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经济相关部门的现状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相关部门论文,新经济论文,现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概况与分析
国际上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有OECD按技术密集度提出的产业类别和美国人口普查署在国际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基础上制定的ATP(Advanced Technology Products)产品分类体系,即按R&D总经费占总产值的比重、直接R&D经费占总产值的比重和直接R&D经费占增加值的比重这三项指标来衡量。我国界定高新技术产业的衡量标准即采用上述国际标准,将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品制造业确定为高新技术产业。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界定的高新技术产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这两大类都属当前我们所讨论的新经济的产业范围。
我国政府为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采取了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实施国家科技计划的战略措施。自1985年在深圳市建立了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到1999年,已相继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些开发区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所有中国大陆省市,大体有1/2分布在中心城市或省会城市,1/4在工业城市,1/4在沿海城市。
表1 1993~199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概况
资料来源:《1999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集中化与经济的区域布局特征基本是一致的,即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省市。产业集中化的特征也表现的比较明显,中国电信支配着通讯市场,上海和西安的两家飞机制造公司是中国民用飞机的生产基地;联想和方正公司在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开始取得寡占地位;长虹、TCL、康佳、创维等四大厂家占有70%以上的电视机市场。
199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5881.4亿元和1335.6亿元,比1993年的1875.2亿元和538.6亿元增长了数倍,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4.4%和19.9%。另据作者测算,1999年,我国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9479.3亿元和2267.8亿元,2000年分别达到11848.7亿元和2633.5亿元。
在高新技术产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显示出极快的增长速度,显示了新经济产业的旺盛生命力。1993~1998年,这两个部门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55.3%和23.4%;医药品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则为15.6%和12.5%。不同速率的增长导致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的结构变化。1993年按产值的绝对额来排位,依次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其产值比重分别为54.2%、25.2%、12.9%、7.7%;而到1998年,医药品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制造业已后退至第三、四位,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上升到第二位,比重分别为55.3%、23.4%、15.6%、5.7%。1999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企业数达到4289个,工业总产值达到5831亿元,工业增加值为1348亿元。
从1993年开始,我国参照美国ATP产品的分类体系,统计高技术产品进出口额,这些产品包括237类产品,涉及到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设计技术、航天航空技术、武器技术和核技术等10个技术领域。1993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不过50亿美元,到200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370亿美元,增长了6.4倍;与上年相比,增长50%,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14.8%。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也从1993年的160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525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39.7%,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23.3%。
表2
1998~200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数据
1998
1999
2000
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亿元)5581.4
9479.3
11848.7
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亿元)1335.6
2267.8
2633.5
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4.7
7.4
8.4
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1.7
2.76
2.97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亿美元) 210 246.6
370
占总出口比重(%) 11.4 12.65
14.85
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亿美元) 290 375.8
525
占总进口比重(%) 20.7 22.68
23.3
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差额(亿美元)
-80
-129.2
-155
资料来源:高新技术总产值、增加值和2000年GDP为作者测算,其余引自《中国统计年鉴》和《海关统计》。
