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妇女社会支持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_社会支持论文

老年妇女社会支持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_社会支持论文

老年妇女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项基于浙江省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省论文,支持系统论文,老年论文,妇女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72(2006)02-0014-06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老龄问题日趋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男性人口有6338万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48.76%,女性有660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51.24%。8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有455万人,占37.95%;女性有744万人,占62.05%。[1] 从数量上看,老年妇女多于老年男性。同时,老年妇女也是老年人中最脆弱的群体。与男性老人相比,她们无退休金或退休金低,寿命长,寡居期长,家庭负担重,再婚难,医疗保险不足。因此,她们比男性老人有更多的难题。可以说,老年妇女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老年妇女脱离了主流社会,最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关心来维持她们的生活质量。她们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这些社会支持网络是怎样影响和作用于老年人的日常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

本文的理论假设是:(1)老年妇女安度晚年的重要因素是: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2)老年妇女安度晚年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而这些资源的提供需要社会支持系统来完成。

二、文献回顾

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对社会支持通常由以下几个层面来界定:

1.主观感受与互动的界定

Tolsdorf(1976)认为社会支持的作用必须要由当事人的自我感觉来衡量(高迪理,1997)。House提出:“支持是一种出现于下列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换过程:第一,情感、关怀;第二,工具性支持;第三,信息;第四,赞扬。”舒梅克尔和布罗内尔在1984的概念界定中进一步将交换要素考虑于其中,他们将“社会支持”定义为“至少两个人以上之间进行的资源交换过程”。[2]

2.类型与功能的界定

Caplan(1974)概括出三大类包含支持成分的活动:第一类是帮助人们策动资源,第二类是处理有关情绪,第三类是为那些处于特殊压力情况下的个人提供物质和认知上的支持,或分担某些事务。[2]

3.模式的界定

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互置型的中国式的家庭支持网,即费孝通先生描述的反哺模式,公式是:F←→F1←→F2。双向箭头表示父母养育了自己的孩子,待到自己老了,孩子反过来赡养父母。这种模式是复合的,可以超过世代,如果儿子死了,孙子接着赡养。第二种是西方国家的接力模型,公式是F→F1→F2。表示子女不需要赡养父母。父母生育子女,子女又各自生育自己的子女,每一代只管下一代,而且只管一段时期。子女成年后,父母的责任也就完了。[3]

4.综合性的界定

林南(Lin)等学者也曾对社会支持的多种概念进行综合的研究和讨论,他在1986年提出社会支持的综合性定义:“意识到的或实际的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提供的工具性或表达性的资源”(Lin et.Al 1986)。[2]

社会支持系统研究为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独到的研究视角。目前国内对老年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还较欠缺,本文试图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老年妇女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研究。

三、研究方法

借助数据和访谈资料,笔者构筑了老年妇女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由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构成。

本研究使用的资料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国内已有权威调查数据再分析。比如,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的相关资料(汇总数据集);北京大学、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主持的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2002年“老年人口与健康调查研究数据”(原始数据);浙江省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实施的2000年“城市社区老年服务体系研究”调查项目;浙江省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江苏省老年学学会、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实施的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研究”数据;国家教育部立项的2003年“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老龄问题研究”课题;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实施的2004年“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运行机制研究”调查等。第二部分,实地调查资料。2005年1月,在杭州市、湖州市、衢州市随机抽取的3个街道3个乡(每个市1个街道1个乡)中选择48个个案进行深度访谈,并作出详细的访谈记录。在个案的选取上,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个案。

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其中,深度访谈法的分析思路如下。

对个案记录中的“信息码”进行分类编码:(1)类别的编码:个案调查涉及的问题分为四大类,每一类在其类别名称中选取两个字以它们的汉语拼音声母作为分类。经济供养为“JG”、生活照料为“SZ”、精神慰藉为“JW”。(2)个案的编码:用“个案”一词的英文单词“CASE”的第一个字母“C”和个案排列顺序的序数组成,如个案1为“C1”。(3)案主的编码:一般用案主姓的汉语拼音的声母作为案主的编码。(4)话题的编码:用英文字母A、B、C……来表示话题1、话题2、话题3……。

编码方法:第一组为类别编码,第二组为个案编码,第三组为案主编码,第四组为内容编码,各组编码之间用“-”号隔开。比如“JG-C1-Z-A”表示:与经济供养(JG)相关的个案1(C1)中Z姓案主(Z)对于话题A(A)的陈述或看法;“SZ-C2-L-B”表示:与生活照料(SZ)相关的个案2(C2)中L姓案主(L)对于话题B(B)的陈述或看法。

