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网上证券交易发展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陈凯麟[1](2018)在《我国证券公司的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21世纪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为证券公司传统证券业务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尤其是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在证券行业的迅速渗透与融合,使得互联网证券业务的出现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灵活便捷的服务与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也拓展了传统证券业务的深度与广度,缩短了人们在时空上的差距,减少信息了信息不对称性,并成为各证券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当然,互联网证券业务的发展也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捷的同时,其风险的复杂性及扩散性也不容小觑,从近几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屡屡公布的关于证券公司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案例事件就可见一斑。互联网证券业务高度依赖于信息技术,这种特点使得证券公司无法再继续沿用传统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其进行风险管理,我国证券监管机构也无法再沿用现有对传统证券业务的监管模式对其进行监管。因此,互联网证券业务给证券监管机构以及证券公司自身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其风险管理研究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与殷切的希望。本研究首先通过大量的阅读就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通过文献综述梳理清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由于互联网证券业务属于快速发展的创新业务,其受传统证券的路径依赖,在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行业层面的监管政策、以及证券公司自身层面的风险防范措施问题也尤为突出。为避免上述问题,如何能有效地做好我国证券公司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也是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所在。然后,本研究通过介绍风险理论、风险管理理论、证券风险管理理论以及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理论等基础理论内容,对本研究所使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下文的撰写做好理论铺垫;通过对比互联网证券业务与传统证券业务各自的特点,阐明了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内涵、特征及其特殊性。通过对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现状的详述,重点介绍了互联网证券业务目前采用的COSO-ERM整合的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体系;随后通过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地区)先进的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经验,分析并揭示了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在互联网证券业务方面的风险管理问题与现状。其次,本研究就对我国证券公司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目的在于如何加强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首先,通过对美国COSO内部控制理论与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框架、以及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发布的一些关于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规范性文件的研究分析,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尝试对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进行提炼,这也是本研究最核心及最关键的内容,本人从中提炼出了影响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的六大关键影响因素。而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的具体影响提出了十三项假设。通过调查问卷的设计、样本的收集和整理,经信度与效度分析后剔除不适用的测度指标后,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本研究所提出的十三项假设相关性检验。经过检验,相应变量及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满足要求,且假设条件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由此本研究中的六个关键影响因素均已全部找到并通过检验。随后,为研究六大关键影响因素是以何种方式对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进行影响的问题,本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与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等方法,对关键影响因素对于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的作用机理模型进行了构建和检验,通过得出的回归系数来揭示关键影响因素对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的影响程度。本研究运用上述两种分析法,就关键影响因素对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的作用机理模型的检验结果是一致的。根据实证的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市场监管、风险管理理念、公司高层监督、技术管理控制、法律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管理这六项因素组成了影响互联网证券业务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中公司高层监督、技术管理控制、法律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管理这四项因素对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起到直接的助推作用,而金融市场监管与风险管理理念这两项因素通过上述四项因素间接作用于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此外,本研究创新性地以互联网证券业务交易量为监控对象,根据交易量的异常情况来判断互联网证券业务是否需要采取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由此构建了贝叶斯风险决策推断模型。