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旋喷防渗墙在饱和泄沙闸基础中的应用

高压旋喷防渗墙在饱和泄沙闸基础中的应用

一、高压旋喷注浆防渗墙在饱和砂土闸基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靳职锋[1](2020)在《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严重液化、高灵敏度冲洪积地层条件下地下空间结构施工中风险为对象进行管理研究,风险研究以客体环境和主体作业维度分别进行,主体作业按照施工工序进程分为施工前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进行。本文风险研究采用工作分解结构-风险分解结构方法结合专家调查法进行风险识别,形成风险源识别清单,揭示地下水、地下空间障碍、特殊性土层、工艺方案等重要风险源;运用风险矩阵法及专家调查法组合进行半定量风险预测,针对风险源选取参建单位代表和专家代表分别打分,再以40%和60%权重计算得到各风险源的赋值评价,根据预测风险源危害方式和程度制定风险预控措施;利用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对风险因素发展情况进行监控,运用风险监控值与标准规范对照的定性方法和以围护结构变形监测值为基础数据与警戒值对照的定量方法,形成风险等级清单;根据风险等级在施工前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分别采取风险接受、减缓、转移和处置方法,对项目发生的管涌一级风险建立应急体系和新型注浆法处置。通过本文地下空间结构完整的风险研究,为同类型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为行业风险研究提供示范案例。

梅君[2](2019)在《北部湾海相沉积层水泥搅拌土动力特性室内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泥搅拌桩是提高软土地基强度的有效措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吹沙填海场地地基处理。但由于水泥搅拌桩长期受海水侵蚀及远场强震长周期地震波的影响,其动力特性会不断发生演化。为探究吹填场地水泥搅拌桩动力特性演化规律,本文首先以北部湾地区某工业园区吹沙填海场地为依托,以该区域原海底沉积相软土经水泥深层搅拌法处治改良后形成的水泥土作为试验对象,然后采用室内GDS动三轴仪对所获取的水泥土进行动力特性试验研究,最后重点分析了水泥掺入比、围压、养护龄期以及养护环境对水泥土动变形和动强度特性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成果有:(1)通过动变形试验,研究水泥土试样在不同水泥掺入比、不同围压、不同养护龄期和不同养护环境下滞回曲线、骨干曲线、动弹性模量及阻尼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泥掺入比、围压和淡水养护龄期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土体的强度和刚度,增大动弹性模量,减小阻尼比;而海水养护初期,土体强度和刚度有被削弱的趋势,当养护龄期足够长时又有利于增强土体强度和刚度,增大动弹性模量,减小阻尼比。其中海水和淡水两类不同养护环境对水泥土动变形特性影响最显着,围压影响最小。(2)根据动变形试验数据,利用Hardin-Drnevich双曲线模型对水泥土骨干曲线进行拟合,计算出最大动弹性模量、最大阻尼随各试验条件因素变化下的演化规律并拟合出最大动弹性模量和各试验条件因素归一化公式。结果表明:Edmax随水泥掺入比增大而增大,随围压的增大影响逐渐变小,随海水养护龄期增长先减小后增大,随淡水养护龄期增长而增大。Ed/Edmax随εd增大而减小,εd小于0.04%时,Ed/Edmax衰减速率较大,εd大于0.04%时,Ed/Edmax衰减速率趋近于零。(3)通过动强度试验,研究水泥土试样在不同水泥掺入比、不同围压、不同养护龄期和不同养护环境作用下动强度曲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围压越大,水泥土动剪切强度增长越明显,高围压下海水养护环境较淡水养护环境的水泥土动剪切强度增长率高;随养护龄期增长,海水养护环境下动强度曲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尽管从整体时间来看,水泥土在海水养护条件下相对于淡水养护条件下的强度较弱,但是海水环境下水泥土后期阶段强度增强现象不容忽视。(4)根据动强度试验数据,利用摩尔-库伦理论求出动强度参数Cd、φd,并分析破坏周次、养护龄期及养护环境对Cd、φd影响。结果表明:水泥土Cd、Φd随振动周数增大而减小,并且海水养护环境下水泥土Cd、φd随养护龄期的增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淡水养护环境下水泥土Cd、φd随养护龄期的增长而持续上升。

