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配送中心论文,连锁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连锁经营经历了近两年的高速发展, 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至1995年底,全国已有各类连锁企业400多家,网点6000多个, 仅上海市就有各类连锁网点近1700个,广东省1000多个,北京市980个, 天津市412个。以上4省市拥有的连锁网点数约占全国连锁网点总数的70%。按国内贸易部的规划,“九五”期间我国的连锁企业将平均年增240家,平均年增长速度38%,网点平均年增10800个,平均年增长速度为58.5%。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连锁商业发展规划更是雄心勃勃,令人振奋。
对沿海城市或大城市的连锁经营来说,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配送中心的建设是下一个关键。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笔者对国内16家比较成功的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建设问题进行了调查。
有关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的调查结果
这次调查采取的形式是:深入被调查企业了解情况、走访有关人士、查阅与比较有关企业在连锁经营发展不同阶段的文字材料。被调查的企业从业态上分连锁超市、连锁便民店、连锁快餐店及其配送中心,共涉及了26个方面的问题。现将调查结果,尤其是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如下:
(一)对建设配送中心必要性的认识参差不齐
有2家企业开业1~2 年后在经营滑坡的情况下才认识到需要建立配送中心,有14家企业建立第一家或第一批店时就有建设配送中心的计划,大部分企业都认为配送中心是连锁企业的核心,但其中11家建的配送中心与传统的零售店仓库在功能目标、布局、作业流程、作业方式、管理办法等方面无明显差别,有3 家建立的配送中心基本符合各自企业连锁经营的需要,但在功能、作业流程等方面差别很大。所有企业都认为建立配送中心是提高经营业绩的必由之路,但如何建立才符合企业本身的营销战略和发展目标还存在不少疑问。
(二)统一配送率低
没有一个企业的配送中心对各店经营的所有商品实行100 %的统一配送,少数企业的统一配送率在50%左右,最好的在80~90%,多数在60~70%之间。原因是没有建立配送中心,没有严格执行统一配送制度,企业没有完全实行正规连锁,连锁后各店仍然采用单店经营模式,即使实行了正规连锁,也由于商品本身的特殊性,如鲜活易腐商品、冷冻食品等不适合统一配送,要采取厂家直送,或供应商供货不及时、运输部门不及时送货或配送中心不按要求送货,使分店不愿意统一配送,还有管理上的问题等原因导致统一配送率低。不统一配送说明没有统一进货,而不统一进货就丧失了连锁的根基。当然,即使在国外,连锁店商品的配送率也只有80~90%之间,不可能达到100%,尽管如此, 我国的差距也还比较大。
(三)配送中心没有达到经济配送规模
连锁企业开店本身有经济规模,国外一般连锁超市的开店经济规模为15~20家,连锁便民店约为100家,我国的连锁经营在人员经费、 管理费用、设施成本的花销方面要大大低于国外,达到盈亏平衡点店铺数量应比国外小,这是就连锁经营整体而言的。就配送而言,如果考虑配送中心本身的配送收入和配送成本因素,则配送中心本身达到盈亏平衡点的配送规模要比连锁企业整体达到盈亏平衡点的经济规模大。调查情况是,16家企业中有7家一个配送中心配送5~15 个店铺, 有4 家配送30~50个店铺,平均一个配送中心配送20个店铺。平均每辆车承担2~3个店铺的送货,有的达到一辆车一个店。按目前的配送中心和店铺规模,则16家配送中心的配送能力平均还可至少提高150%,达到50家。 日本的连锁店一个配送中心负责配送70个店铺,只需4~5辆车,香港百佳超市的一个配送中心负责配送100多个店铺。 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连锁企业规模与配送中心规模都太小,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现有连锁企业配送中心60%的人员、设施处于闲置状态。当然,这也为连锁店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创造了条件。
(四)社会配送资源的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
