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传统村落活化保护必要性浅析论文_谢予馨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传统村落活化保护必要性浅析论文_谢予馨

摘要: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根系所在,但长期以来的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给传统村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甚至毁灭。在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对振兴乡村经济,建设和发展农村具有重大意义。第五批传统村落名录中,湖南位列第一。湖南传统村落活化保护势在必行。

关键词:湖南传统村落 活化保护 必要性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逐步形成的,它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和不可再生的潜在旅游资源,根植于博大精深的农耕文明中,形成于以熟人社会为基础的农村地区,对塑造农民的精神世界、稳固农村社会形态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在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载体上也突显出刻板、枯燥和陈旧等不足。在当前背景下,保护与活化传统村落有其必要性。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设乡村。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了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之一。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顺利完成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

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建设,途径有多条,关键在于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壮大乡村产业,避免出现城市偏向,乡村凋敝的现象。乡村划分为,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和搬迁撤并类村庄四类,特色保护类中传统村落占有很大比例,且传统村落所在乡村多为脱贫攻坚重点发展区域。乡村振兴发展与传统村落保护活化两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互为助益。

传统村落保护活化是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为传统村落保护活化提供了历史机缘和政策保障。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目前传统村落存在的一切问题,其本质就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首要解决的“三农”问题,保护激活传统村落,就是在振兴乡村、建设新农村。传统村落中蕴含着民族的根和魂,乡村振兴离不开传统村落的历史沉淀和内生动力,乡村振兴必须走一条以传统村落传承与发展为基础的振兴之路。

2、保护活化湖湘传统村落的迫切要求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指始建年代久远、至今仍保留着传统起居形态和农业生产形态的古村落,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信息、厚重的民族生产生活智慧和丰富的自然景观生态资源,是中华民族根基所在,中华文明源头所系,被称作是中国乡村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在现代化建设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村落正面临着将要消亡的严峻形势。紧急关头下,党和国家政府给予了传统村落高度重视和关注。自2012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等部门开展了传统村落梳理调查工作,分五批将6819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湖南自国家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以来,全省共有657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位居全国第三。2019年第五批有401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位列全国第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湖南传统村落的重要性及政府对传统村落的重视保护力度由此可见。国家政策的倾斜,专家学者的关注,社会资本的追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推动下,传统村落的发展和传承成了当下热门话题。通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手段来保护活化传统村落,在实践开发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给传统村落注入了一些活力,但从传统村落保护现状来看,保护活化进度还远远没有赶上传统村落逐渐衰弱消亡的速度。同质化、边缘化、变异化、空心化、旅游性污染、开发性破坏等,使得传统村落原始景观风貌、民族地域特色及传统文化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乡村经济停滞不前。在确保湖湘传统村落特色基因不变质的前提下,探索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湖湘传统村落保护活化路径已刻不容缓。

3、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担当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思想智慧结晶,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质风貌。习近平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千年来,聚族而居的传统村落是我国社会中最基本的生产生活单元,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自然与民俗文化资源,携带了中华民族文明最原始基因,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村落文化受到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等多重冲击而摇摇欲坠如沙上之塔,濒临崩塌。一些知名传统村落出现物质丰盛而精神气质衰落,文化空心化、村民物质化;另一些传统村落人口流逝,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后继无人,村落逐步失去生机与活力,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消失,村落消失,民族多样性消失……

习近平指出,“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传统村落是“活着的遗产”,蕴含其中的民俗文化是其“精魂”,镇守与传承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脉。以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为基点,复兴提升民俗文化功能,真正认识到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树立村民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意识,激发传统村落内生力,才能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提高村民幸福感、归属感,真正实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美好愿景。

因此,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传承保护并活化发展传统村落既提振了乡村经济,强大了农村内生力,又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延续传统文脉,传承民族文化,守住了根和魂。

【参考文献】

[1]毕明岩.乡村文化基因传承路径研究: 以江南地区村庄为例[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1.

[2]刘沛林.家园的景观与基因: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深层解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罗文聪.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0).

[4]江波.古村落旅游研究评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64-68.

[5]李焕珍.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心化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24]

[6]向清成.湘西区域发展的地理环境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5(5):27-30.

论文作者:谢予馨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传统村落活化保护必要性浅析论文_谢予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