2.学情分析方式动静结合。采取学生档案分析、学段学情情况调查问卷等静态方式把握学生特定学段的情况。通过班情分析会、前置性作业分析、学生观察与访谈等动态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特定教学内容的准备状况。 (二)以精巧的问题链设计,激活学生个性化思维 合理设计教学问题,是提高课堂提问效果的关键所在。问题是思维的逻辑起点,而问题链就是按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和学生认知心理结构的要求精心设计的问题群。它需要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维清晰、具有较大容量以及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 课题组教师在进行教学问题链设计时注意紧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所设计问题做到少而精;提问问题时做到目的明确,避免随意性。何时提问,何处提问,提什么问题,问哪些学生,回答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如何处理都要全盘考虑,以免导致课堂教学层次不清、条理紊乱,以至于无法驾驭课堂。 (三)以精细的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小班化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在小班化精致教学实践中,课题组教师针对以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随意、粗放、低效甚至无效等情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互动交流、教师指导等环节进行了优化。 1.科学组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同时把每个小组冠以“喜洋洋队”、“雏鹰队”等学生喜欢的名称;指导小组成员之间做好分工(如设立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等),做到组员分工明确,人人有任务。除了形成相对固定小组外,课题组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情况,进行灵活分组,开展合作学习。如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一段时,可采用灵活组织小组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将想当军事家的学生分为一组,给这段话画张军阵图;把想当文学家的学生分为一组,研究这段话的写作顺序;让想当播音员的学生为一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让想当小导游的为一组,试着讲解这威武雄壮的军阵。 2.有效互动。为了避免小组交流、讨论变成漫无边际的闲聊,在开展小组交流互动时,注意让学生明确每次小组交流的任务。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可给每小组提供一张学习任务填空纸。由于知道合作学习的任务是什么、交流讨论完之后要做些什么,因此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便可以扎实有效地进行。 3.注重指导。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同时,注意不断巡视、及时矫正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颇,让合作学习不偏离主题;同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解决不了的难题,以备交流展示时进行适当点拨。在小班化精致教学实践中,利用班级规模小、师生可以更多地近距离接触的优势,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应该俯下身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讨论。小学小班精细化教学实践探索_学情分析论文
小学小班精细化教学实践探索_学情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