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作亟待进行战略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潘岳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当前环保问题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已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甚至可能演变成复杂的国际问题。为保证“十一五”开局良好,以及2008年奥运会顺利进行,应尽快调整环保战略,由局部污染整治向区域环保规划转轨。
一是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规划环评。“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矛盾最尖锐的时期,应尽快将规划环评纳入宏观决策。各地方、各部门在进行产业规划布局时同步开展规划环评,从源头规避因宏观规划不当而产生的各类环境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同时,还应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将绿色GDP和环保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
二是依照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公平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在全面评价我国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状况,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同时,国家应发挥宏观调控功能,统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用不同政策平衡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利益群体,共享发展成果。
三是梳理并完善现行环境法律法规,增强环保队伍的执法能力,形成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有力震慑。现在我国有关环保法规40多部,但赋予环保部门的权力有限,仅仅具有罚款权。具有较强处罚作用的停产治理、限期治理等权力均要由当地政府批准。而且,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涉及林业、水利、矿产和海洋等多个部门,既有权利交叉,又有监管空白,应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整合监管力量,形成监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