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_凃前华

估算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_凃前华

(武汉市蔡甸区利济中心小学 )

一、估算教学的研究背景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首次将估算作为课程内容(乘除计算的简单估算),不过只作为选学内容。1999年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开始强调教学中对学生估算的要求。在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并将学生估算培养的要求按不同年段、不同层次进行分类。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注重精确计算而估算没有得到重视。相反在当代各种计算工具飞速发展的今天,学习估算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二、估算教学现状

现象一:学生善于精算,缺乏“估”的意识

案例,内容是《加减法的估算》。课一开始,老师先创设一个“到文具店买笔”的情景。接着提问:“买19元和52元这两枝笔大约需要多少钱?100元够吗?你是怎样想的?”,题目一出来,学生自然想到计算2枝笔共需要的钱。于是列式: 19+52。部分口算速度教快的学生,等不及老师要求估算,就说出了准确得数71。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务必”让学生选择估算,于是,老师接着提问:哪些小朋友能不用准确计算也知道100元够呢?在老师的急切“请求”,终于有了比较满意的回答了下:“我把19当成20,52当成50,20+50=70……” 虽然学生表达得不是很自信,但老师还是非常“感激”地请他坐下。在老师的再三表扬下,该生显得得意洋洋,惹来了不少羡慕的眼光。也有一些学生开始体谅教师的“苦心”,学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在巩固练习中,遇到一些算式题,忍不住显显他们口算的本领。每每提醒学生不必去计算,学生也很不情愿得说出了大约多少,在说估算方法的时候也是支支吾吾的。总之,直到这堂课结束,不管是老师本人还是听课老师,就是觉得学生不是很乐意去尝试估算,更乐意进行精算。

现象二:教师只在“估算”中教学“估算”缺少对估算教学的重视。

一般老师只在教材的安排估算内容的那一章那一节中教学估算。一个学期上一、两节估算课,做十来道估算题,怎能让学生达到自觉用估算的境地呢?所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必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估算机会,做到运用估算经常化。教学中教师要走出“只在‘估算’中‘估算’”的误区,将估算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领域。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设计与挖掘一切估算的资源,经常性地引导学生用估算解决多样化的问题,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使学生在深刻理解估算的基础上,主动地学估算,自觉地用估算。

三、对估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体验估算价值,增强估算意识

估算意识的淡薄主要是因为教师和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的价值。因此,要切实转变估算教学的现状,关键还是教师。教师应该加强对估算教学的认识,体会到估算教学在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真正的重视起估算教学。

1、从实际生活中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

教学时,结合实际创设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乐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估算意识。如从一年级开始,就可以经常创设一些学习情境,从身体的高矮看,让他们知道自己比哥哥姐姐矮一点,比弟弟妹妹高一点,比爸爸妈妈矮得多;从年龄的大小看,让他们知道8比10少一些,比6大一些;通过排队报数,让学生知道17在10与20之间,但更接近20;引导学生观察10本数学书大约有多厚;40分钟大约有多久等等。像这样,从低年级开始就不失时机地寻找一些有关估算的题材,学生自然而然会领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都有,随时要用。

2、在估算运用中体验估算的重要地位

翻开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估算已在数学教材的许多领域留下深深的足迹,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估算无处不在。在数与代数领域:结合加减乘除的计算教学每节课都可以进行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4812÷12,学生在计算时容易漏掉商中间的0,如果先估算一下,4800÷12=400,所以4812除以12的商肯定是400多,这样既避免了计算的错误,又培养了学生在计算前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估算一些物体的长度,估算出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估算出给定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等。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结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认识统计图表、估算可能性的大小等等。

3、培养数学思维,体验估算的数学价值

估算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思维的正确性、灵活性、缜密性和独创性,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估算教学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思路更加灵活。教学时结合估算,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周密、细致的思维,对问题正确地作出判断,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使学生不依常规,不受传统知识束缚,结合估算发现一些独特的解题思路,寻找一些新颖的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这种合情合理的估算,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快速发展,实现优化解决实际问题。

(二)、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中要在具体的审题、解题、验证中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估算是一个估计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漫无目的、胡乱猜测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标、有选择、有方法运用的过程,也就是在解答应用题和计算题之前,对该题的计算结果,做出粗略的估计;或是在解答之后,对该题的结果做出粗略的判断。

1、化整估算法。如3.14×7.21,计算时将乘数估计成和它最接近的整数然后学生就可以根据3×7=21,从而估算出它们的积大概是21左右。

2、先估计后计算

比如在三年级学习乘法的竖式计算时,教材就设置了先估一估在计算的练习,如做36×7竖式计算前可以先引导学生故估一估,有学生估计乘积比210多 有的可能估计成比280少.这样就可以知道这题的乘积的范围在210-280之间。对精确计算的乘积就有了一个大字的范围。

3、联系实际估算法。

在解答应用题时,让学生明确估算并不仅仅只是“四舍五入”有时会往少估,有时候回往多估。

比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0页中有一道想一想,每张门票8元,如果有92人参观,带700元够吗?带800元买门票够吗?

出示两位同学的做法:

92×8≈720(元) 92×8≈800(元)

90×8=720 (往小估) 100×8=800(往大估)

92×8>720 92×8<800

所以700元买门票不够。 所以800元买门票够。

通过两位学生的两种算法进行讨论,使学生明确在实际情况中有时要往多估,有时会往少估的大道理。

论文作者:凃前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估算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_凃前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