连锁店自建配送中心、向社会提供配送服务的比重较大。在调查到的连锁企业中,100%的企业都通过改造、新建、 租赁或联营等方式建立为连锁企业服务的配送中心,有的还有大规模的仓储运输公司,拥有大型车队,80%以上的企业可为连锁企业外客户提供配送、储运服务。连锁企业的配送业务具有较强的特殊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目前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公司还不能提供连锁企业所需要的配送服务,专业物流公司在连锁经营中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从总体上看,配送资源的闲置与重复配置的矛盾十分突出。
(五)配送中心的功能不局限于配送
尽管每个企业赋予配送中心的功能不尽相同,如有的配送中心行使总部赋予的商品采购权、定价权,有的采购与定价业务由总部专门设立的经营机构来完成等,但在所有被调查的企业中,配送中心确实成为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的新型的商品流通形式。
(六)配送中心的配送速度有待提高
被调查企业都有类似“当日定货,次日送货”的配送速度的考核指标,有少数企业对配送中心提出随时配送(当日定货,当日送货)的服务要求,但多数企业的配送速度较慢,一般为24~48小时送货,常有超过一个星期送货的情况,并且一般是畅销商品的配送速度低于平销、滞销商品。原因是整个企业的物流渠道不畅通,企业内各部门缺乏横向协调,配送中心效率不高,管理水平需提高,供应商的供货速度慢,与供应商的关系不够协调,市内交通状况差等。这一问题直接影响整个连锁企业的服务水平。
(七)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缺乏配送技巧
几乎所有企业的配送中心都只是为连锁企业充当储存商品的仓库和按规定简单送货的运输工具。其实,连锁企业设立配送中心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整个连锁企业的物流总成本,实现销售利润的最大化,因此,这不是传统的仓储和运输所能实现的目标。其中有很多技巧,比如实施共同配送和及时制(JUST-IN-TIME)配送、从供应链与需求链角度组织物流配送等,目前还没有一家连锁企业在这些方面有系统的想法。
(八)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极低
许多连锁企业极其缺乏现代物流与配送的观念,企业物流作业缺乏规范,各种编码(包括商品编码、运输包装编码等)缺乏标准,配送中心内部基本上是手工辅以叉车和托盘作业,装卸单元化程度低,托盘的利用仅限于企业内部,重复装卸多,到货分拣、出货选拣、组配、商品盘点作业无电子扫描装置,出货外包装不加贴用于运输、送货的条码。计算机的应用仅限于配送中心业务、事务管理,与POS 系统前台数据采集相比,配送中心内部的数据采集、 配送中心与外部的接口系统如EOS、EDI、EFT等在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来。配送中心对半程序化问题的决策更是没有建立,如货物组配、运输车辆的送货路径规划、多因素的最优库存控制、多配送中心选址决策、多配送中心的配送范围决策、配送中心的物流成本控制、单品的物流成本控制等核心的配送中心决策支持系统(DSS),使连锁企业MIS系统不完整,并且由于有些计算机软件开发商缺乏对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业务及其管理的了解, 所开发的MIS系统存在单纯模仿原手工系统的现象。 目前国内连锁企业MIS系统中无物流、配送管理模块,而只有按传统作业模块开发的库存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作业连机械化都没有实现,离国外以机电一体化、无纸化为主要特征的配送自动化、现代化还有几十年差距。由于我国配送的落后,已严重制约了连锁经营的发展。尽管总体上的现代化水平很低,但通过调查了解,北京、上海、广州的几家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情况要好于全国一般情况,并且在采用新技术、提高配送现代化水平方面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通过调查发现,相对于连锁店的卖场及营销管理而言,配送管理是最薄弱的环节。
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对配送中心的认识