郭献章[3](2015)在《强渗流特厚冲洪积层边坡破坏机理及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对常规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而深入,但对于上覆深厚第四系冲洪积地层,下有强风化带的基岩,基岩下的原岩又有较为明显的顺倾节理面的复杂人上边坡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实际中却有很多深埋于第四系表土层下的矿床,一旦露天开采,则会形成此类复杂第四系人工边坡。冲洪积地层中的砂卵石层往往使地下水相互联通为一个连续水体,成为边坡涌水的通道,而粉细砂与淤泥质粘土又会在反复浸水干燥时强度快速弱化,成为滑移面。如果发生边坡涌水或滑坡,其治理难点在于,现有常规边坡堵水方法无法适用此类冲洪积地层,且土质边坡有效支护的成本很高。因此对其失稳破坏机理及灾害防治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托大型露天矿边坡灾害的治理工程和研究课题,采用实验研究、现场勘察、钻探物探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复杂冲洪积人工边坡的失稳破坏机理及泥石流致灾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对所研究边坡的涌水,提出了可行的治理方案。主要工作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研山铁矿第四系地层补充勘察勘查中取样,针对第四系土层,开展边坡第四系及风化岩地层结构与力学参数测试。通过勘察与实验,获得所研究边坡的地层结构组成,流场流速流向,岩土力学特性,实验表明第四系粉土层在受到频繁降雨浸水疏干条件下,虽然摩擦角变化不大,但粘聚力有急剧的降低的趋势;得到第四系表土在7、8度震级时,震动荷载对土体影响较小,其不会发生振动液化灾害结论,以及第四系表土长期强度很低,变形增大,存在远期失稳的可能性的结论。(2)通过现场基坑渗水实验、泥石流静剪切强度等试验与破坏机理分析,对雨季边坡稳定性及潜在泥石流灾害机理研究,揭示反复干湿作用、水力冲刷起动、长期浸水泥化、振动液化机理和土力类泥石流发生条件,并对不同暴雨强度下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建立数值方程,获得第四系边坡发生失稳及泥石流灾害的启动规律,并针对所研究边坡,制定防治与监测措施。(3)通过对第四系现状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得出当前条件下所研究边坡的冲积层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并具备诱发泥石流的条件的结论;通过边坡稳定性评价,得到现状边坡和设计边坡的安全系数,通过数值模拟和分析,得出在不做防护措施的前提下的第四系边坡角为32°(原设计35°)的结论,并给出保持原设计边坡角的边坡防护与监测方案。基于研山地质条件,使用能模拟土力类泥石流运动过程的计算方法,计算预测泥石流灾害的运动过程及致灾范围。(4)根据第四系地层结构特征,地下流场的特点,边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通过现场注浆实验、注浆材料配比测试,揭示了东帮厚冲积层高渗流速度条件下河卵石层中的堵水机理,通过反复比选与工艺优化,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特厚冲积层防治水方案,形成发明专利,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李家涛[4](2014)在《邻近水源基坑止水处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坑工程止水既是工程的关键,又是不可回避的难点,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止水处理不当,致使基坑渗水甚至坍塌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了很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及工程损失。对于具有突出风险和难度的邻近水源基坑止水施工而言,选择合理科学的基坑止水技术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然而,国内外针对邻近水源基坑止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大部分研究仅仅针对特定工程提出了特定的施工方案,其普适性较差,因此,系统可靠地邻近水源基坑止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尤为迫切。本文依托典型工程,对邻近水源基坑止水处理技术开展了基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系统分析了邻近水源不同类型基坑止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提出邻近水源不同类型基坑在不同条件下的相应止水方案;(2)依据饱和─非饱和地下水的渗流理论,运用GeoStudio软件开展了系列数值分析,研究了防渗帷幕插入深度、防渗帷幕与基坑的距离、防渗帷幕厚度、防渗帷幕渗透系数、地层土质条件等因素对放坡开挖基坑降水影响和有隔水帷幕基坑渗漏影响;并依据数值分析结果,探讨了防渗帷幕不同布置位置引起地下水位改变对放坡开挖基坑边坡稳定的影响;(3)依托宁波某地铁站深基坑工程,将有隔水帷幕基坑防渗漏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加以应用。针对该工程的特点,设计了高压旋喷桩施工参数,完善了地下连续墙接头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并通过透水性试验、取芯试验、超声波检测以及渗水跟踪监测等途径验证了上述参数的合理性以及质量控制技术的可靠性。研究表明:两道止水处理方案适用于邻近水源的深基坑止水工程,且可靠度较好,采用该方法止水,在施工质量控制较好的前提下,基坑围护体系一般无明显渗漏,大幅提高了基坑安全性。