编码方案设计完毕后,课题组对所有48个个案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第一次分类整理:以各类个案和案主为分类的轴心,将每个个案中案主对于三大类问题的陈述或看法一一列出并编码;第二次分类整理:以问题的类别为轴心,将每个个案中案主对于各类问题的陈述或看法归类、整理并编码;第三次分类整理:以每个个案中案主的陈述或看法反映的问题为轴心,在每个类别中再次进行归类、整理并编码。

表1 48位深度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人数百分比人数

百分比

年龄60-6920 41.7

婚姻 有配偶

16 33.3

70-7917 35.4

状况 从未结过婚

2

4.2

80+ 11 22.9 离婚 4

8.3

丧偶 26 54.2

户口农村 20 41.7

状况城镇 28 58.3

文化 不识字或 职业 生产运输设备

程度 识字很少

14 29.2 操作人员 3

6.2

小学4 8.3背景 办事人员 4

8.3

初中或技校 12 25

国家机关、党群

高中或中专 8 16.7 组织、企业、事业

大学专科8 16.7 单位负责人

7 14.6

大学本科专业技术人员 8 16.7

及以上 2 4.1 商业、服务人员

4

8.3

农林牧副渔业

现在 离退休金

21 43.7 从业人员 18 37.5

主要 子女供给

12 25.0 不便分类的其他

经济 配偶提供2 4.2 从业人员 2

4.2

来源 房租2 4.2 从未工作过

2

4.2

储蓄和保险 3 6.3

政府(社会)月0-2993

6.3

救济4 8.2收300-599 5 10.4

亲友接挤2 4.2入600-899 18 37.5

其他2 4.2

(元)

900-1199 12

25

1200-14992

4.2

1500-17995 10.4

1800-20992

4.2

2100及以上

1

2.1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社会支持需求广泛

老年妇女由于在社会上处于更边缘化的地位,在社会上感受到的生存压力更大。她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类型的问题与困难,需要不同类型与性质的支持。从调查数据和实证访谈来看,老年妇女需要的支持内容与来源极其广泛。她们需要的社会支持的内容没有限制,她们既需要工具性支持,又需要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主要体现为日常实务的帮助和危机的介入,比如经济供养、生活照料;情感支持包括:看望、聊天、倾听、理解、安慰等,也就是情感慰藉。从我们访谈的48个个案中,选取几个加以叙述。本文只是对部分老年妇女进行深度访谈,所以它不具有普遍性。但这些描述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老年妇女的生活全貌,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社会变革(胡幼慧,1996),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有的老年妇女需要经济方面的支持。

我退休早,退休工资低,吃饭够了,但身体不太好,患有糖尿病,需长期用药。需子女帮我负担一部分医药费开销。(个案1:徐大妈,83岁,小学文化,企业退休技工,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与老伴住在一起。)

我没工作过,一直是家庭妇女,靠老伴的退休工资生活。(个案5:范大妈,76岁,不识字,从未工作过,无子女,与老伴住在一起。)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的满足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最简单的原则。人的一切行为由需要引起,而需要又分层次的。从低级到高级的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的最基本需要,其他需要都建立在生理需要的基础上,每个人衣、食、住、行都不可少。有些老年妇女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个人原因,没有参加过工作,无退休金;制度性原因,退休早,退休金较低下;观念性原因,老了靠夫靠子,等等。致使老年妇女需要获得经济方面的支持。

有的老年妇女需要生活照料。

我中过风,现在整天躺在床上,动不了,女儿每天给我烧饭,还帮我翻身。(个案11:叶大妈,75岁,高中文化,企业退休工人,有两个女儿,与配偶、一个未结婚的女儿同住。)

我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请了小时工每天来买菜、烧饭,搞卫生。(个案23:朱大妈,91岁,初中文化,离休机关干部,丧偶2年,有三子三女,独居。)

前几天我住院了,孩子们每天轮流看护,人老了多病,还要靠孩子。(个案42:王大妈,81岁,初中文化,退休营业员,有配偶,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

我们这里社区服务搞得不错,前一段时间我生病需要输液,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在我家设了家庭病床,护士每天上门,好方便。(个案28:陈大妈,84岁,高中文化,机关离休干部,丧偶,无子女)