同时,以无锡地区国联证券的互联网证券交易量为研究对象进行举例模拟分析,判断其交易量是否落在正常的变化区间内。如发现有异常的,应尽快查找相关风险原因,且应适当加强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控。最后,本研究认为应针对互联网证券业务来积极建立双维度风险预警系统;同时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证券公司自身层面提出了构建宏观风险管理立体框架的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政策建议,并提出从高层管理手段、技术手段、法律手段、声誉手段等微观层面的措施建议来加强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此外,通过先前的研究发现,技术管理控制为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中影响程度最大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就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构建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与建议,以期能为之后我国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做好指导效用。
蔡明阳[2](2017)在《互联网环境下A证券公司网上证券运营模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国内证券市场近些年的发展状况来看,证券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但是行业内的竞争程度不断加强,各证券公司为扩展市场经营范围,都选择减小佣金,一味依靠价格进行竞争,业务同质化所导致的问题不断涌现。各公司应尽快采取措施避免价格战,努力改进现行的证券业务经营方式。当下众多券商已经统一达成通借助网络运营模式,为受众提供差异化、低成本的服务,同时夯实自身实力。本文立足于互联网与证券行业的发展趋势,以A证券公司为研究突破口,结合传播营销理论、五力模型以及调查研究等,深入地研究了A证券公司网上证券运营模式。此外,本文就A证券公司应用系统同质化、金融产品和渠道单一化、以及价值链增值不足这三个方面分别给出了科学的改进方案,且希望建立网上证券运营模式选择模型,解秘中小证券公司成功开展网络运营模式的关键。本文重点解析了网上证券运营模式的内外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基于运营模式,构建选择模型,同时结合客户调查、访谈等方法进一步验证了A证券网具有调整运营模式的特点。最后提出了网上证券优化方案实施的三大策略,首先施行多渠道策略,充分融合网络与现场的优势;其次构建A证券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最后推行差异化IT基础平台。
黄晶煌[3](2014)在《浅析网上证券交易技术风险的承担规则》文中研究表明网上证券交易是通过互联网参与证券交易的一种模式,其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风险极大影响证券交易的进行,这些风险的承担需要立法进行妥善分配。不过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对此进行明确合理的规定,而学界中存在公平责任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但这两种学说均存在一定不足,无法实质公平地分配网上证券交易技术风险的承担。本文认为法律应当规定委托合同包含网络券商承担更多技术风险,设置实质公平的风险承担规则,以促进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的进一步发展。
肖云,吴剑东[4](2013)在《网上证券交易模式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文中认为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通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促进了网络技术在证券行业的不断渗透,证券市场的电子联网成为了必然趋势,具有高效率、便捷、低成本、覆盖范围广、突破时空限制等特点的网上证券交易日益成为证券交易的主要形式。本文研究了网上证券交易的现状发展,对我国现有网上证券交易模式进行分析,并从券商经营模式、经纪服务模式、技术平台等方面分析网上证券交易模式未来发展的趋势。
王军[5](2013)在《网上证券交易风险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上证券交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首先对网上证券交易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次指出目前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消除网上证券交易风险和完善网上证券监管制度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姜烨[6](2011)在《网上证券交易的法律监管》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证券交易成为一种全新的证券交易方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并且成为证券业进-步发展的重要方向。网上证券交易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突破时空限制等优点吸引了众多投资者,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上证券交易在给投资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诸多风险,比如交易风险、信息风险、资金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等其他风险,这些都给世界各国证券监管机构提出了难题。我国网上证券交易发展至今也就不过十年左右的历史,由于现有的证券监管体系产生在互联网大规模发展之前,因此,对网上证券交易的监管也仅有一些简单的暂行规定,对网上证券交易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有效地解决,这就迫使我们要尽快地完善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体系。鉴于此,笔者试图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制度,结合我国目前网上证券交易发展状况,就如何进行网上证券交易法律监管进行探讨。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指出对网上证券交易监管进行研究的必要性。第二部分:网上证券交易概述。从网上证券交易的概念入手,分析网上证券交易的优势和风险。第三部分:网上证券监管概述。提出网上证券交易监管的目标和原则,引人美国网上证券监管的经验介绍。第四部分:网上证券交易监管的内容。该部分从网上证券监管的主体和内容两方面对网上证券交易的法律监管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的立法。该部分分析了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的立法现状,并提出完善意见。
