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其对于高空的安全防护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常见的为自动提升外防护架,但是一般的防护架在异形结构中难以施工,其要求节点更复杂,提升更困难。而本文将外防护架的主要构件进行深化改良,结合具体实施工程,在渐变结构和倾斜的外墙立面采用相应的变形节点,有效的确保的提升和防护安全,具有较大的参考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自动提升;异形防护架;可调变形架体
工程概况
西部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东大街,总建筑面积为29.3万平方米,由4栋超高层建筑组成,是集办公、商业、酒店、住宅四大功能于一体的超高层综合性建筑。1#主塔楼共56层,高度240.85m;2#银行楼共39层,高度169.95m;3#住宅楼共46层,高度148.10m;4#住宅楼共47层,高度149.55m。本工程为整体地下室,共5层,采用筏板基础。1#、2#楼为框架核心筒结构,结构造型复杂呈倾斜内收形式,外墙为玻璃幕墙;3#、4#楼为剪力墙结构,外墙为铝板幕墙。
1#主塔楼结构设计由八边形渐变成四边形的框架核心筒异形结构:其中东面、西面两直线边从地下5层到地上35层逐层往内有从118-48mm逐层减小的结构内收,合计每方向总计内收达3.5m;南面、北面二直线边从地下5层至地上35层逐层往内有从350-80mm逐层减小的结构内收,合计每方向内收达10m;四个角部斜边也逐层往内收15-85mm,并且从两端往中间内收逐层变短,在斜边中间逐层向内凹进去为不规则型。
该塔楼位于成都市东大街10-3号地块,北临东大街,西临磨坊街,东临清安街,南面为规划道路处,主体施工时外围防护特别重要,对高层施工升降平台使用要求及外侧、底部和异形结构大角处逐层密封防护要求极高,必须确保高空作业安全。四个大面结构外边线是大截面劲性混凝土柱子,施工升降平台爬升时与型钢外箍加强柱模的处理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每层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左右,主塔楼采用两台塔吊作为主体施工垂直运输主要设备,施工升降平台爬升过塔吊附臂的处理也是本工程重大难点。
施工升降平台设计与安装
2.1施工升降平台设计
本工程设计的施工升降平台必须为变化的,且架体变化和机位变化必须符合变化的结构外边线(变长或缩短),还要符合结构上、下边长及斜度的变化,这是斜向爬升架体设计的关键。需要统计8~35层的楼层各边线周长,找出变化规律和楼层变化角度,设计的导座附着处也需做成相应角度;根据楼层收缩变化规律设计升降平台每层的机位布置,确定平台斜向爬升的关键过渡层,包括斜向爬升转垂直爬升;结构外边的变长和缩短,设计可伸缩折叠架调整架体相接处的间隙变化;针对斜边中间逐层向内凹进去变为不规则情况时,设计定型钢制挂架。
高层施工升降平台结构主要由附墙导座、导轨主框架、架体折叠单元、提升、防坠、防倾、控制等系统组成。其中:附墙导座、导轨、提升、防坠、防倾、控制等系统同通用智能导座式升降脚手架一致;架体折叠单元由内外立杆、型钢脚手板、斜撑杆、剪刀撑杆、外侧钢丝防护网,外侧密目安全网、内挑翻板等组成,由工厂制作为定型构件并折叠起来以方便运输,现场打开即可迅速吊装就位。
5.2施工升降平台与物料平台之间的技术处理措施
1#塔楼共设置6个物料平台,物料平台与平台架体之间的技术处理措施:拆除一个2.4m折叠架架体单元下面二层脚手板和外侧防护钢丝网,在架体中间往二边分别按1.8m和2.5m每层各留二个孔径φ32的预留孔,然后安装附墙支座和自升降料台。施工升降平台折叠架拆除脚手板和外防护钢丝网的两个端部在架体内安装端部封网。
结束语
6.1超高层异形结构设计施工升降平台时注意事项
(1)防护平台设计加工前需仔细核对设计图纸,根据设计图纸每层的变化来布置机位、设计防护平台的加工尺寸;
(2)机位布置设计完毕,初步方案定稿后,要及时将施工升降平台安装、爬升荷载反馈给原图纸设计单位复核结构边梁等构件的承载力安全性,若不满足提请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修改加固周围外边线结构构件;
(3)根据异形结构尺寸及外边线变化情况确定爬升方法(如斜向爬升、斜向爬升过渡层、斜向爬升转垂直爬升等关键节点设计);
(4)根据异形结构每层的变化情况确定转角、异形大角部、楼层边及防护架体外边的封闭技术措施;
(5)机位和导轨布置考虑与结构边的柱子等结构构件的距离,如距离尺寸太小,当柱子支完模板后会发生与机位导轨相碰现象,必须调整机位与导轨的位置;
(6)提前把平台爬升和塔吊附臂顶升的关系理出来并确定对应技术措施,避免爬升过程中出现二者冲突现象;
(7)提前将平台与物料平台位置、外用施工电梯等等设备的关系标注出来及确定对应的技术措施;(8)严格按照设计的防护平台方案预留预埋以便保证后续施工升降平台的吊安装顺利进行。
6.2超高层施工升降平台的优势体现
超高层异形结构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优化设计并采取对应技术措施的前提下,本工程采用施工升降平台斜向爬升和垂直爬升相结合的方法完全代替传统搭设脚手架防护,应用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大明显优势:
(1)极大改善了作业环境,临边作业犹如室内一般;
(2)消除了危险脚手架的搭设拆除作业;
(3)加快了主体施工进度,不占用塔吊提高了其他工序工效;
(4)全封闭,有效防止高空坠落事故和火灾事故,安全可靠、管理省心,提升了工地形象。
(5)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材料进出少,数量丢失少。
参考文献:
[1] 歧加宽 印杰 施金健.施工升降平台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2(11):39-41
论文作者:禹航,周金成,周睿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平台论文; 结构论文; 防护论文; 机位论文; 异形论文; 塔楼论文; 导轨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