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论文_贾燕华,陈慧华,黄汉生,杨兰平,李建安

贾燕华 陈慧华 黄汉生 杨兰平 李建安

【摘 要】 目的 研究并比较应用单一伊立替康或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院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受二线治疗胃癌患者共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单一伊立替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大差异,两组结果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试验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全身无力、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单一伊立替康相比于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胃癌,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单一用药方案副反应更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伊立替康; 顺铂; 胃癌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居各类恶性肿瘤首位,死亡率约为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3,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一直是临床医师的关注重点及难点。大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于晚期,此时给予合适的药物进行化疗可以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并提高生存质量[1]。本院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胃癌患者,给予伊立替康进行化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资料

本院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或转移性胃癌一线治疗失败后患者共128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50例,年龄均在38~76岁,平均年龄为58.7?2.9岁。所有患者经病理学分类,有黏液腺癌28例,低分化腺癌34例,中分化腺癌35例,未分化腺癌31例。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存在可测量病灶,包括淋巴结、肺、肝、盆腔、腹膜转移等,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等指标检测均无化疗禁忌,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

2.方法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64)和对照组(n=64)。对照组患者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伊立替康6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65 mg/m2,静脉滴注,第1、8d;试验组患者给予单一伊立替康12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两组患者均3周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患者初次给予伊立替康后若出现急性胆碱能综合症,可在伊立替康使用前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并且,在治疗期间需要防止呕吐、水化利尿以及碱化尿液[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以及病史等各方面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考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评价按照RECIST1.0标准进行,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3]。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身无力、脱发、恶心呕吐、腹泻、末梢神经炎等。

4.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以例数和百分比描述指标,各组间数据比较应用重复测量方差法进行分析,统计学结果以P<0.05时视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 果

1.临床疗效

试验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大差异,两组结果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讨 论

胃癌是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在我国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目前为止,胃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大多数胃癌确诊时已经属于部分进展或长远转移的晚期患者,不宜使用手术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的药物综合治疗是最佳治疗手段,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4]。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是临床研究的重中之重。

伊立替康是一种半合成、水溶性喜树碱衍生物,是DNA拓朴异构酶抑制剂,其在体内可水解为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研究表明,该水解产物的抗肿瘤活性远远高于伊立替康自身[5]。伊立替康及其水解产物的抗肿瘤机制是与DNA拓朴异构酶结合,阻断DNA链再组装,从而引起DNA链断裂,干扰DNA复制,发挥抗肿瘤作用。由于肿瘤细胞中DNA拓朴异构酶含量升高,因此伊立替康对增生的肿瘤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经体内外研究,伊立替康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且对多耐药肿瘤依然有效[6]。已有研究报道,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用于晚期结直肠癌二线化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7]。顺铂是一种重金属活鹤屋,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过程,有较强的抗癌作用。有研究报道,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发挥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但副反应较大[8]。

本文研究表明,应用单一伊立替康治疗的患者相比于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进行治疗患者,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大差异,两组结果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全身无力、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应用单一伊立替康相比于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胃癌,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单一用药方案副反应更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玲莉,彭锐,彭燕等.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腹泻关系的Meta 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5,(4):257-263.

[2]卜丽佳,张逸寅,熊福星等.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11):1372- 1375.

[3]马冬,张绪超,杨冬阳等.中国人UGT1A128的基因多态性以及与伊立替康毒性和疗效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32(4):495- 499,546.

[4]陈静,潘兴国,牛焕义等.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11):1397- 1399.

[5]Zeljko M. Prijovich,Pierre-Alain Burnouf,Steve R. Roffler et al.Versatile online SPE-HPLC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Irinotecan and its clinically relevant metabolites in biomaterials[J].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2014,37(4):360- 367.

[6]尹小丽,吴海龙,张晓华等.三维荧光二阶校正同时测定人体液中伊立替康及其代谢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含量[J].化学学报,2013,71(4): 560-566.

[7]周建红,李桂生,李高峰等.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在晚期结直肠癌二线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555-557.

[8]王慧娟,闫相涛,路平等.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与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J].中国癌症杂志,2011,21(10):783-788.

论文作者:贾燕华,陈慧华,黄汉生,杨兰平,李建安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单一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论文_贾燕华,陈慧华,黄汉生,杨兰平,李建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