李茵[7](2011)在《网上证券交易监管制度探讨》文中指出网上证券交易作为证券交易方式在网络时代的革新方兴未艾,它在给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向传统的监管理念、监管技术和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然而,我国构建相应的监管体制的步伐却落后于网上证券交易如火如荼的发展现状,缺乏一部基本的法律来对网上证券交易进行规制,只见零散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对其作出不尽完善的规定,滞后、低层次、矛盾冲突、空白和交叉是在此领域内突出的立法问题,同时,法规的国际协调等细节也没有予以充分的考虑。证券交易法律的主要监管内容,无论是交易主体的监管、交易行为的监管,还是证券欺诈和跨国交易的监管,无一不在网络载体上演变出新的特点并产生新的问题。而我国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对目前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状况进行把握并考察其法律环境之外,还可以从美国的相关实践中获得启示,从填补法律法规的缺口,监管的重心偏移和具体监管制度的弹性安排等方面来理清构筑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机制的思路。完善我国的网上证券交易监管制度要以促进网上证券交易的有序发展、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保证证券市场的公平效率和透明运行为目标,遵循公平公开公正、保护投资者利益、安全与效率、科技创新、监管合作等相关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立法的科学性,构建完整的法律监督体系,建立高技术性的专业监管机构,促进各方面的合作与协调,以期网上证券交易能够在合理、科学的监管之下有序进行并蓬勃发展。
王连花[8](2009)在《我国网上证券交易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证券交易自身具有的特有优势使传统的股票交易逐步向网上证券交易方向发展。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交易手段,网上交易的发展趋势看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延续了2006年的牛市,投资者规模和交易规模双双呈现爆炸式增长,分别达到1.38亿户和45万亿元,同比增长76%和386%。2008年由于我国自身因素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网上证券交易出现萎靡状态,但网上证券交易蓬勃发展趋势不会改变。本文从网上证券交易的一般描述入手,界定了网上证券交易的定义、交易步骤及网上证券交易与传统证券交易方式相比具有的优势;接着分析了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现状,主要从发展历程、现行的商业模式及发展概况三个方面入手;接下来探讨了我国网上证券交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美韩两国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是比较典型的,尤其是美国的两个主要模式——美林模式和嘉信理财模式在全球都具有代表性,文章分析了其成功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推进我国网上证券交易进一步发展的各种因素,主要是从经济、技术、政策三方面分析;通过前面的分析,最后针对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提出了完善的具体对策。
郑旭[9](2007)在《银河证券网上交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证券的交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易方式由最开始的证券交易所通过专用卫星网与券商连接,投资者在券商的营业部通过填写买单、卖单或直接通过资金卡在交易机上买卖进行交易,转向利用Internet在网上进行交易。网上证券交易的实时性、准确性和高风险性决定了它必须利用当今较新的、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具有卓越的质量、高超的性能、可靠的稳定性和易扩充性的计算机设备。因此,我们把证券网上交易界定为利用Internet资源,获取证券的报价、市场行情分析,并通过Internet委托下单实施的实时交易。网上证券交易独有的信息、时空等竞争优势,使得其逐步取代传统的证券交易,成为全球金融证券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自网上证券交易业务在国内开展以来,虽不过十年时间,但此项业务已得到飞速发展。但从当前的形势看,随着证券经纪业务有条件浮动佣金制的实施,中国证券业全面的对外开放,证券业内券商的生存环境较之以前严重恶化,由于国家政策和制度的限制,目前国内各大券商争夺的焦点最终落脚到资讯服务深化和交易手段创新的竞争上来。银河证券是目前国内大型券商之一,网上交易业务一直保持了与市场同步发展,处于业内领先者的地位,但目前在市场推广、管理服务模式与信息安全体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为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笔者运用管理学、信息经济学和信息安全等相关知识,对银河证券网上交易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适合银河证券网上交易本身发展的解决方案。本文首先简述了网上证券交易的概念,分析了国内外网上交易的发展概况,然后运用信息经济学相关原理论述了网上证券交易的优势,及其对传统证券业的影响,目的是给出一个券商发展网上证券交易的全局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网上交易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的具体分析,运用管理学、信息经济学、网络金融等相关原理,结合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网上交易业务的实际案例,指出了目前银河证券发展网上交易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服务及管理、网络安全、交易系统网络优化等。针对这些问题,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信息安全体系、3-DNS技术提出如下的发展策略:提高认识、降低成本;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提升网络的优化性能并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最后,本文还探讨了上文所提方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侯贝贝[10](2007)在《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认为美国是网上证券交易最为发达的国家,其关于网上证券交易监管的法律规定庞大而详尽,现已形成一套日益完善的制度。本文拟对美国的网上证券监管法律制度进行系统研究,并以此为蓝本提出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本文从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的现状出发,首先从宏观角度切入,分析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制度的法律渊源体系;进而从微观角度切入,从主体监管和行为监管两方面分别介绍美国网上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的具体规定。其中主体监管包括对网上经纪商、网上证券交易系统、证券类网站的监管,行为监管包括对网上证券发行、网上信息披露和网上证券欺诈行为的监管。最后在分析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的相关规定,对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法律制度提出建立完善的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法律体系、建立完善的网上证券交易监控机制、加强投资者保护机制及加强与各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国际合作等四方面的完善建议。
