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谈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创新论文,两个论文,战略论文,领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是要把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上述指示对于当前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依靠技术创新是实现“两个转变”的一种战略思路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九五”时期和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关键是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极其重要。
1.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是建立新型科技体制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从总体上看,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机制还未完全形成,正如江总书记所指出的:“如何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仍是我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
技术创新是将科技与经济作为一个系统、通过技术变革促进经济发展的系统思路。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问题,“实现以国内为主,真正使民族工业的发展建立在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基础上”提供支撑和保证。建立和完善这种体系和机制,是建立新型科技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技术创新是一种技术经济实践活动。一方面,它是市场经济推动的结果,需要有适宜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对生产条件、要素和组织的创新,建立起配置合理、效能最高的生产经营系统。这些创新,本身就包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某些内容。特别是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对于确立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主体地位、理顺与优化企业产权关系、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在内的市场关系,提高市场运营效率,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都有着极其重要和直接的意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创新是实现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资源配置最优化目标的有效手段和主要途径,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
2.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维持着。一方面,要认识到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和必经阶段,同时也为经济增长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这种高投入、低产出、高速度、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要实现这种转变,一靠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二靠改善投入要素的质量;三靠提高经济运行系统的效能与效率。而要做到这些,必须依靠产品、工艺、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以及人员素质的提高。
二、推动技术创新的主要思路
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应该明确推动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战略思想指引下,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依靠、面向、攀高峰”的方针,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总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密切合作,组织协调科技力量,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推进产学研的进一步结合;立足于关键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机制、创新能力的建设,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其次,在技术创新的推进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如下几个原则:
1.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围绕经济发展目标,在发展过程中深化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促进发展。一方面,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科技体制结构调整和人才分流,建立有利于创新的体系和机制;另一方面,要贯彻“三改一加强”思想,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广泛合理利用各方面科技资源的新机制。
2.坚持从源头上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在创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技术创新链中的诸环节要采用“并行”工作思路;在项目的实施方式上,要加强组织协调,推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在组织体系上,要通过各方面组织协调和协作配合,力争做到资源共用、信息共享、工作集成;在政策环境上,要创造有利于实现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条件。
3.坚持宏观管理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各行业和地方,必须从以项目管理为主,转向以促进行业、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宏观管理上去。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合理配置全社会有限资源以及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
4.坚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自主研究开发相结合。一方面,要注重引进关键和先进技术,集成国内科技力量,进行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发展民族工业,进一步探索在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国内自主开发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新的有效形式,提高自主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
5.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在推进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抓住对整个经济有带动作用的关键产业,从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建设上取得突破。
三、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科技界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八五期间,我国科技工作成就斐然。一是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据初步统计,“八五”期间共取得国家级成果15000余项, 省部级成果15万余项。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批关键技术问题,如农业方面培育出了300多个农作物高产优质新品种;高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 研制成功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程控交换设备,其主要性能指标达到或接近90年代国际水平;科技成果的转化取得显著成绩。CAD、EDI、CIMS等在一大批企业、设计单位和一些重要部门得到应用,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二是在改革中应运而生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民营科技企业等技术创新园区和机构迅速发展,生机勃勃, 已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重要一翼。 如已验收的2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年来,向620多家企业输送了近300 项工程化技术。三是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有力地推动了科研机构的调整和人才分流。全国4800个科研院所中,有1400多个与企业建立了多种合作关系,有600多个参加或成为行业的技术中心,700多个与企业建立了定向的联合开发关系,研究院所自办企业数发展到5000个,部分院所已转为科技型企业,200多个研究院所获得对外贸易权。目前,85 %以上的科技人员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上述这些成绩,为推动关键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的建立、促进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将起到推动作用。
另外,国家科委在1994年初会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有关部委共同组织了集成电路、轿车、数控机床、软件、钢铁、程控交换机等6个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当前,要积极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条件。
1.加强领导,统一协调。技术创新本身就包含组织体系的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就需要各级经济、科技等部门的大力协同、密切合作,这种协调合作机制的完善与运行,对于技术创新能否顺利实现至关重要。
2.加强舆论宣传,提高技术创新意识。要加大技术创新理论和实践宣传的力度,取得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3.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强度。要建立全方位支持、多方投入的技术创新资金保障体系,实行国家、行业、地方与企业资金相匹配的投资方式,特别要通过激励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强度,逐步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要建立技术创新投资的风险和担保机制。
4.加速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一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企业家队伍;二是培养熟悉市场经济规律的技术人才;三是提高经营队伍素质,造就一大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营销人才队伍;四是加强职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人素质。
5.用好现行政策,加强政策、理论与实证的研究。近几年来,国家、地方、行业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一些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措施,要认真研究并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创新理论与配套政策的研究。
6.加强统计评估,规范企业和院所行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和院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企业和院所技术创新活动与能力的评估、统计等试点工作。同时,要注意总结试点经验,指导面上工作,使技术创新工作系统、规范、有序、健康地向前推进。
7.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创新起点。要充分利用我国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合理利用国外的人才、技术和资金条件,采用国际规范和标准,提高我国技术创新的起点。同时,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国际合作的新的有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