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论文_李青香

浅谈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论文_李青香

广东建筑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655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美丽中国”的理念,即打造山清水秀、适合人们居住、集约高效的生态空间。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我国乡村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围绕当前乡村景观现状问题,提出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及规划设计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观;原则

1 当前乡村景观问题

1.1景观破碎度高,文化特色缺失。现如今,在城市的影响日益加大的背景下,乡村往往片面追求城市化,伴随着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大量的人工景观杂乱分布,原有农村风貌受到损害,从而导致村域内自然景观破碎分布以及文化特色的缺失。

1.2景观布局无序,建设模式单一。随着乡村的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但对于新引进的人工景观,缺少规划指导或者规划不切合实际,从而造成了乡村景观布局的杂乱无序。因此,美丽乡村景观规划时更应该考虑景观的合理分布。

1.3景观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往往更看重于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对于乡村资源的开发利用经常采取掠夺式的开发,挖湖填河、毁林开荒、不加任何处理的污水排放等,从而导致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 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1 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空气、阳光、食物等生存必需的物质,只有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人类的生命才会得到延续。因此,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遵守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原则。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借助科学技术把人类社会和自然进行有机融合,打造一个生态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适合人们居住、环境优美的理想乡村环境。

2.2 尊重地方特色,打造特色化乡村景观

地方特色包括地方地貌环境、民族风情、当地传统及历史遗留文化等,其对于乡村发展来说是一种难得的优势资源。因此,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充分结合地方特色,不仅要尊重与保护当地文化特色,而且要充分展现地方特色。

2.3 实现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乡村环境随着时间的迁移不断发生改变,由于乡村受到经济、技术、文化及意识等方面的限制,偏重资源被粗放式开发利用,如森林被伐、围湖造田、坡地开荒,这些都给乡村环境及资源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同样的,一些生物和景观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破坏,这些并不利于乡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一定要遵守推进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尊重、善待乡村环境和资源,合理规划设计乡村景观。

2.4保存维护生物和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

对“美丽乡村”的建设是为了让村民与当地的生物有更好的居住生活环境,同时村民能够更富有。但是建设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达到物种与生态平衡。景观生态网络是生物重要的栖息地,景观生态网络的结构与动态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美丽乡村”应具有多样性的景观,包括植物、河流、石头等自然景观,农田、林园、菜园等半自然景观以及居民区、商业等人工景观。景观多样性决定了景观的丰富度,景观多样性有助于保证乡村景观的稳定性。

2.5整体规划设计与协调发展原则

“美丽乡村”是对乡村全面的建设和各要素的统筹规划。根据城乡总体规划,统筹协调,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充分考虑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制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与远期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对乡村中生产、生活、生态、地形等各组成要素的统筹规划与科学布局,宏观掌控村庄的整体发展方向、空间规划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引导。

2.6以人为本的理念

对于“美丽乡村”景观,不仅要作为文化的有形载体,对乡村文化景观化;还要通过对村民的文化素质教育,对文化的无形载体建设。有条件的乡村还可以发展农业旅游观光,提高村民收入。村民是“美丽乡村”的最终受益人,也具有最强大的行动力。“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让村民参与其中,亦农亦商,带动乡村经济、文化、景观的发展。与城市规划不同,城市规划是在已有建筑基础么上规划改造,而乡村规划首先要对村民进行调查,了解村民在生活、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乡村规划的目标,然后有针对性地比较普遍的问题为重点进行乡村规划。这充分体现了乡村规划中与人的互动,也是对当地村民的尊重。

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3.1 尊重乡村传统肌理,构建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

按照历史地理学理论,每个乡村的发展都历经了上千年的历史迁移及环境演化,在历经时间长河的洗礼后,每个乡村都形成了其特有的生命肌理。为了构建一个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乡村居住区应保持良好的围合感,紧密的居住环境有利于增强村民间的情感交流。另外,在规划设计劳动场地、休息娱乐场地时,要确保其连接路线顺畅,方便居民生活、生产及休憩娱乐。在规划设计乡村原有形态时,应努力挖掘能够保护原始乡村形态的景观素材、元素及空间肌理,从而增强乡村的温馨感、和谐感。

3.2 打造乡村地方特色魅力

乡村的地方特色包含历史遗留文化、民俗传统、民间艺术等,这些对于村民而言都是难得的精神财富。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努力突出地方特色,充分结合并运用地方特色,如运用乡村特有植被、建筑、石材或者独特的风俗小品,打造具备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有利于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增长。

3.3 建设尺度宜人的乡村格局

乡村的庭院、街道就好像大地特有的纹理,在对其进行串接编制后,形成了独特的乡村空间格局。要打造尺度宜人的乡村格局,在进行公共设施规划设计时,规划半径及村民步行活动半径时要做到科学合理。例如,对于步行的村民而言,公共设施服务半径为900 m左右,满足村民15 min 内可以到达;村民人际交往半径不能超过600 m,即人们10 min 内可以到达。总之,规划设计建设用地要做到通达性好、尺度合理,这样才能打造宜人的乡村生活空间。

4结语

总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应以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以及政策法规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稳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坚持整体性、多样性、延续性的原则,并结合当地良好的自然及人文资源,形成合理的方法去指导景观建设。建立“点、线、面”的景观体系,即利用宅旁、庭院塑造景观,并结合广场布置景观设施,形成丰富的村庄“点”景观;沿主要道路和连接居住组团间的道路沿线进行景观设计,形成“线”;结合公园、广场、居民点内部大面积的公共绿地以及村庄周围广袤的生态林地,逐渐形成“面”的景观。

在建筑风貌整治方面,分为“新建控制”和“改造提升”两类,将传统文化注入建筑,并使结构、建筑体量、建筑色彩等方面达到统一协调,充分彰显传统民居特色。在公共空间整治方面,遵从原有的空间肌理,对重要街道交汇处空间及空闲地进行景观塑造,形成开放的邻里交往场所。

参考文献:

[1]胡勇,罗翠红,游燕.城市近郊乡村景观格局营造方法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9):76.

[2]代琛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8.

论文作者:李青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浅谈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论文_李青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