二、中国网上证券交易发展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网上证券交易发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证券公司的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
1.5.1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1.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风险管理 |
2.1.1 风险的定义 |
2.1.2 风险的要素 |
2.1.3 风险管理的定义 |
2.1.4 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
2.1.5 风险评估的原理与主要方法 |
2.1.6 证券公司主要的风险管理工具与风险评估方法 |
2.2 传统证券业务风险管理 |
2.2.1 传统证券业务风险的定义、分类 |
2.2.2 传统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流程 |
2.3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 |
2.3.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的定义 |
2.3.2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分类 |
2.3.3 互联网证券业务与传统证券业务相比的新特点 |
2.3.4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流程 |
2.4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模式结构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1 国内外权威机构关于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框架 |
3.1.1 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关于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框架 |
3.1.2 美国COSO委员会关于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内部控制框架 |
3.1.3 中国证券业协会(SAC)关于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要素 |
3.1.4 基于ICOSO、COSO与SAC提炼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框架 |
3.2 国外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经验 |
3.2.1 国外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发展历程 |
3.2.2 国外证券公司监管环境 |
3.3 我国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
3.3.1 我国互联网证券业务的发展现状 |
3.3.2 国家层面对互联网证券业务相关的法律规范发布情况 |
3.3.3 行业监管层面对互联网证券业务的监管现状 |
3.3.4 证券公司自身层面对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现状 |
3.3.5 我国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
4.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与传统证券业务风险的区别 |
4.1.1 传统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特征 |
4.1.2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特征 |
4.1.3 互联网证券业务与传统证券业务风险的特点不同 |
4.1.4 互联网证券业务与传统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不同 |
4.2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架构分析 |
4.2.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识别 |
4.2.2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计量 |
4.2.3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控制 |
4.2.4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监测 |
4.2.5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预警 |
4.2.6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文化 |
4.3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 |
4.3.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方法 |
4.3.2 基于内部控制理论与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内容的识别 |
4.3.3 基于我国证券监管机构规范文件的识别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模型构建 |
5.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机理模型构建 |
5.1.1 互联网证券业务关键影响因素的释义 |
5.1.2 互联网证券业务关键影响因素假设条件提出 |
5.1.3 互联网证券业务关键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5.2 量表的设计 |
5.2.1 金融市场监管测度量表 |
5.2.2 风险管理理念测度最表 |
5.2.3 互联网证券业务公司高层监督测度量表 |
5.2.4 互联网证券业务技术管理控制测度量表 |
5.2.5 互联网证券业务法律风险管理测度量表 |
5.2.6 互联网证券业务声誉风险管理测度量表 |