配送中心在我国是新生事物。我国80年代中后期,物资系统开始搞生产资料配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商业系统是在1992年由政府组织推动国有专业性社会化物流企业进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目前已在几个大城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果。这次由发展连锁经营推动的配送中心建设将汇集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力量,带来一个发展配送中心的高潮。
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是指汇集连锁分店的订货,向供货方进行采购,接收供货方的送货,按连锁分店的订货要求进行加工、包装、分拣、组配等作业,并按时、按质、按量地将定货送到连锁分店的流通机构。
之所以说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是因为连锁经营的几个统一中最重要的“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是靠配送中心来具体实施和保证实施的,通过发挥配送中心的功能,可以大大压缩整个连锁企业的物流总费用(不仅仅是压缩库存费用),提高连锁店的顾客服务水平等。
配送中心一般的功能是储存(包括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运输(包括配送)、装卸、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并且特别强调各种功能的协调和一体化作业,而不仅仅是储存与送货。在连锁经营中,配送中心应向连锁店提供增值服务,如流通加工、信息的收集与反馈等。除发挥这些功能外,根据连锁企业的组织与管理的不同,大多数配送中心设立采购部代表总部行使接收连锁店的订单并向供应商采购商品、确定商品价格的权力,这样就确立了配送中心对各连锁分店的权威,使“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得到组织保证。总部需要对配送中心进行业务监督,检查其执行总部决定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情况、协助其更好地发挥功能,更主动地为连锁分店服务,协调配送中心与各连锁分店的关系。有些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不具备采购、定价功能,而由总部直属的采购部或经营部完成,配送中心根据总部的进货要求进行,并完成与之相应的物流作业,再按连锁店的订货要求为连锁店送货,在这种情况下,关于连锁企业总体的库存控制决定由总部直接做出,由配送中心执行。以上第一种模式适用于网点比较多且每个网点规模比较大的连锁企业,其优点是通过加强配送中心的权威来保证“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的实现,缺点是连锁分店与配送中心的协调难度大,对配送中心的监督管理难度大,配送中心的工作对连锁分店的影响太大。第二种模式适用于小规模的连锁企业。这时由总部直接进货和定价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优点是总部的“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等连锁经营策略可以得到准确贯彻,对连锁店的控制力较强。缺点是不利于充分发挥配送中心的作用,降低连锁企业总费用方面的积极性不高,总部仍需要协调配送中心与连锁分店之间的关系。
(二)配送中心的规划
许多人现在讲配送中心的建设要“一步到位”。“一步到位”就是建设档次要高一些,规模要大一些,设施要新一些,功能要齐全一些,在较长时期内不做变动,免得以后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进行配送中心建设投入。笔者认为“一步到位”的策略在我国连锁经营发展初期是不适宜采用的,应采取“统一规划、集中部署、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策略。主要原因是连锁企业仍需要扩大规模,连锁网点的布局并没有锁定,不少连锁企业制定了每年新增网点10~100个的计划。 因此配送中心的地址应随网点分布的改变而改变,配送中心的规模也要根据连锁经营发展的需要不断扩大,以降低配送费用,提高服务水平。当然,为了业务的正常开展并节省配送中心的建设投资,企业总是把扩大网点规模放在首位,不可能经常变更配送中心的地址,但应测算一下每扩大一个网点会增加多大的配送成本,对各分店的配送服务有何影响,考虑在一定年限内扩大网点累计增加的配送成本,因降低服务水平造成的利润损失以及增加新的配送能力所花成本,再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财政状况等来决定是否变更现有配送中心,新增配送能力。