侯之龙,段丽萍[5](2010)在《高压喷射注浆技术在北岸总干进水闸施工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解决取水建筑物地基渗透稳定,采用高压旋喷注浆防渗墙处理型式,介绍了高压旋喷注浆防渗墙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施工保证措施。

赵瑜[6](2009)在《堤坝防渗加固的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大坝失事事故中,土石坝所占比例高达70.5%。渗流问题是土石坝中的常见问题,严重影响水库的安全运行。目前,对水库防渗加固效果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开展土石坝防渗加固和安全监测及评价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且意义重大。本文以某水库堤坝防渗加固工程为背景,主要通过模型试验、有限元计算及实测数据分析,论证了影响土石坝防渗加固效果的各种因素,对加固工程的防渗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发了渗流安全监测及评价系统。基于二维饱和-非饱和渗流的基本方程,应用伽辽金法对其进行了离散,得到有限元控制方程。针对某水库堤坝采用高压旋喷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全封闭的加固情况,采用有限元软件SEEP/W分析了影响堤坝渗流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已建水库堤坝的防渗加固工程中,防渗墙的施工质量对加固效果影响最大。进行了不同堤坝断面、不同渗透系数的防渗墙水库堤坝加固前后的模型渗透试验研究,并与数值计算做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堤坝加固后,渗流速度明显减小,渗流量相应下降幅度可达26.9%71.6%;总水头和堤坝浸润线明显降低,渗透坡降普遍下降幅度可达29%75%,抗渗能力明显提高。对实测测压管水位值的相关分析,也说明整体加固效果良好。有限元数值计算也能够很好地模拟防渗加固工程的渗流形态,其结果可以作为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通过振动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各种工况下堤坝的抗液化能力。结果表明,当与堤坝接触的土层为粘土时,堤坝不易液化破坏;当接触土层为粉土或者沙土时,堤坝较易液化破坏。加固后堤坝在地震波作用下具有较好的抗液化性能。研究了某堤坝各渗流影响因子与等效可监测效应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渗流监测模型,F和T检验表明相关性很好。基于ACCESS 2003数据库,利用VB6.0语言,开发了科学实用且智能化的堤坝渗流监测及多级模糊识别综合评价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对水库堤坝性能起到监测、预测和安全评价作用。

周文彬[7](2003)在《高压旋喷注浆防渗墙在饱和砂土闸基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自 196 1年投入运行以来 ,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投入运行多年且闸基本身存在着地震液化问题。通过采用高压旋喷注浆防渗墙 ,起到了抗震、防渗作用

曾国熙,顾尧章,卢肇钧[8](1983)在《地基处理》文中研究表明本组收到论文共有104篇。(1)振冲法(14篇),(2)挤实桩(12篇);(3)砂井预压(8 篇);(4)强夯法(23篇);(5)旋喷法和搅拌法(6篇);(6)加料拌和(6篇);(7)垫层法 (1篇);(8)电渗排水和石灰桩(3篇);(9)化学灌浆(6篇);(10)桩和桩基(14篇);(11) 事故补救及老建筑物改造(11篇)。本报告主要是本组论文的综述,但也将试就国际的现状以及报告人的认识和经验进行述评。文中除强夯、旋喷、搅拌和垫层法由卢肇钧同志评述外,其余部分均由曾国熙、顾尧章两人评述。

