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中医院 154100
【摘要】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是一种较为危险的疾病,脑梗死的患者半数以上抢救以后会出现面瘫、残疾、口齿不清等现象。脑梗死发病率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着重要关系,同时患者在一般伴随着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从这几年得研究情况下,脑梗死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本文通过研究中医护理干预常规联合护理的效果进行实验研究,证明中医护理在脑梗死康复治疗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中医干预治疗;脑梗死;康复治疗;实验
【中图分类号】R2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110-02
本文通过在某医院近三年的脑梗死患者40名中开展相应的实验,实验主要采取的方法为对比分析法,证明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在脑梗死的康复中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与常规治疗中区别。同时提出相应的中医干预治疗的新型治疗模式,对该治疗模式的治疗效果进行验证。预测实验结果中医干预常规护理的模式应该康复效果最好,因为借鉴了中医的推拿等理论,帮助病人活血化瘀,同时有兼顾了现有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的优点。实验结果证明猜想正确,中医护理手段干预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有着良好治疗的效果。具体实验步骤与实验数据如下:
1、实验的方法
1.1实验的样本
某医院从2012年至2016年的脑梗死患者中愿意参加治疗实验的40位患者。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其中一组是常规神经内科护理组;另一组为中医护理干涉结合神经内科护理组。每组分配20人。
常规组成员为男11名,女9名。平均的年龄为55.8岁。病程的平均数为19.4天
实验组成员为男12名,女8名。平均的年龄为55.9岁。病程的平均数为19.5天
根据这组之间得差异利用现在的科学统计法计算差异率为5%,因此选取的两组成员间相互接近,具有可比性,能够作为实验的素材。
1.2注意事项
40名脑梗死患者与其直系亲属同意本次实验,并签署治疗意向书。有本人签字,如果不能签字在本人同意下经过他人的公证下,委托直系亲属签署。另外当40位病患中在治疗期间出现了其他病症,如脏器功能下降等该患者排除在实验数据之外。
1.3实验方式
按照相应的分组对40名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按照相应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在常规护理中所要采取的措施有:为脑梗死患者塑造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同时有着舒适的居所,保障病床的被褥的整洁,有的患者大小便失禁,所以要帮助患者维持衣着的卫生以及被褥的感觉。同时保持病床的空气清新,光照良好,保持患者的愉快心情。为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增加与病患的交流,了解患者脑梗死的病发原因,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同时想患者讲述其他病患康复的案例,为疾病的康复工作打下信心。消除病人可能产生的自暴自弃的情绪,敦促病患进行康复质量。同时在患者饮食中注意,因为脑梗死与高血压、高血脂等有密切的关系。饮食以清淡和营养为主,要拒绝饮酒、禁食油腻高脂肪的食物。以免造成疾病的复发。同时帮助病患做好身体的清洁工作,尤其是口腔护理,口腔的不清洁会影响病患饮食和心情。对出现瘫痪的患者实现一定的康复训练,防止肌肉的不断萎缩。
研究组患者行中医护理干预、常规内科护理措施,内科护理方案同上,中医为辨证护理,包括:①辨证治疗。临床针对风痰阻络患者来说,需指导其服用中成药制剂,如:三七、银杏叶制剂;气虚血瘀患者可给予注射液滴注处理;阴虚风动患者可借助脉络宁药物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叮嘱患者使用甘草类漱口液漱口,用熬制的生姜水擦拭身体,以实现最终的解毒、散寒功效;②推拿和穴位按摩。临床穴位的推拿将合谷、内关、曲池、三阴交、风池、足三里、太冲等穴位为主,实施点按法,推拿适合在头面部、瘫痪肢体交替性使用,结合康复技术,对患者的病变肢体、关节运动行功能训练,初次训练,每小时一次,10min/次,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此外,还需根据患者的承受程度行关节运动处理,尽最大限度的带动患病肢体的运动。
1.4评定项目
临床预后对病症效果进行评定,并观察其生活质量、神经功能评分变化程度。病症效果:预后病症消退,神经功能缺损幅度降低90.0%以上表明疾病得以治愈;预后病症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幅度降低40.0%以上表明疾病得以缓解;预后病症未变化,神经功能缺损幅度降低不足40.0%表明疾病治疗无效。生活质量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分别借助QLI、NIHSS量表判定,QLI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NIHSS评分越低表明神经功能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疾病效果事件均为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x2检验,以百分数(%)表示。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属于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评定
表1 临床效果评定(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脑梗死是临床的常见脑血管病症,具有反复性发作、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生命。为了更好地控制此病症的发作和致残,临床治疗期间需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由于脑梗死病发机制为血液瘀滞、气机不通等,故而临床需根据患者病症辨证护理,便于从根本上解决精神、心理、社会等问题。于临床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如:让患者口服中药汤剂、注射中成药制剂等,并根据患者疾病特征行按摩、推拿等措施,可在促使经络疏通的同时,改善血液运行现状,加快康复进度
3、讨论
根据相应的实验结果显示,没有中医护理的干预情况下,治愈人数为5名,缓解人数为7名,因此产生作用的概率是60%;在经过中医护理干预的情况下,治愈人数为10人,是常规的2倍,缓解病症的为8人。缓解率为90%。缓解率大大提高,因此可以证明中医护理干预是切实有效的。
另外生活质量的评比中,中医干预的护理组在治疗之后的效果要高于常规护理治疗的结果。根据相应的统计学计算,中医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也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可以大力发展中医护理干预常规治疗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环林林.中医护理干预治疗脑梗死患者23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08)
[2]蔡碧玉.中医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12)
[3]曹茄艳,刘信东,陈嘉应,钟建国,武静.整体护理干预对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17)
[4]谭玉玲. 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J]. 河南医学研究. 2015(07)
[5]刘晓花. 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J]. 西部中医药. 2013(10)
论文作者:孟宪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3
标签: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常规论文; 脑梗死论文; 病症论文; 效果论文; 疾病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