根据我国实际,先期建设的配送中心不必搞豪华装修,不必引进自动化作业的流水线,以人工为主加简单的装卸搬运机械进行库内作业,库内货架以实用为主,最多5层,不搞高架立体库。 可以选择连锁企业内各单店中原有库内条件比较好、地理位置适宜、交通便利的仓库作为配送中心基地,规模稍大一些的企业可再根据需要选择一二处仓库用来储存批量较大、出货较慢的商品,以形成对配送中心的支撑。
当连锁店规模扩大到在一个城市有50个以上网点时,企业的配送系统更为关键,更为复杂,这时连锁店的库存规模、交通流量、配送中心成本极有可能突破合理界限,配送合理化的价值就会变得举足轻重,原有配送中心已完成不了连锁企业的物流任务,可采取的策略是连锁企业委托专业性社会化的配送中心承担配送任务, 或与邻近企业进行共同配送或者建立“一步到位”的配送中心。
(三)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许多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对应该采取的作业流程不清楚,仍采用单店经营时的仓库作业流程,使配送成本得不到节约,无从体现连锁效益。连锁的效益主要来自于“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进货最主要的目的是避免库存分散,降低企业整体的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水平的好处是减少库存商品占压的流动资金,减少为这部占压资金支付的利息,减少储存保管这部分商品的费用,降低商品滞销压库的风险。当然库存水平要与企业的服务水平相吻合,以免有脱销的风险。统一配送的最主要目的是减少送货交通流量,提高送货车辆满载率,降低去向空驶率,从而减少送货费用。这两个统一在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上是要体现出来的。配送中心作业流程要便于实现两个主要目标:1.降低连锁企业的物流总成本;2.缩短补货时间,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实现连锁后,企业应对配送中心作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典型的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典型的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现将流程各环节说明如下:
(1)定货
配送中心根据分店的商品销售情况与供应商签订供货协议,提前订货;如遇连锁分店要货且配送中心无现货可发,商品即脱销,配送中心立即查询供应商,并向供应商发出订单。
(2)到货接收 配送中心发出订单后, 供应商根据订货要求组织送货,送货人员应持配送中心订单的送货联给配送中心送货,配送中心对送货供应商及此批货物进行确认。
(3)验货 根据双方的供货合同,对商品数量、质量进行验收, 如无问题进行分拣作业。
(4)分拣 供应商按订货单上的商品种类送来商品, 配送中心按种类将商品分开,分类暂存或进行下一步作业。
(5)订单汇总 按配送中心规定, 每日几点前各连锁店必须将自己的要货单通知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在当日订货截止时点之后将各店要货单按商品名和规格及数量进行汇总。
(6)有现货否
配送中心查询现有企业库存系统中是否有所需数量的现货商品,如有则进入第10步,按订单进行选拣或其他相关作业。
(7)拒收 验收中如发现在数量、 质量等方面有任何与合同不符的情况,均详细记载,配送中心拒绝收货,商品由供应商自行处理。
(8)储存 为了取得批量进货的折扣, 配送中心常对一些商品采取大批量进货,这些商品必须在配送中心仓库中储存一段时间,以后分批出货。
(9)加工 有些商品按供应商与配送中心的协议, 要在配送中心完成最后的加工过程,如服装供应商将成衣批量送至配送中心,在配送中心拴上服装的标签并套上塑料套;鲜活商品、蔬菜、水果等要在配送中心切割、称量、洗净、装袋等。这些加工作业是现代配送中心的增值服务。
(10)选拣 是配送中心出货的第一个环节。配送中心根据连锁分店的要货单,将存放在配送中心仓库不同货架上的商品拣出,并将同一分店的不同商品放在同一理货区域。
(11)包装 一个店铺的要货单选拣完毕,配送中心有时要将商品进行重新包装,使之适于运输、送货,减少因多个店铺的商品组配在同一辆送货车内而导致错送及混送等失误。
(12)加工 配送中心在将商品送给连锁店之前要做好上架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以利连锁店的货架陈列,如将店内码和价签贴于商品的销售包装或中包装上。按每个店铺的不同要求对商品进行加工,如将散装商品进行定量灌装,将大包装改成小包装等等,这也是一种极有前途的增值服务。