有的老年妇女由于日常生活(ADL)部分不能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导致她们产生了生活照料的需求。在老年人服务领域,针对有照料需求的老人及家庭,亟需为她们提供各种服务,比如家庭照顾、机构照顾、社区照顾等,使她们过得更独立、更舒适和更有尊严。随着老年期的到来,许多老年人机体衰老,患有老年病。同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在职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导致许多老年人的子女无暇照顾患病的老人,这就也社区卫生服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有的老年妇女需要精神方面的支持。

儿女们不仅来帮我做事,也来和我谈天,谈谈他们家里的事,了解了解外面的情况,有些自己需要处理的事情也与他们商量。(个案36:李大妈,64岁,高中文化,退休厂长,有配偶,有一子三女。)

老年人最需要温暖,需要他人的问候,哪怕是一句小小的问候,一个笑容,都会开心得不得了。(个案45:黄大妈,67岁,高中文化,退休教师,丧偶,有一子一女。)

从上面老年妇女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年妇女精神上的需求是多么强烈,她们是多么渴望亲情和爱,多么渴望他人的关怀和温暖。老年人从主流社会撤离后,被边缘化,产生了无用感、遗弃感,寂寞和孤独的心理油然而生。因此非常需要家人和社会在精神和情感方面的支持。

(二)经济供养渠道多样

老年妇女在经济供养上的渠道是多样的。比如北京大学、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主持的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2002年“老年人口与健康调查研究数据”(原始数据)浙江省的资料显示,74.7%的浙江省老年妇女过去工作过。老年妇女前三位主要生活费来源是子女提供(62.4%)、离退休金(12.8)、自己劳动或工作(8.4%)。(见表2)

表2 老年妇女的主要经济来源

生活费的主要来源频数百分比

离退休金200 12.8

配偶提供28 1.8

子女提供972 62.4

孙子女提供 107 6.9

其他亲属提供7

0.4

当地政府或社团提供 87 5.6

自己劳动或工作 131 8.4

其他25 1.7

合计1557100.0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老年人口与健康调查研究数据,2002年。

城市、农村老年妇女的经济支持系统是不同的。城市老年妇女以制度性的正式经济支持为主,即离退休金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经济支持,主要是子女提供和孙子女提供。因此城市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网基本上是一个以制度性的正式支持(社会保障)为主体、子女、孙子女支持为辅的混合型网络。与城市老年妇女相比,农村老年妇女的经济支持网中离退休金这一部分较少,制度性的正式支持所占比例较小,家庭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其中子女支持的比例大大高于城区,亲属帮助的比例也比城市高。可见,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网是一个以家庭支持为主的混合型网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妇女文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女性就业率提高,社会化养老将变为城市养老的主导,而家庭养老将成为补充。在农村,由于大规模农村合作养老基金还未充分建立,多数农村妇女近期还将依靠家庭养老。但是,随着二元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户籍制度的逐步放宽,城乡差别将逐渐缩小,农村妇女的就业渠道将逐步拓宽,在适当的时机,农村老年妇女依靠社会化养老也是可能的。

(三)需要照顾项目分布多样,生活照料者由不同社会角色承担

就一般情况而言,老年人随年龄增大,身体机能衰弱,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减弱.,照顾的项目将越来越多。比如根据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实施的2004年“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运行机制研究”的子课题项目“浙江省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在需要别人给予照顾的项目里面,最高的是“陪医”,有12.2%的选择;在性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对于男性老人来说,在需要别人给予照顾的项目里面,最高的是“陪医”,有9.0%的选择;对于女性老人来说,在需要别人给予照顾的项目里面,最高的是“陪医”,有15.7%的选择。在需要别人给予照顾的项目里面,其次是“打扫房间”、“购物”、“做饭”等。把年龄和这些需要照顾的项目进行交互分类和统计,并且控制了性别变量,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之间有着显著性的差异。

表3 按年龄分的老年人需要照顾项目分布(%)

年龄 总 计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89

90-95

不需要[*] 94.793.388.081.372.164.320.087.8

做饭[**]2.6 2.9 8.011.923.328.670.0 7.9

梳洗[**]1.6 1.4 1.7 7.5 7.028.650.0 4.0

打扫房间[*] 2.1 3.3 5.714.223.335.770.0 7.9

洗衣服[**] 2.1 3.8 6.913.420.935.770.0 8.1

购物[**]2.1 3.3 4.010.414.035.770.0 6.4

陪医[**]3.2 4.8 7.416.418.628.670.0 9.0

陪读陪聊[**]2.1 2.9 2.3 8.2 7.028.650.0 4.7

生活护理[**]0.0 0.5 2.9 6.7 2.314.330.0 2.7

不需要[*]