5.2.7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识别测度量表 |
5.2.8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计量测度量表 |
5.2.9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控制测度量表 |
5.2.10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监测测度量表 |
5.2.1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预警测度量表 |
5.2.12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文化测度量表 |
5.3 问卷的设计 |
5.3.1 问卷内容设计 |
5.3.2 问卷预试与调整 |
5.4 数据分析工具及方法 |
5.4.1 信度分析法 |
5.4.2 效度分析法 |
5.4.3 相关分析法 |
5.4.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5.4.5 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实证检验 |
6.1 指标选取与数据收集 |
6.1.1 样本抽样对象及方法 |
6.1.2 调研的实施 |
6.1.3 问卷的回收和确认 |
6.2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量表检验 |
6.2.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各量表信度分析 |
6.2.2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各量表效度分析 |
6.3 研究变量基本情况分析与相关性分析 |
6.3.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动力源整体描述 |
6.3.2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关键影响因素变量整体描述 |
6.3.3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变量整体描述 |
6.3.4 互联网证券业务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
6.4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6.4.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结构方程模型建立 |
6.4.2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6.5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线性回归模型检验 |
6.5.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线性回归模型建立 |
6.5.2 JRJG&FXLN线性回归模型 |
6.5.3 JRJG&FXLN&KIF线性回归模型 |
6.5.4 JRJG&FXLN&KIF&RM线性回归模型 |
6.5.5 线性回归模型变量关系讨论 |
6.6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检验总结 |
6.6.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各量表题项说明 |
6.6.2 主要研究变量具体情况描述 |
6.6.3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受关键影响因素的影响 |
6.7 基于贝叶斯决策推断的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预警 |
6.7.1 贝叶斯决策的理论原理 |
6.7.2 贝叶斯决策风险推断模型 |
6.7.3 贝叶斯决策风险预警实际举例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我国证券公司的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对策与建议 |
7.1 构建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预警体系 |
7.1.1 证券公司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情况 |
7.1.2 建立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预警体系 |
7.2 构建宏观的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立体框架 |
7.2.1 国家层面政策措施 |
7.2.2 行业层面政策措施 |
7.2.3 证券公司自身层面措施 |
7.3 运用微观的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手段 |
7.3.1 基于高管层管理手段的管理 |
7.3.2 基于技术手段的管理 |
7.3.3 基于法律手段的管理 |
7.3.4 基于声誉手段的管理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附录二: 研究调查问卷 |
附录三: 抽样范围与抽样对象情况统计 |
致谢 |
(2)互联网环境下A证券公司网上证券运营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网上证券运营模式研究综述 |
1.2.1 技术演进角度的研究 |
1.2.2 产业价值链角度的研究 |
1.2.3 实现企业价值不同方式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运营模式的概念及理论 |
2.1.1 运营模式概念阐释 |
2.1.2 运营模式的关键要素 |
2.2 互联网交易环境下客户行为特点 |
2.3 价值链理论 |
第3章 A证券公司运营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A证券公司及其运营概况 |
3.1.1 A证券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
3.1.2 A证券公司网上证券运营现状 |
3.2 A证券公司当前网上证券运营模式的问题 |
3.2.1 系统同质化问题 |
3.2.2 渠道单一问题 |
3.2.3 价值链增值问题 |
3.3 A证券公司网上证券运营模式问题的原因 |
3.3.1 网上证券运营的差异性分析 |
3.3.2 网上证券渠道运营分析 |
3.3.3 网上证券虚拟价值链分析 |
第4章 A证券公司网上证券运营模式优化 |
4.1 网上证券不同运营模式分析 |
4.1.1 纯网上证券交易模式 |
4.1.2 网上证券与代理委托模式 |
4.1.3 轻现场与网上证券混合模式 |
4.1.4 重现场兼网上证券模式 |
4.2 A证券公司网上证券运营模式优化方案选择 |
4.2.1 影响网上证券运营模式关键因素 |
4.2.2 网上证券运营模式应对外部因素评价 |
4.3 A证券公司优化模式确认 |
4.3.1 专业人员业务访谈 |
4.3.2 A证券公司网上交易客户抽样调查 |
第5章 优化方案实施与评价 |
5.1 网上证券优化方案实施 |
5.1.1 实施现场与网络互补的多渠道策略 |
5.1.2 健全A证券公司客户关系管理 |
5.1.3 建设差异化IT基础平台 |
5.2 运营模型评估 |
5.2.1 评估指标选择 |
5.2.2 评估分析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网上证券运营模式影响因素访谈调研 |
附录B A证券公司网上交易客户抽样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 |