二、高压旋喷注浆防渗墙在饱和砂土闸基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压旋喷注浆防渗墙在饱和砂土闸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论文框架及研究思路
        1.4.1 论文框架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研究和行业现状
    2.1 地下空间结构风险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情况
        2.1.1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及风险因素
        2.1.2 各参建单位风险研究参与方法及程度
        2.1.3 地下空间结构风险管理现状
    2.2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管理文献研究
        2.2.1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识别方面的文献研究
        2.2.2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预测方面的文献研究
        2.2.3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预警处置方面的文献研究
第三章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识别
    3.1 项目简介
        3.1.1 项目概况
        3.1.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
        3.1.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4 地下空间围护结构
    3.2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客体环境风险识别
        3.2.1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工程、水文地质风险因素识别
        3.2.2 地下空间结构围护工艺风险因素识别
    3.3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主体作业风险识别
    3.4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识别成果
第四章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预测与预控
    4.1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预测
    4.2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预控
        4.2.1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客体环境风险预控
        4.2.2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主体作业风险预控
第五章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监控与处置
    5.1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监控
        5.1.1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定性风险监控
        5.1.2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定量风险监控
        5.1.3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等级清单
    5.2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处置
        5.2.1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处置方法
        5.2.2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前准备阶段风险处置
        5.2.3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阶段风险处置
    5.3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一级警情处置
        5.3.1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一级警情描述
        5.3.2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警情原因分析
        5.3.3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一级警情应急处置
        5.3.4 新型注浆处置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北部湾海相沉积层水泥搅拌土动力特性室内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泥土动力特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水泥土腐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土动力学基本理论及试验概况
    2.1 引言
    2.2 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2.2.1 动荷载及其特点
        2.2.2 动荷载加载类型
        2.2.3 动荷载作用下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2.2.4 动荷载作用下土的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
        2.2.5 动荷载作用下土的动强度
    2.3 动三轴试验设备介绍
    2.4 水泥土试样制备
        2.4.1 试验材料选取
        2.4.2 试样制作方法
        2.4.3 试样养护方法
        2.4.4 试样制作流程
    2.5 试验参数的确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泥土动变形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和步骤
        3.2.1 试验方案
        3.2.2 试验步骤
    3.3 水泥土滞回曲线的特性分析
        3.3.1 滞回曲线的选取
        3.3.2 不同水泥掺入比的影响
        3.3.3 不同围压的影响
        3.3.4 不同养护龄期的影响
        3.3.5 不同养护环境的影响
    3.4 水泥土骨干曲线的特性分析
        3.4.1 骨干曲线的选取
        3.4.2 不同水泥掺入比的影响
        3.4.3 不同围压的影响
        3.4.4 不同养护龄期的影响
        3.4.5 不同养护环境的影响
    3.5 水泥土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分析
        3.5.1 动本构模型参数
        3.5.2 不同水泥掺入比的影响
        3.5.3 不同围压的影响
        3.5.4 不同养护龄期的影响
        3.5.5 不同养护环境的影响
    3.6 最大动弹性模量和最大阻尼比的确定
        3.6.1 最大动弹性模量的确定
        3.6.2 最大动弹性模量影响因素分析
        3.6.3 最大阻尼比的确定
        3.6.4 最大阻尼比影响因素分析
    3.7 E_d/E_(dmax)-ε_d和D/D_(max)归一化曲线
        3.7.1 不同养护龄期下E_d/E_(dmax)-ε_d和D/D_(max)-ε_d归一化曲线
        3.7.2 E_d/E_(dmax)-ε_d归一化拟合公式的确定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泥土动强度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动强度破坏标准的确定
    4.3 试验方案和试验步骤
        4.3.1 试验方案
        4.3.2 试验步骤
    4.4 水泥土动强度曲线影响因素分析
        4.4.1 不同水泥掺入比的影响
        4.4.2 不同围压的影响
        4.4.3 不同养护龄期的影响
        4.4.4 不同养护环境的影响
    4.5 水泥土动强度公式
    4.6 水泥土动强度指标整理
        4.6.1 动强度指标计算方法
        4.6.2 动强度指标影响因素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和取得科研成果

