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9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44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后止血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研究组出血量是(81.64±16.83)mL,明显低于对照组(147.82±13.56)mL,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是92.31%,总满意度是96.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7.27%、84.09%,P<0.05。结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取全面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出血状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宫缩乏力;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孕妇产后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在造成产后出血众多原因中,宫缩乏力是最主要因素。发生出血时,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控制,将会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有研究表明,产后出血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降低出血发生率。基于此,我院对5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并与接受常规护理对策的44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以研究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9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44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订同意书。研究组年龄21~38岁,平均(27.53±2.12)岁,孕周36~40周,平均(38.76±1.25)周;对照组年龄23~40岁,平均(28.14±1.96)岁,孕周37~41周,平均(38.95±1.37)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全面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有:①健康教育:产前多与产妇沟通,并向产妇介绍分娩流程,以及分娩期间需注意的事项,告知产妇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指导其正确呼吸方法,并适当给予缩宫素,提升宫缩能力,降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②心理干预:分娩前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找出其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其树立分娩信心,缓解不良情绪;产妇分娩过程中也要不断给予鼓励、安慰,稳定其情绪;产后要向产妇介绍一些和新生儿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使其保持愉悦心情;③产后出血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其静脉压、流血量以及血液颜色,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患者呼吸、血压、脉搏、出血量等,以便及时发现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给予处理对策;发生产后出血时要及时按摩子宫,并遵医嘱给予宫缩剂进行止血治疗,如出现休克立即输血以补充血容量;④外阴护理:产后出血易使产妇外阴黏附血迹,滋生细菌,引发尿道感染,所以需加强对产妇外阴护理,帮助其清洁外阴血迹,给予抗生素治疗,以防感染;⑤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吃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后止血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止血效果评定标准:护理后,产妇出血得到控制,宫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视为显效;护理后产妇出血量明显减少,宫缩能力有所提升视为有效;护理后产妇出血未得到控制且宫缩能力未改善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方式评价护理满意度,共四个标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率描述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出血量
护理前,两组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研究组出血量明显低于护理前以及对照组护理后,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出血量n( ±s)(mL)
2.2 比较两组止血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总有效率是92.31%,总满意度是96.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7.27%、84.09%,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n(%)
3、讨论
产后出血即产妇娩出胎儿后24h内子宫出血量在500ml以上,迅速、大量出血易引发失血性休克,若不能及时控制易引起肾衰竭,出现DIC;长时间失血还会导致脑垂体坏死,进而引发席汉综合症。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子宫轮廓不清、阴道大量出血以及子宫底较高等,而残留胎盘、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软产道损伤等都会导致产后出血,但宫缩乏力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临床上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较多,但是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并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而高质量、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对产妇身体状况的改善、减少其产后出血量、提高止血及护理效果、促进宫缩能力的提升及产后康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为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情况发生,护理人员需做好产前教育与护理工作,产妇分娩过程中帮助其放松心情、多给与鼓励以减少其紧张情绪,产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预防出血发生并制定应急对策,帮助患者做好防感染护理工作,以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本研究中,通过对研究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研究组出血量是(81.64±16.83)mL,明显低于对照组(147.82±13.56)mL,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是92.31%,总满意度是96.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7.27%、84.09%,P<0.05。由此说明,与常规护理相比,全面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且患者满意度比较高。
综上所述,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取全面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出血状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燕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02):156-157.
[2]胡晓霁.整体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应用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0):132+136.
[3]谢长芸.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产后康复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9):2658-2660
论文作者:刘燕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产后论文; 患者论文; 乏力论文; 产妇论文; 宫缩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