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陕西汉中 723100)
【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间收治的60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控制措施分成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用药,观察组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采取治疗措施,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和疾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准确率为7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对比两组尿频尿急尿痛、膀胱不适、尿道烧灼感缓解时间,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 结论:微生物检验在提高尿路感染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展开更为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尿路感染;诊断准确性
【中图分类号】R4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155-02
尿路感染也被称作泌尿系统感染、多由细菌入侵尿路上皮所致,按照发病部位可将该疾病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依照患者发病时的感染状态,可分为单纯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和尿脓毒血症三种类型。通常情况下,超过90%的尿路感染是单一细菌感染所致,发病时患者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膀胱不适、尿道烧灼感等症状表现,对患者日常生活有着严重影响[1-2]。为提高尿路感染的诊断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我院对收治的部分尿路感染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现将研究详情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间收治的60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控制措施分成每组例数均为3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有17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2~69岁之间,平均(42.1±1.5)岁,病程2~12d,平均(7.8±1.5)d;单纯性尿路感染19例,复杂性尿路感染11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均为15例,患者年龄在20~70岁之间,平均(42.5±1.6)岁之间,病程1~14d,平均(8.0±1.4)d,单纯性尿路感染18例,复杂性尿路感染12例。上述数据间均保持同质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感染防控措施,由医护人员根据既往临床用药经验给予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做好清洗消毒措施,定时开窗,促进新鲜空气的流动。观察组在基础防控的前提下加用微生物检验,具体措施为:协助指导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采集,针对采集到的标本展开细菌耐药性检验,内容包括细菌种类和药敏实验,所用检测仪器为希森美康UF_1000i和迪瑞FUS_2000,由工作经验丰富的检查科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细菌鉴定工作完成后,使用西门子WalkAway40和西门子WalkAway40配套的药敏板卡实施药敏实验,为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采用超广谱β-内酰胺酶进行初筛、确诊实验,由医护人员结合诊断结果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1.3 观察指标
两组诊断准确率和尿频尿急尿痛、膀胱不适、尿道烧灼感等症状缓解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将60例尿路感染患者的研究数据置入软件SPSS22.0中进行统计处理、诊断准确率用百分数(%)和χ2表示检验,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用(x-±s)和t表示检验当所得P值在0.05以下时,证明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
观察组检出28例尿路感染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3.3%,对照组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准确率为70.0%,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454,P=0.019)。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尿频尿急尿痛、膀胱不适、尿道烧灼感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具体内容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x-±s,d)
3.讨论
尿路感染是发病率较高的细菌性感染病变,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位居第二的感染性疾病,女性发病率稍高于男性,50岁以上男性随着前例腺疾病发生风险的增加,尿路感染发病率与女性趋于一致。尿路感染是机体抵抗力与细菌致病力互相抵抗的结果,尿路被任何细菌入侵都有可能出现尿路感染,肠道杆菌是尿路感染中最常见的致病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也会导致尿路感染的出现[3]。尿路感染途径包括上行感染、血行感染、直接感染和淋巴道感染等。入侵细菌类型不同,由此产生的尿路感染症状也存在明显差别,为此必须给予尿路感染患者微生物检验,以提高疾病确诊率和治疗方案的针对性。
微生物检验是现阶段应用较为普遍的细菌检测方式,它指的是用检测仪器和配套试条对微生物类型和数量进行检测的方式[4]。在尿路感染患者发病早期实施微生物检验措施,可快速准确地鉴别出微生物类型,在此基础上分离鉴定菌株,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不仅如此,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可指导医护人员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和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表现选择针对性抗感染药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滥用抗生素类药物事件的发生,进而提高了用药合理性和疾病治疗效果。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证明微生物检验可提高尿路感染诊断价值;对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进行对比,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一结论表明微生物检验可提高尿路感染治疗效果。
总的来讲,给予尿路感染患者微生物检验,既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也可缩短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华,孙建,顾安曼,等.中国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671-675.
[2]杜娟,张林涛,杨文航,等.尿常规及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初筛价值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26(20):4617-4620.
[3]李美红,王峰,李春仙.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11):1122-1124.
[4]唐凯.进行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8):115-116.
论文作者:明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8
标签:尿路感染论文; 微生物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细菌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