(3)强渗流特厚冲洪积层边坡破坏机理及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的理论研究现状
        1.2.2 土质边坡稳定性的试验方法研究
        1.2.3 土质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1.2.4 土质边坡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2章 复杂冲洪积土层基本特性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土力学试验工作量
    2.3 土密度试验
    2.4 土含水率试验
    2.5 土的固结试验
    2.6 土的直接剪切试验
    2.7 土的流变试验
    2.8 三轴压缩试验
    2.9 振动三轴试验
    2.10 土工实验结果汇总
    2.11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杂冲洪积人工边坡的勘察研究
    3.1 前言
    3.2 地层结构勘查
    3.3 露天采场三维激光扫描结果纹理映射
    3.4 工程钻探
    3.5 原帷幕效果钻孔取芯评价
    3.6 原帷幕效果波速测试评价
        3.6.1 所用波速测量设备
        3.6.2 综合测井工作量
        3.6.3 波速测试数据处理
        3.6.4 结果与分析
    3.7 水位观测井设计及施工
    3.8 研山东边坡高密度电法测试
        3.8.1 测线布置
        3.8.2 探测解译
    3.9 探坑渗水试验研究
        3.9.1 试验方案设计
        3.9.2 试验开展步骤
        3.9.3 探坑渗水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3.9.4 探坑渗水试验结论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原帷幕堵水效果与土质边坡稳定性评价
    4.1 引言
    4.2 矿坑总涌水现状
    4.3 原堵水帷幕堵水效果评价
        4.3.1 计算模型
        4.3.2 数值计算分析
        4.3.3 水文地质与计算结果对照分析
    4.4 边坡稳定性评价
        4.4.1 计算参数的确定
        4.4.2 典型剖面计算结果
        4.4.3 计算结果分析
    4.5 滑坡实例及机理分析
        4.5.1 滑坡概况
        4.5.2 滑坡处土层结构
        4.5.3 滑坡处水文地质条件
        4.5.4 滑坡机理分析
        4.5.5 稳定性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杂第四系人工边坡泥石流灾害机理
    5.1 引言
    5.2 泥石流灾害发生机理分析
    5.3 与边坡泥石流相关的工程现状
    5.4 泥石流运动过程模拟分析
        5.4.1 土力类泥石流运动过程模拟分析
        5.4.2 非粘性水力类泥石流起动计算
    5.5 雨季防汛排水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复杂第四系边坡堵水方案研究
    6.1 引言
    6.2 注浆堵水原理、施工研究现状及注浆试验
        6.2.1 河卵石地层帷幕注浆钻孔工艺
        6.2.2 注浆原理
        6.2.3 注浆参数试验
        6.2.4 注浆试验
        6.2.5 效果检验
        6.2.6 堵水试验
        6.2.7 效果检验
        6.2.8 现场初步试验结果
        6.2.9 初步注浆试验
        6.2.10 物探检验
        6.2.11 初步注浆试验分析和专家论证
    6.3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的优化研究
        6.3.1 关于研山项目施工地下连续墙的建议
        6.3.2 一般成槽工艺
        6.3.3 成槽工艺优化
        6.3.4 残渣清除问题
        6.3.5 预计的难题及处理措施
    6.4 现阶段研山施工概况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做的工作

(4)邻近水源基坑止水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现状
        1.2.1 地下水渗流理论与水文地质计算历史背景
        1.2.2 基坑降水处理技术现状
        1.2.3 基坑止水处理技术现状
        1.2.4 基坑工程中地下水渗流分析研究现状
    1.3 研究主要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路线
2 邻近水源放坡开挖基坑止水处理技术分析
    2.1 饱和-非饱和土渗流理论概述
        2.1.1 地下水水头
        2.1.2 Darcy 定律
        2.1.3 饱和-非饱和土渗流微分方程
        2.1.4 伽辽金法原理概述
    2.2 邻近水源放坡开挖基坑降止水方案及分析内容
        2.2.1 邻近水源放坡开挖基坑降止水方案
        2.2.2 分析内容
    2.3 邻近水源放坡开挖基坑降止水数值分析
        2.3.1 SEEP/W 软件简介
        2.3.2 边界条件处理方法
        2.3.3 基坑模型建立
        2.3.4 防渗帷幕布置位置分析
        2.3.5 防渗帷幕参数设计分析
    2.4 基坑周边渗流场改变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分析
        2.4.1 SLOPE/W 软件简介
        2.4.2 边坡稳定分析模型建立
        2.4.3 基坑周边渗流场改变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邻近水源有隔水帷幕基坑防渗处理技术分析
    3.1 邻近水源有隔水帷幕基坑防渗方案以及分析内容
        3.1.1 邻近水源有隔水帷幕基坑防渗方案
        3.1.2 分析内容
    3.2 防渗帷幕布置位置对邻近水源基坑渗漏处流量的影响分析
        3.2.1 基坑模型建立
        3.2.2 防渗帷幕布置问题分析
    3.3 防渗帷幕参数设计对邻近水源基坑渗漏处流量的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邻近水源有隔水帷幕基坑防渗处理技术案例
    4.1 工程概况
        4.1.1 基坑位置与设计概述
        4.1.2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4.1.3 工程技术难点
    4.2 基坑降水方案
        4.2.1 疏干井降水方案
        4.2.2 降压井降水方案
        4.2.3 降水井工作量统计
    4.3 基坑止水防渗方案
    4.4 防渗帷幕质量控制技术
        4.4.1 防渗帷幕施工方案比选
        4.4.2 高压旋喷桩参数选定
        4.4.3 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
        4.4.4 取芯试验分析
        4.4.5 透水性分析
    4.5 地下连续墙质量控制技术
        4.5.1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
        4.5.2 连续墙柔性接头质量控制技术
        4.5.3 地连墙接头质量检查
    4.6 连续墙渗漏补救方案
    4.7 止水效果
    4.8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5)高压喷射注浆技术在北岸总干进水闸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北岸总干进水闸工程地质条件
2 施工方案
    2.1 钻孔工艺
    2.2 喷射方法与喷射参数
        (1) 喷射方法。
        (2) 喷射参数。
    2.3 现场试验
    2.4 旋喷工艺
    2.5 特殊情况处理技术措施
    2.6 水泥浆液制备
3 主要施工难点及措施
    3.1 孔斜精度要求
    3.2 冬季施工措施
    3.3 环境保护