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占国民经济比重仍较低。从表2可看出,1998年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4.7%,2000年也才达到8.4%,占GDP的比重也很低,1993~1997年一直徘徊在1.5%左右,1998年才上升到1.7%,2000年为2.97%。
第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只达到1.5%左右,而1991年美国为3.1%,日本为4.6%,德国为4%,英国为3.4%。
第三,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始终处于逆差状态。尽管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进口增长速度,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出口大幅度下降时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但1998~2000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额从80亿美元扩大到155亿美元。说明目前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仍然是为扩大世界市场作出贡献。
第四,目前,我国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链条中的相对优势仍很弱。在开放经济和国际产业内分工的条件下,高新技术产品往往是多国生产,多国籍产品。其产业链既包括了技术密集的生产环节,也包括了技术不密集甚至仅仅是劳动密集的生产环节;发展中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国际化生产中往往只能占据技术不密集的生产环节。就这些生产环节而言,其研发投入比重可能低于其产品或产业的标准比重;虽然其产业或其最终产品归类于高新技术产业或产品,但我国进行的生产环节及其中间产品可能技术并不先进,附加值也不高。20世纪90年代初,OECD成员国在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品制造业中的R&D的比重分别为36.3%、30.5%、18.7%、21.6%;而直到1996年,中国在这四个产业中的R&D的比重分别才达到13.3%、3.6%、0.7%和3.8%。
二、“九五”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十五”前景
“九五”期间,我国信息设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年增长率持续保持在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的3倍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含软件业)总产值由1995年的2457亿元提高到1999年的7782亿元;通信业务总量由1995年的989亿元提高到1999年的2113亿元。在信息产业发展中,我国正在从低端消费类产品生产为主的国家,向以高技术含量的投资品类产品生产为主的国家转变。据世界信息技术与服务联盟的报告称,1992年中国只占世界信息与通信技术市场的0.6%,1999年已上升到2.3%,跃居全球第八位。
程控交换机是“九五”期间我国在信息技术设备制造方面实现突破的关键性产品。1998年我国电信公网新装备的程控交换机,国产设备占领了98%的市场,其中我国自主开发的机型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1999年,我国多家公司生产的路由器产品(网络的关键设备)出现在市场上,这也是我国信息设备制造的另一个突破。
在移动通讯设备生产方面,通过引进国外投资,建立了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等一系列中外合资企业,大大增加了国内供给并促进了国内生产,合资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以上。在移动通信的技术方面,除引进国外技术外,还自主开发了第一个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即TD-SCDMA技术,它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是中国大唐公司研制的成果。2000年5月,国际电联正式将该技术列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标准。
“九五”期间与程控交换机并列为突破性的另一关键产品是计算机。1996年,以“联想”为代表的国产计算机首次成为我国市场上市场占有率领先的国产品牌,1998年我国自主品牌的微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72%,并使国外品牌机首次出现了负增长。1998年,在国内电子百强企业排行中,彩电企业头一次失去了第一的位置。投资类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超越了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目前,我国已经能够生产除CPU等核心部件之外的所有的电脑部件,这些零部件还用在各种品牌的外国电脑中。在大型机方面,“八五”末期研制的曙光1000型的峰值达到了每秒25亿次,实际运算速度超过10亿次浮点运算。而“九五”末期研制的“神威1”的峰值运算速度为每秒3840亿浮点结果。在世界已投入商业运行的前500台高性能计算机中排名第48位,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软件产业也取得较快发展。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发展软件的经验,自1990年开始建设软件园区。到1999年底,已建成沈阳东软园、成都西部园、长沙创智园、济南齐鲁园、北京园、天津华苑园、湖北武汉园、杭州园等14个软件园区,5000多个企业。据统计,从1991年到1999年全国软件销售额从4.6亿元增长到176亿元。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国软件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如果将信息服务纳入软件的统计,我国软件市场的规模1999年达到了414.5亿元,同比增长27.5%。
到2000年底,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20.1%,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39%,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6.7%,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到85%,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用户分别达到1.44亿户和8526万户,数据及多媒体通信用户近600万户。固定通信网与移动通信网的规模分别居世界第二和第三位。
尽管如此,但目前我国信息产业的现状仍然表现为两个明显的特征,即新技术基本靠引进,生产新产品主要靠合资企业生产。在硬件方面,国内自主研制开发和生产新产品的能力还很弱。在软件业方面,也只能开发中文环境支持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产品,如中文环境、电子排版系统、CAD软件、财务软件、教育软件、MIS软件及软件开发工具等产品,而在操作系统软件和数据库等核心软件领域基本还不敢问津。