90.5

85.783.378.458.262.525.081.7

做饭[**] 2.04.2 7.613.619.429.275.0 8.5

梳洗[**] 3.02.1 4.9 4.510.416.750.0 5.0

打扫房间[*] 4.07.4 9.011.422.425.062.5 9.9

洗衣服[**]

3.55.8 8.313.626.929.275.010.1

购物[**] 3.05.8 9.011.426.933.375.010.3

陪医[**] 6.5

12.713.920.534.337.575.015.7

陪读陪聊[**] 4.54.8 7.6 9.120.925.050.0 8.5

生活护理[**] 1.52.6 4.2 5.7 7.512.525.0 4.0

不需要[*]

92.5

89.785.980.263.663.222.284.9

做饭[**] 2.33.5 7.812.620.928.972.2 8.2

梳洗[**] 2.31.8 3.1 6.3 9.121.150.0 4.5

打扫房间[*] 3.15.3 7.213.122.728.966.7 8.9

洗衣服[**]

2.84.8 7.513.524.531.672.2 9.1

购物[**] 2.64.5 6.310.823.634.272.2 8.3

陪医[**] 4.98.510.318.028.234.272.112.2

陪读陪聊[**] 3.33.8 4.7 8.615.526.350.0 6.5

生活护理[**] 0.81.5 3.4 6.3 5.513.227.8 3.3

*P<0.05 ** P<0.01

资料来源: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2004年5月.

老年妇女的生活照料者由不同社会角色承担。比如根据浙江省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实施的2000年“城市社区老年服务体系研究”调查项目、浙江省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江苏省老年学学会、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实施的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研究”数据,老年妇女的生活照顾方面有如下特点:第一,城市老年妇女的配偶支持率高于农村老年妇女。城市老年妇女生活照顾排第一位的是配偶。配偶支持率在精神方面也有所体现。第二,目前老年妇女生活照顾的主要来源是家庭,但儿女的帮助在城乡中有很大差异,城区中女儿的帮助大于儿子,农村中儿子的帮助大于女儿。第三,儿媳在老年妇女的生活照顾中起了一定作用。第四,农村老人从家庭之外获得的帮助主要来自村委会和邻里,而城市老人主要依靠保姆。

随着人口高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健康余寿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数量也在增加。从靠家人护理,逐渐转向社会化的专业护理服务设施,从而对养老设施中老年护理的需求也将增加。根据国家教育部立项的2003年“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抽样调查结果,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有6.9%的被调查老人希望获得社区服务。按照此比例预测,2005年浙江省城镇老年人中需要社区服务的老人达19万人,其中有需要、自己又有经济支付能力的老年人为5万人。这是现在的社区老年服务市场,也是保障城镇“4050”下岗、失业、农村转移出来劳动力等弱势群体再就业的潜在市场。

表4 浙江省城镇需要社区服务的老年人预测

年份 城镇老年人需要社区服务的 需要社区服务并有

总数

老年人

经济实力的老年人

2000 228.03 15.73 4.20

2005 269.01 18.56 4.96

2010 347.82 24.00 6.41

2015 465.25 32.10 8.57

2020 597.75 41.2411.01

2025 792.40 54.6814.60

2030 1006.70 69.4618.55

2035 1182.61 81.6021.79

2040 1280.52 88.3623.59

2045 1353.70 93.4124.94

2050 1337.87 92.3124.65

资料来源: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老龄问题研究课题,2003年

(四)精神慰藉与亲情需求强烈

随着老年人活动空间的缩小,身体生理功能的自然衰退,情感交流对象的减少,容易产生疏离感、寂寞与孤独感以及焦虑感。社会变迁与都市工业化的影响,使人与其生活环境间失去了原有的和谐,受到社会孤立,以及对无常社会的一种无力感,因而对生命的意义感到某种程度的疑惑。老年人的疏离感有以下几个层面:

无意义感:空巢期使老人生活失去意义与价值;无力感:对儿孙的事情无法插手,对自己未来无方向感,凡事无法把握;社会孤立感:年轻人生活节奏快,老年人跟不上社会步伐,觉得自己是被遗弃的一群人;自我分离感:老年人常陷入缅怀既往,或觉壮志未酬,心有余力不甘,却又对现实无可奈何,看人眼色,仰人鼻息,自我价值荡然无存;失落感:被孤立、排斥、遗弃的意识。寂寞与孤独感也是老年人同意产生的消极情绪:老年人不免要遭受各种丧失,所以孤独感、寂寞感、焦虑感、悲伤感等也是老年人容易产生的消极情绪、情感。焦虑感包括担心失去亲人的扶持、担心角色转换会一无所有、担心身体健康状况、担心晚境凄凉与经济无依。

如此种种消极情绪的存在,致使老年人强烈需求精神慰藉。比如根据浙江省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江苏省老年学学会、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实施的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研究”数据,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与居住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从老年人的孤独感看,生活在家中无子女的老人,有时感到孤独的比重最高,达28.6%;有子女但不和子女一起居住的老人比重为4.3%;和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占2.4%。说明与子女共同居住的方式,在排遣老年人孤独感、满足老年人亲情需求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家庭的核心化与小型化趋势,或者和儿孙分开居住,或者虽住在一起但沟通不畅,造成家庭关系紧张,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仍然得不到完全满足。

配偶的精神支持是老年妇女情感慰藉的重要内容。相濡以沫一生的老伴,对于老年妇女来说,是安度晚年的最重要的人。但是老年妇女的丧偶率较高。根据2002年“老年人口与健康调查研究数据”(原始数据),老年妇女的丧偶率为68.1%,其中城市老年妇女的丧偶率为66.0%,农村老年妇女的丧偶率为68.4%。老年妇女的婚姻状况就反映其情感性支持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来怕空”,与物质方面的需要来比,许多老年妇女情感上的需要更为强烈,她们渴望得到亲人的关心和温暖。但是,丧偶率高,意味着她们不可能得到配偶的情感性支持。因此,许多老年妇女由于缺少配偶亲情的滋养,而感到空虚、孤独、寂寞、无聊、苦闷。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社会压力和某些子女的阻挠,老年妇女再婚比较难。

五、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展示老年妇女社会支持系统的构成。具体结论和建议如下:

第一,工具性支持是老年妇女在家庭中获得的最基本的社会支持。体现在物质生活资源的获得、日常实务的帮助和危机的介入,即落实于生活费的提供、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生病时的照顾。情感性支持在老年妇女非正式支持系统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表现为老年妇女获得家人的关心和温暖;日常生活中通过与同住家人聊天,获得理解、安慰、排遣孤独、寂寞等情绪。

第二,我国现有老年妇女社会政策不足,缺乏保护老年妇女利益的社会政策。主要体现在:法规和政策中专项老年妇女的政策性规定及工作开展得较少;政策保证条件不足,人力、资金、物资保证不足,相关组织机构系统不完整。

第三,借鉴国外老年妇女社会支持政策和做法。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老年妇女的社会支持政策一般都被包含在老年社会政策及其社会福利政策之中,保护支持老年妇女的条款比较丰富。国外的普遍养老保障计划、养老保险、老年福利方面对老年妇女给以特殊保护或者与男性平等待遇的做法,可以作为我们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有益借鉴。比如,多数国家两性退休年龄统一和遗属津贴制度,对没有就业的老年妇女给以普遍养老金待遇,支持家庭养老的做法。

第四,设计老年妇女社会支持政策。解决老年妇女养老的具体问题,设计保护老年妇女权益的制度,倡导关爱老年妇女的社会文化。具体来说,可包括加强对老年妇女问题的舆论宣传和调查研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加强老年妇女的医疗保健工作;社区服务中设立专门的老年妇女服务项目;修订《老年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继承法》,增加对老年妇女权益保障的内容;鉴于老年妇女丧偶率较高、再婚较难的现实,建议社会倡导观念变更,改变“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人情面子”的观念,政府部门、民间社团、中介机构、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为老年妇女创造各种同异性交往的机会;倡导在养老政策中加入社会性别的视角,不能单纯将养老的负担转嫁给妇女,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中应该给承担养老任务的中青年妇女一些补贴;在中青年妇女中倡导积极理财观。未雨绸缪,为老年后可能会独立生活奠定一定经济基础。老年妇女的预期寿命比老年男性长,所以有一些老年妇女在丧偶后可能还要独立生活一段时间,因而独立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标签:;  ;  ;  ;  ;  

老年妇女社会支持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_社会支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