(13)装托盘 有些批量较大的实重商品为方便机械化装卸搬运,提高末端作业效率,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将其装于托盘上运往店铺,店铺用叉车将其卸下,整个过程既迅速又省力。
(14)组配 将送往同一路线上不同店铺的不同商品按送货车的容积和载重量要求进行配载,以使送货车的容积和载重量利用率最佳,减少交通流量,降低送货成本,提高配送速度。这是配送作业中最主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区别传统仓储作业与现代配送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可改变一店一车、车车不满的状况。可以说没有对不同商品的组配就没有配送。
(15)装车 用托盘盛装的商品可用叉车组织装车,否则需要人力组织装车。注意,要按送货的先后顺序装车,先到的放在上面和外面,后到的放在下面和里面,要做到重不压轻。
(16)送货 送货安排可有多种,如按固定时间、固定路线、为固定店铺送货,按店铺的要求准时送达。返程可捎回搁置在店铺的空托盘、包装箱及退换货等。
以上只是整个配送中心作业的物流流程,与之相伴随的还有信息流程(票据、单证及其他许多相关信息)和资金流程(如货款、运费、杂费等的结算流程),各企业可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规划与设计,关于配送中心的信息流程和资金流程,各企业应尽量遵循国际上EDIFACT 所提供的标准格式,我国各地方政府、许多企业都在研究制定自己的EDI 标准,我国流通领域的EDI标准也在研究中。企业应关心这件事, 并且企业间应加强联合,以免形成信息沟通屏障。
企业在重新设计配送中心作业流程时,要考虑几种不同的配送模式,即:
1.预配送模式:即对没有纳入统一配送范围,可以由各分店自行采购进货或虽由配送中心集中统一进货但需由供应商直送的商品的配送。这类商品不经过配送中心仓库,有的甚至不经过配送中心。采用这种模式的商品应严格控制,缩小比例,其作业流程可对前述典型流程加以简化形成。
2.正规配送模式:遵循前述典型作业流程,是配送中心的主要配送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时,供应商的供货到达配送中心仓库的流通分拣区,配送中心人员分门别类地将其放在适当的货位。某个连锁店铺要货时,根据要货单到相应货位上拣取商品并存放在同一理货区,后进行组配、装车、送货等作业。
3.后配送模式:即配送中心批量进货后,暂不配送给店铺,而在配送中心仓库储存保管一段时间,等以后店铺要货时再配送。这种模式的作业流程基本采用典型流程,只是分拣与选拣要间隔一段时间,这就是商品储存保管的时间。采用后配送模式可以保证服务水平,但库存水平同时加大。
4.调剂配送模式:即根据各店铺商品销售情况,在店铺间调剂商品余缺的模式。有些商品在一个店铺滞销或平销,调入另一店铺时就平销或畅销,配送中心及时在店铺间进行调配,可以避免商品在一店脱销而同时在另一店积压的现象。如不采用连锁方式,店铺间商品余缺不能调剂,采用连锁方式,就可以调剂,这也是连锁效益的表现之一。这种模式的作业可以不在配送中心仓库内进行,其作业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调剂配送模式流程
(四)共同配送与配送的社会化
共同配送指生产、批发或零售、连锁企业共同参与,由一家配送中心承担他们的配送作业。共同配送实质上是相同或不同类型的企业联合,互相调剂使用各自的仓储运输设施,在完成各企业配送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配送设施的使用效率。
从国外的情况看,连锁经营的发展必然走向共同配送,这一方面是由于连锁经营的发展导致各种业态的流通企业竞争加剧,企业联合是完全符合互利这条商业原则、企业可以借势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一种策略,另一方面无论是连锁企业自身的配送中心还是专业性社会化配送中心,都面临着设施浪费相当严重的问题,更为直接的一个原因是大量配送车辆集中在城市商业区,导致严重的交通阻塞,因此各国的城市交通管理部门都采取措施减少城市商业区交通流量,这些措施也迫使连锁企业、配送中心重新构造其送货系统,而共同配送当然就成为应付这种环境的万全之策。共同配送的效果十分显著,由于逐步推广共同配送,日本的“7-11”连锁店14年内将送货卡车从72辆减至12辆, 交通流量削减了83%,其通过共同配送系统配送的商品占所有商品的85%。目前,日本的共同配送业务十分普及。