(6)网上证券交易的法律监管(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网上证券交易概述 |
第一节 网上证券交易的概念和特征 |
一、网上证券交易的概念 |
二、网上证券交易的特征 |
第二节 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现状 |
一、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现状 |
二、韩国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现状 |
三、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现状 |
第三节 网上证券交易的优势和风险分析 |
一、网上证券交易的优势分析 |
二、网上证券交易的风险分析 |
第二章 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概述 |
第一节 网上证券交易监管目标和原则 |
一、网上证券交易监管的目标 |
二、网上证券交易监管的原则 |
第二节 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经验 |
一、监管主体——SEC的权利 |
二、监管法律体系 |
第三章 网上证券交易监管的具体法律制度 |
第一节 对网上证券交易市场管理者的法律制度 |
一、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
二、证券交易所 |
第二节 对网上证券交易直接参与者的法律制度 |
一、网络券商 |
二、发行人 |
第三节 对网上证券交易辅助人的法律监管制度 |
一、证券投资咨询类网站 |
二、对网络BBS、论坛以及聊天室的监管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法律制度 |
第一节 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立法现状和问题 |
一、立法现状 |
二、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完善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法律制度 |
一、完善网上证券交易监管的立法思想 |
二、完善网上证券交易监管的立法途径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网上证券交易监管制度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1 网上证券交易监管及其法制现状分析 |
1.1 网上证券交易的风险及其对证券监管的法制需求 |
1.1.1 网上证券交易及其风险性 |
1.1.2 网上证券交易对证券监管的法制需求 |
1.2 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的法制现状 |
1.2.1 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的现行法律法规 |
1.2.2 我国网上证券交易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
2 网上证券交易监管的基本法律制度 |
2.1 网上证券交易主体监管制度 |
2.1.1 网络券商的监管制度 |
2.1.2 证券类网站的监管制度 |
2.2 网上证券交易行为监管制度 |
2.2.1 网上证券信息披露监管制度 |
2.2.2 网上证券委托监管制度 |
2.2.3 网上证券投资咨询监管制度 |
2.3 网上证券欺诈监管制度 |
2.3.1 网上证券欺诈的定义和特征 |
2.3.2 网上证券欺诈的监管问题 |
2.4 跨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制度 |
2.4.1 跨国网上证券交易的界定 |
2.4.2 跨国网上证券交易引发的法律监管问题 |
3 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制度及其借鉴 |
3.1 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机制考察 |
3.1.1 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的法律体系 |
3.1.2 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的主要监管机构 |
3.1.3 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的监管措施概述 |
3.2 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
3.2.1 法律法规的完善性 |
3.2.2 网上证券交易市场监管的重心 |
3.2.3 监管制度的弹性安排 |
4 完善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法律制度的思考 |
4.1 网上证券交易监管目标和原则的确立 |
4.1.1 网上证券交易监管的目标 |
4.1.2 网上证券交易监管的原则 |
4.2 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法律制度的建构 |
4.2.1 构建完整的法律监督体系 |
4.2.2 建立专门性、技术性的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机构 |
4.2.3 促进各方面的合作与协调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我国网上证券交易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网上证券交易的概述 |
第一节 网上证券交易的概念界定 |
一、网上证券交易的概念及步骤 |
二、网上证券交易的优势 |
三、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 |
第二节 网上证券交易对传统证券业的影响 |
一、网上证券交易对投资者的影响 |
二、网上证券交易对券商的影响 |
三、网上证券交易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
第二章 我国网上证券交易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网上证券交易发展的现状 |
一、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历程 |
二、我国现行网上证券交易的商业模式 |
三、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现状 |
第二节 现阶段我国网上证券交易存在的问题 |
一、网络安全受到威胁 |
二、网上证券交易的规模效益尚未形成 |
三、券商的服务营销尚待优化 |
四、监管还不完善 |
五、风险防范不到位 |
第三节 我国网上证券交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网上证券交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二、网上证券交易成本偏高 |
三、网上交易安全技术不先进 |
四、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不高 |
第三章 国外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及启示 |
第一节 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 |
一、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概况 |
二、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的特点 |