据估计,2000年我国信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以上,而“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的产值要达到2万亿元。由此将使信息产业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支柱产业。要实现这个目标,年增长速度要超过20%;工业增加值要达到2500亿~2800亿元,年均增长率是19%。出口额要达到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到2005年,主要产品的产量是:集成电路200亿块,微型计算机1800万台,移动通讯手机4000万部,彩色电视机4000万部,电子元器件4000亿只,软件和服务产值2200亿元,全国电话普及率要达到22%,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2.3亿,移动通讯用户数达到1.6亿,普及率达到12%。到2005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约在5%左右。
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的规划,“十五”期间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是8个方面:一是集成电路。除集成电路设计,还要鼓励建立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二是电子元器件。三是通信产品。重点是三类通信产品:移动通信、光通信、接入设备。四是计算机与网络产品,其中包括计算机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五是数字视听产品,这主要是指新式数字产品。六是电子设备专用仪器。七是应用电子产品,主要是结合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开发出有关的适用性产品。八是软件。
三、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国际互联网从1994年进入我国,1996年我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以网络产业为主要特点的新经济浪潮的兴起。此后国家陆续建立了一系列网络工程,如“金桥”、“金关”、“金卡”、“金税”等,在短短三四年间,我国陆续建起了300多家ISP公司,1000多家ICP公司。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到2000年底,我国上网计算机已达892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141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751万台;我国上网用户约2250万人,其中专线上网用户人数约364万;CN下注册的域名总数为122099个,WWW站点数(包括CN、COM、MET、ORG下的网站)约245405个,我国国际线路的总容量为2799M。我国因特网的应用正从一般的信息浏览,向更具有创造价值的网络经济方向发展。
1997年电子商务传入中国,首先由信息技术界和相关媒体引入和宣传E-C概念,并由“中国商品订货系统”拉开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序幕。开始起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后来扩大至各大中城市。1997年国内上网用户约60万。1998年底,我国上网用户已达210万,电子商务网站达100多家,网上交易额为1亿元。1999年,互联网进一步普及,上网用户达430万,网上交易达2亿元,支付形式包括网上在线支付和货到付款。2000年初,上网人数达890万人,接近电子商务规模化人数——1000万,并建立了4万家网站,网上商店达700多家。据预测,200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可达8亿元。2002年,交易额可达100亿元,进入快速增长期。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涉及图书、软件出售、旅店、旅游、机票、火车票预订、房地产交易、医疗预约、网上拍卖、电子商城、网上证券交易等等。我国邮政也加盟电子商务,专门的配送业应运而生。专家们认为,从2000年至2004年将是各种行业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时期。其先后顺序大致是:金融银行业、航空业、公共服务业、汽车业、石油化工业、造船业、仓储业、医药业、重型工业、食品工业、办公产品业、建筑业等。
电子商务的实施需要银行的网上支付。1999年初,国家有关部门成立CA(认证机构)工程项目组;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招行、深圳发行、广州发行、光大行、华夏行、中信行和民生行等12家商业银行共建国家金融认证中心(CA)。到1999年底,银行信用卡发卡量达1.02亿张,支持用卡结算的商户为14.6万家。近3年来,参加电子商务的个人用户达200万,企业、商业部门达20万。自1998年4月至2000年3月,农行、工行、招行、浦东行、建行先后开通单一城市和异城结算的网上银行服务业务,并且取得CA国际认证机构的认可,可发放电子证书,24小时以内到账结算。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网上支付结算打下了技术和金融基础。
我国的电子商务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上经历了与美国相似的过程,初期盲目发展网站公司,以为靠网站本身的信息就能赢利;大多数企业盲目上网,但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开展网上交易。目前,多数外贸企业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但实现内部联网的却只有一半左右。许多企业把电子商务仅仅理解为在某个网站注册一个宣传和采购网页,表现为典型的无需求市场行为。2000年经历了美国网络泡沫的幻灭,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理性思维明显增强,战略转变开始实行。从电子商务需要建立配送体系中认识到,商务网站不能建立在沙滩上,商务网站应当依托传统产业进军电子商务。现在人们开始看清电子商务正在经历一个转变期,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融合。网络经济依托传统产业,又引导和带动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除了商务网站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以外,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面临如何建立商品配送体系、加快建设银行信用基础设施、普及银行信用工具、建立银行信用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电子商务发展的软件环境包括安全问题、法律保障问题、人们的观念转变问题等都还需进一步解决。
四、互联网应用与媒体产业发展问题的讨论
当前国际上正在讨论21世纪的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将会怎样。科学家认为21世纪的互联网应用将以“宽频带革命”拉开帷幕。宽频带不仅是互联网的高速化,它将改变网络结构本身,改变利用终端。届时,信息机器的主角不是个人电脑,也许是数字电视机。