(6)堤坝防渗加固的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堤坝渗流计算分析
    1.3 堤坝渗流试验分析
    1.4 堤坝防渗加固措施
    1.5 渗流安全监测及评价技术
    1.6 土石坝防渗加固研究和评价的现状
    1.7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地质
    2.3 堤坝质量评价
    2.4 堤坝防渗加固设计
    2.5 堤坝基础地震液化处理设计
    2.6 安全监测设计
第三章 渗流分析的理论基础及数值计算
    3.1 渗流分析的理论基础
    3.2 渗流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3.3 水库堤坝防渗加固效果数值计算
    3.4 渗流原型观测与计算对比分析
    3.5 本章 小结
第四章 堤坝防渗加固试验研究
    4.1 模型试验的相似设计
    4.2 试验工况及观测内容
    4.3 土性参数测定
    4.4 模型设计制作
    4.5 试验结果及分析
    4.6 防渗加固效果的综合评价
    4.7 本章 小结
第五章 地震液化模型试验
    5.1 地震液化的数值分析
    5.2 地震液化模型试验设计
    5.3 模型的制备
    5.4 试验过程
    5.5 试验结果及分析
    5.6 地震液化性能分析
    5.7 本章 小结
第六章 堤坝渗流安全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6.1 系统结构功能设计
    6.2 监控模型的研究
    6.3 监测系统的开发
    6.4 堤坝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
    6.5 本章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高压旋喷注浆防渗墙在饱和砂土闸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闸基基本情况
2 高喷加固机理
3 施工工艺
    3.1 围井试验
        (1) 单桩直径试验:
        (2) 围井试验:
    3.2 围封施工工艺
        (1) 施工准备:
        (2) 测量定位:
        (3) 开孔:
        (4) 钻机钻孔:
        (5) 终孔测斜:
        (6) 浆液拌制:
        (7) 高喷灌浆:
        (8) 孔口回灌:
4 高压旋喷防渗墙的特性
    4.1 抗压强度
    4.2 渗透系数
    4.3 成墙墙厚
5 施工机械
6加固质量控制
    6.1钻孔质量控制
    6.2高喷灌浆质量控制

四、高压旋喷注浆防渗墙在饱和砂土闸基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 靳职锋.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2]北部湾海相沉积层水泥搅拌土动力特性室内试验研究[D]. 梅君. 广西大学, 2019(12)
  • [3]强渗流特厚冲洪积层边坡破坏机理及防治研究[D]. 郭献章. 东北大学, 2015(06)
  • [4]邻近水源基坑止水处理技术研究[D]. 李家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08)
  • [5]高压喷射注浆技术在北岸总干进水闸施工中的应用[J]. 侯之龙,段丽萍. 内蒙古水利, 2010(02)
  • [6]堤坝防渗加固的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D]. 赵瑜. 天津大学, 2009(12)
  • [7]高压旋喷注浆防渗墙在饱和砂土闸基中的应用[J]. 周文彬. 内蒙古水利, 2003(04)
  • [8]地基处理[A]. 曾国熙,顾尧章,卢肇钧.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 1983

标签:;  ;  ;  ;  ;  

高压旋喷防渗墙在饱和泄沙闸基础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