三、美国网上证券交易对我国的启示 |
第二节 韩国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 |
一、韩国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概况 |
二、韩国网上证券交易的特点及启示 |
第四章 进一步推动我国网上证券交易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一节 经济因素分析 |
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 |
二、证券市场日益成熟 |
第二节 技术因素分析 |
一、互联网在我国加速普及 |
二、网上证券交易手段多样化 |
第三节 政策因素分析 |
一、网上证券交易成本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推动 |
第五章 完善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的对策 |
第一节 健全网上证券交易的法律法规 |
一、规范网上证券交易的法律法规 |
二、加快网上证券交易的监管体制建设 |
第二节 加强网上证券交易的风险防范 |
一、加强防范网上证券交易的技术安全和管理 |
二、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 |
三、引入保险机制,保障投资者切身利益 |
第三节 加大对网上证券交易的监管 |
一、构建分工明确的监管队伍 |
二、加强对披露信息网站的监管力度 |
三、建立有效的券商管理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9)银河证券网上交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其组织 |
第2章 证券网上交易综述 |
2.1 证券网上交易概述 |
2.2 国内外证券网上交易的发展状况 |
2.2.1 网上交易在国外的发展 |
2.2.2 网上交易在中国的发展 |
2.2.3 国外网上交易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
2.3 网上交易的优势及对传统证券业的影响 |
2.3.1 网上交易的优势分析 |
2.3.2 网上交易对传统证券业的影响 |
第3章 银河证券网上交易的发展概况 |
3.1 银河证券网上交易发展历程及现状 |
3.2 银河证券网上交易的体系架构 |
3.2.1 银河证券网站的建设 |
3.2.2 银河证券网上交易系统框架及简单功能介绍 |
3.2.3 网上交易的网络硬件-易阳指 |
第4章 银河证券网上交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
4.1 社会问题 |
4.1.1 国家制度、企业制度、法律法规不健全 |
4.1.2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
4.1.3 网上交易市场推广力度不足 |
4.1.4 网上交易成本相对较高 |
4.2 网上交易券商的管理及服务问题 |
4.2.1 网上交易客户的管理 |
4.2.2 网上交易技术人员的培训 |
4.2.3 网上交易的信息服务 |
4.2.4 网上交易软件的通用性 |
4.3 网上交易的安全问题 |
4.3.1 物理及网络安全 |
4.3.2 身份认证及交易确认 |
4.3.3 信息安全 |
4.4 网上交易系统的网络优化问题 |
4.4.1 客户选择错误的行情和交易服务器 |
4.4.2 服务器的负载均衡问题 |
4.4.3 网上交易还要依托证券交易的有形网点 |
第5章 银河证券网上交易的发展对策 |
5.1 提高认识、降低成本 |
5.1.1 提高认识 |
5.1.2 降低交易成本 |
5.2 加强网上客户关系管理 |
5.2.1 对客户加以细分,采用不同的定位和策略 |
5.2.2 建立大客户的CRM系统 |
5.2.3 成立网上交易经济人 |
5.3 建立信息安全体系 |
5.3.1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
5.3.2 信息安全组织体系 |
5.3.3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
5.4 动态判断用户应选择的服务器 |
5.4.1 系统构成 |
5.4.2 工作流程 |
5.4.3 3-DNS算法 |
5.5 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
5.5.1 开展广泛有效的对外合作 |
5.5.2 引入保险机制,保障客户切身利益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成果及创新点总结 |
6.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1. 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现状 |
1.1 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 |
1.2 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的主要类型 |
2. 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制度的法律渊源体系分析 |
2.1 司法判例 |
2.2 基本法律 |
2.3 美国SEC制定的条例、规则 |
2.4 自律组织内部守则 |
3. 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的具体制度分析 |
3.1 美国网上证券交易法律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
3.2 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的主体监管制度 |
3.3 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的行为监管制度 |
4. 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
4.1 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 |
4.2 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中国网上证券交易发展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证券公司的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陈凯麟.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2]互联网环境下A证券公司网上证券运营模式优化研究[D]. 蔡明阳. 华侨大学, 2017(01)
- [3]浅析网上证券交易技术风险的承担规则[J]. 黄晶煌. 法制与社会, 2014(23)
- [4]网上证券交易模式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 肖云,吴剑东. 中国证券期货, 2013(07)
- [5]网上证券交易风险监管研究[J]. 王军. 商, 2013(14)
- [6]网上证券交易的法律监管[D]. 姜烨. 复旦大学, 2011(01)
- [7]网上证券交易监管制度探讨[D]. 李茵. 暨南大学, 2011(10)
- [8]我国网上证券交易发展问题研究[D]. 王连花. 新疆财经大学, 2009(S1)
- [9]银河证券网上交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郑旭. 东北财经大学, 2007(05)
- [10]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 侯贝贝. 暨南大学,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