对通信来说,大容量、高速化是永久性课题。个人电脑最初的调制解调器的速度是每秒300比特,后来逐步发展为33千比特,56、64和128千比特。宽频带将使现在的千比特的传送能力变成兆比特,如果每秒的传送能力达到6兆比特至7兆比特,那么在电脑上就可以像电视一样地传送活动画面。如果利用连接数字电视线路的闲置空间,那就很容易阅读互联网的网页或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甚至用手机都能实现这些功能。如果进一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那么让数字电视拥有语言的文字处理机的功能也并不困难。因此,人们在讨论:是提高个人电脑的功能,使其可以处理活动画面,还是让电视拥有处理信息的功能,这两者哪一个离宽频带的时代的距离更近呢?这个问题的讨论和争论,在国际产业界表现为电脑制造商利益集团与家用电器利益集团两者争夺处理信息核心技术的竞争。如果宽频带革命引起了以电视机为中心的网络变革,那么这将改变不同产业和不同国家的竞争优势。这个讨论也已经影响到我国,但是这个讨论在我国就要困难一些。因为我国的产业分类中还没有娱乐业,当然更没有媒体产业,电视广播是按照意识形态宣传规则加以管理的;因此,我国在互联网应用发展上如何迎接宽频带网络革命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
从2001年2月27日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和中国广播电视系统的专家组成“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将不定期地系统讨论我国互联网发展和媒体产业问题。这个论坛讨论的问题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一是中国互联网络应用发展的技术基础如何从窄频带转变为宽频带。国际互联网已发展成为用宽带传送信息,中国8个与国际互联网接口的网站虽也能够用宽带接入信息,但国内的传送主干线仍是窄带技术,从而影响了信息传送的速度、容量,限制了互联网应用的多种功能;同时使成本提高,价格对用户不利。如何发展中国互联网的技术基础设施?被称为中国宽带巨人的有线电视网络能否成为改造互联网技术基础设施的现有资源和力量?二是以有线电视为中心的网络,其宽带的闲置空间能否用在互联网上发送和接受文字信息,这个问题并不主要是技术问题,而主要是管理体制问题。有线电视网络能否通过经营增值通信服务,进而利用互联网和数字电视选择不同画面和资料的电视节目,使互联网与有线电视结合成为新兴的媒体产业。三是中国互联网络商业化以后的市场结构,其竞争与规制的合理安排是什么?目前,中国互联网市场形成七星捧月,中国电信独占鳌头的局面,是否就是合理的竞争格局,在此基础上能否形成合理、有效的制度性规范?在引入外资竞争的挑战面前,如何使国内的竞争格局和强度更有效地适应和对付未来的国际竞争。四是随着宽频带技术的引入,电信服务和大众传媒服务的整合,新的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都将使互联网发展中的信息安全,不同国家与不同社会制度的政治与道德规范问题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从政府的着眼点来看,我国互联网络媒体的发展,不仅涉及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也是一项重大的公共政策,而且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大政策问题。
五、总结与展望
未来5~1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将会有一个更大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增长极。在增长速度上,过去10年我国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在10%左右,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则达到20%以上,未来5年,估计我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可保持1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仍可超过20%。到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10%左右,在我国工业部门以及整个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位置。
在高新技术产业内部,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将发展更快;相对而言,航空航天制造业和医药品制造业将发展较慢,预计到2005年信息产业将占整个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80%。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标志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今后5年,信息产业也将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市场规模比2000年翻一番,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到2010年,中国将以信息产业市场规模翻两番来保证国民经济翻一番目标的实现。
未来信息产业将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采用密集波分复用,第三代移动通信及IP等先进技术,实现网络的平滑过渡与升级换代,使其逐步演进成为一个融语音、数据、图像为一体,超大容量、灵活高效、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宽带高速信息网。到2010年,固定和移动电话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用户达到5亿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40%。
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全面推进企业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同时健全和完善符合电子商务要求的商品配送体系,建立网上资金支付系统,进一步改善电子商务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电子商务也将融入国际电子商务市场,跨国网络公司将纷纷进军国内市场,一方面它们将带来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也将使竞争加剧,一批既无客流基础也无物流基础的网站公司和一批定位相近、内容趋同的没有特色的网站将被淘汰。这种趋势同时为我国厂商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特别是给大批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奋起赶超的广阔空间和平等竞争的跑道。
网络媒体产业的发展将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与监督管理下起步。首先是要利用有线电视网络的宽带技术,允许有线电视网络介入电信增值服务,从而进一步打破电信业务的垄断格局,形成国内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政策法规和市场竞争环境。完善市场准入和互联互通规则,建立科学合理的通信资费机制、通信服务补偿机制和通信资源有偿机制。进而在新的电视网络革命中,开拓有线电视网络的新功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电视媒体产业,使之成为新经济产业的组成部分。
标签:电子商务论文; 新经济论文; 中国现状论文; 互联网产业论文; 电子商务环境论文; 电子信息论文; 增长速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