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森
新疆鄯善县人民医院 838200
【摘 要】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常规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出血;疗效
脑出血是脑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其发病后早期死亡率较高,存活者也容易出现严重后遗症,因此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清除脑内血肿十分重要[1]。本文将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的对象为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治疗脑出血的患者64例,所有对象均符合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年龄31~76岁,平均(54.35±18.55)岁;男39例,女25例;其中45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19例为外伤性颅内血肿;出血部位包括:脑叶出血与小脑出血各12例,脑室内出血8例,基底节出血32例;出血量35~100mL,平均(55.8±12.5)mL。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头痛,38例有恶心呕吐症状,21例昏迷,23例有失语、偏瘫。将所有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治疗方法为: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止血药控制出血量,使用降压药降低患者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均衡;调整血糖、血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体方法如下。
术前控制患者血压低于160/100mmHg。在CT引导下避开重要血管,在靠近颅内血肿的位置选取穿刺点并做记号;计算穿刺点与血肿之间距离并据此选择适当长度穿刺针。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用电钻从选定的穿刺点将颅骨打通,取出颅钻。用钝头针芯通过钻孔穿刺进入颅腔直至血肿处,见到陈旧性血液流出即为穿刺到位。将盖帽拧紧后,用注射器缓慢吸取血肿,抽吸量为血肿的30%左右。用粉碎器粉碎血肿块,使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数次直到冲洗液颜色变淡,连接引流袋并开放引流。2小时后再次用肝素生理盐水对血肿进行冲洗,注入尿素酶液化血肿,4小时后再开放引流。当血肿被清除70%以上即可将穿刺针取出。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使用NIHSS(脑卒中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评分数据改善率;出院前对两组患者使用ADL进行分级并对比两组分级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两组治疗前后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均值用t检验,组间差距用X2检验。当P>0.05,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当P<0.05则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观察组、常规组患者治疗前脑卒中量表评分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2.43±7.13)分、(22.34±6.89)分,对比差异不明显(t=1.5685,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改善,常规组NIHSS平均得分下降到(18.12±7.65)分,降低了4.22分;观察组平均得分为(13.46±7.47)分,比治疗前降低8.97分,治疗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5.0155,P<0.05)。经过ADL分级,观察组I级(完全恢复)者8例,占25.00%;常规组仅4例,治愈率比观察组低。观察组II~IV级19例,常规组18例。评为V级(植物人状态)者观察组有3例(9.38%),常规组6例(15.62%)。观察组死亡(VI级)2例,常规组4例。两组分级统计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6.5463,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常规组。
3.讨论
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易引起脑出血,此外脑血管畸形、动脉占位性病变等也是其诱因。不良生活习惯,如劳累过度、饮酒过量、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脑出血。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习惯不规律化、社会压力增大,脑出血发病率也在上升[3]。该病发病迅猛,病情发展快,其首发症状即出血侧头痛,常见临床症状有运动障碍和言语障碍,若出血部位深、出血量大,还会出现意识障碍;由于脑出血导致颅内压上升,可能引起患者眩晕、恶心、呕吐等。发病初期不及时救治则死亡率、致残率很高[4]。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创口小、手术操作较简单、耗时较短、血肿清除率高等特点,已经在临床上使用[5]。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获得了显著疗效。观察组死亡率较低,为6.25%,比常规组死亡例数少一半;治疗后植物人状态患者也比常规组少;治愈率为25.00%,比常规组治愈率(12.50%)高;观察组存活患者生存状态优于常规组。治疗后两组存活的患者脑卒中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NIHSS平均(13.46±7.47)分,比治疗前降低8.97分,比常规组降低幅度多4.75分。在治疗后3周内观察组存活患者血肿完全清除,平均用时(11.65)天,比常规组血肿清除平均时间短。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采用内科常规保守治疗虽无需承受手术痛苦,但疗效并不理想。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则创口小、恢复快,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脑出血死亡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小平.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10):58-60.
[2]邹飞舟.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5(04):66-67.
[3]莫伟,龙霄翱,梁远生,谈山峰,李捷,刘焕强.小骨窗血肿抽吸术与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2):25-26.
[4]刘伟剑,黄春旭,利志波.比较颅脑血肿微创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15(09):1825.
[5]刘军荣.锥颅引流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照[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03):306-307.
论文作者:杨旭森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5
标签:血肿论文; 脑出血论文; 常规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颅内论文; 微创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第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