国外的共同配送有横向和纵向两种类型。横向共同配送在商业企业内进行,是指由批发、零售企业、连锁总部向同一地区(一般是同一商业中心或商业街)的众多连锁店铺、零售店铺进行共同配送。纵向共同配送在厂家与批发商或供应商与连锁总店之间进行,它又分两种:一是将不同厂家的不同批发商按区域进行共同配送。共同配送前,每个批发商的配送范围都覆盖各个区域,只配送它所负责的批发商的商品,共同配送后,根据协议,每个批发商只负责特定区域的商品配送,除在这些区域配送自己负责的批发商的商品之外,还负责在这些区域配送其他批发商的商品,在其他区域,别的批发商同时也在为它提供同样服务。每个批发商都分工负责在特定区域配送所有商品,这样使用同样的配送资源可以提高配送服务水平,还可以减少配送资源的占用。二是众多厂商通过配送中心的共同配送向众多连锁总店配送商品。共同配送前,每个厂商都要对每个连锁店直接配送商品,共同配送后,每个厂商都将要配送给各连锁店的商品先配送到配送中心,再由配送中心为各连锁店进行共同配送。这样可以减少大量的交叉送货,大大减少送货车辆的送货次数。
实施共同配送需要对各参与企业原有的流通渠道,尤其是物流渠道(环节)重新设计,要将本企业的渠道与参与企业的渠道合并或集中,因此如果企业间没有信任、不能互相协调、闭关自守、在经济利益的分配上斤斤计较或对共同配送系统的设计与管理不当,均会对配送系统造成损害。
配送的社会化是指向社会的其他企业提供专业性的配送服务。充分发挥企业配送设施的使用效率、合理配置社会配送资源,形成专业化配送服务体系,必须提倡配送的社会化。
实行连锁经营的配送社会化可以采取三种典型的模式:
1.连锁企业将100 %的配送业务委托给其他专业性社会化的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来承担,连锁企业本身无建库养车之虑,可以发挥其专长,潜心进行连锁店的卖场管理与营销。专业性社会化的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精于物流配送,有齐全的专业化物流设施设备,有成熟的配送管理经验,根据连锁企业提出的配送要求进行配送。这里的专业性社会化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可能是某一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该中心除完全承担本企业的配送任务外,还有余力承揽企业外的配送业务,它既有连锁经营的背景,又有配送的经验,是行家里手;也可能是独立的专业化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不隶属于任何连锁企业。这类公司的优点是配送网络设施及管理体系相当健全,在提供配送服务方面非常专业,配送能力很大,但需要了解连锁企业的业务特点,在经营管理及配送资源配置上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连锁企业配送的要求。
2.连锁企业自办配送中心,承担本企业的全部配送业务,配送设施自用有余,剩余的配送能力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配送服务。大型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规模有时比独立的专业性社会化配送中心的规模还要大,是一支重要的配送力量,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为本企业连锁店铺提供配送服务可以更灵活、更方便、更能满足连锁企业的需要,因为没有外企业参与,不担心在配送业务上受人控制。但需要企业有实力,且有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经验。
3.连锁企业承担本企业50%以下的配送业务,50%以上由专业配送中心或物流公司承担。这类企业拥有一部分配送设施,可以满足本企业部分配送需要,因各种原因又不愿意扩大自身配送中心规模,便委托专业配送中心完成其余的配送任务。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可以体会到在有配送中心或没有配送中心两种情况下的连锁企业的经营处境,因而需要更多的经营管理技巧。目前,我国的连锁企业较多采用这种模式。
以上三种模式究竟应采取哪一种,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来定。
连锁企业的共同配送与配送的社会化是两个有联系的问题,共同配送强调的是企业联合,共同建立或选择一个配送中心,为参与企业提供配送服务,这个配送中心肯定是一种面向参与企业的社会化配送中心,配送社会化的三种模式都要通过连锁企业与配送中心的合作来实现,因此,这两个问题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过说法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变了,这对连锁企业考虑共同配送决策,确定配送社会化采取的模式都是很有意义的。
标签:共同配送论文; 连锁经营论文; 连锁经营模式论文; 上海蔬菜配送论文; 商品管理论文; 企业店铺论文; 仓库主管论文; 订单管理论文; 统一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