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九洲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525
摘要:旧村改造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活环境,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利用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有利于加强农民住宅建设的安全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增强农村地区的抗灾防灾能力;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本文就旧村改造中加强项目管理对社会效益的重要性做出探讨。
关键词:城市化;旧村改造;项目管理;社会效益;
城市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的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过程,其实就是广大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或农村日益城市化的过程,也就是农村人口日益城化的过程,所以急需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而很多城市的城市化历程,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对城市旧村的改造过程。如何做好旧村改造,是当前城市改造的一大课题。
一、城市旧村改造的目标和意义
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增强群众文明意识,保障群众同享城市发展和文明进步成果,积极建设文明和谐社区:进一步解决城乡并存的二元结构,促进城市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设施;提高土地生产力,创造更高的土地使用价值,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商业项目等经营性用地压力,促进招商,实现引资繁荣;治脏治乱、改善环境。
二、旧村改造的主要工作内容
1.旧村改造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村域规划编制,居民点改造建设,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以及产业结构提升等内容;主要通过对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低效无序利用的改进提高用地效率,改善村居环境,腾退建设用地,并将腾退出的土地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提升。由于旧村改造往往涉及面积较大,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长期滞后,对大多数村来说,旧村改造费用往往难以承受,因此,在旧村阿改造过程中,相关部门允许采用村民集资,村集体筹资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引入社会资金力量进行旧村改造,但由于其他配套政策的滞后,尤其是在集体土地流转经营方面的问题,给改造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在旧村改造工作中出现了变相小产权方,缺乏后续资金投入和合同欺诈等问题,这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积极配套相关土地和经济政策,一方面需要加强项目管理,监督资金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旧村改造工作也出现了相当多的成功案例,通过旧村改造,村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进,通过对腾退土地的再次开发,带动集体经济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开发商早期介入,提高项目实操性,避免重复改造。
2.工程质量体系管理(1)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要求配备齐全相应资格的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应按照国家现行建筑有关工程建设监督手续、技术质量验收标准及施工合同规定内容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检查验收。工程监理单位应依照建筑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质量验收标准代表建设单位,科学、公正、诚信、守法的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理,并对工程质量承担监理责任。工程承包单位应建立、健全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确定(现场)工程项目技术、质量管理负责人,落实质量责任制,总承包单位应对全部建设工程质量负责。(2)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建设单位应根据实际工程进度完成情况结合各分部、分项完成情况,定期(每月不少于一次)组织各监理单位及总承包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测量、检查、验收及观感验收,进行评比活动,以促进各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提高,共同进步,发挥推动作用。(3)各监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及各环节的检查验收。强化过程控制,应督促承包单位加强内部质量检查。施工作业控制,应按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进行。监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现场巡视,对不按设计要求及图纸和施工规范、规程或质量验收标准的现象,应及时进行纠正及严格控制。.
三、旧村改造模式
1.就地改造。该模式适用于村庄面积大,周边用地紧张的成熟型村庄。在原址进行更新改造,采用“自我改造、自求平衡”的改造政策,以“区(街)政府+村委会+开发商”为改造实施主体,采取自发、自主改造的途径。这种模式的优点:不需政府直接投入,在区位条件好的地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缺点:用地面积较大。必须等待合适时机,耗费时间成本,城市化进程缓慢。部分村庄由于环境、净空控制等原因,开发强度受到限制,难以经济就地平衡。
2.易地集中安置。该模式适用于成长型村庄及面积较小的成熟型村庄。将旧村全部拆除,按城市居住区的标准择新址集中建设规模较大的安置小区,原村民整体搬迁入住,或采取货币安置措施,原旧村土地政府回收,作为土地储备或公开招标拍卖。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安置所需土地相对节约,城市化进程快:缺点是:政府前期投入较大,必须明确合适的安置地和生活出路预留发展用地。
四、旧村改造项目管理
1.以规划求先行。应针对每个旧村的不同情况,着眼高标准,高起点,做好旧村改造的规划工作。在规划上做一是通过规划提升城市建设的品质,让旧村居民在居住环境上有质的改善;二是通过规划让旧村居民在生活出路上有保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通过规划,确保改造片区出效益,促进长远发展。青岛市黄岛区城中村改造的工作实际,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提质的重要内容,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带着感情、肩负责任,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安居问题,给群众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改造不是简单地拆了重建,而是要高起点做好规划:要讲求质量,追求品质,体现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以下几点:一要高起点规划:对村民的还建住房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让村民还建后居住质量和居住环境都得到明显的提高,让老百姓在实际生活中享受城中村改造的成果。二要合法用地:改造就涉及到集体土地征收和农用地的转用问题,要做到用地合法。要在土地运作过程中严格按《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招、拍、挂程序,严格制止未批先建,避免借城中村改造之名搞小产权房开发。三要和谐拆迁:制定详细的赔偿安置方案,做到合理、合情、合法。做好舆论宣传,搞好试点,让村民听见、看见改造的好处。严格拆迁办法,做到补偿到位,还建到位,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
2.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村区市改造领导小组的反馈的意见,及时修改调查规划方案,并报规划管理部门审核,从整体上促进村庄改造的全面开展,真正实现村庄改造的集中统一管理,要让村民改变自发自由的建设意识,树立规范有序的城市管理观念,自觉地服从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这是一个极其痛苦的学习和转变过程,对于村庄改造规划管理建设的技术性、业务性和政策性,应主动地、耐心地、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做好他们的顾问和公仆,积极地引导和促进村民村干部的城市规划意识的转变。其村庄改造规划和政策的实施,要求长期地持之以恒的宣传、引导和服务。
3.通过多渠道实现村民市民化务工城市旧城改造的重点及是做好村民市民化,而实现务工非农化又是农村城市化中的关键问题。(1)是努力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在改造中,更多的是往现代服务业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在有条件的村建立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所有摊位用在安置农民出路问题上。多数旧村旧城在改造中都有建设相应的农贸市场,采取首先照顾被拆迁到的村民方式,一户一个摊位,按市场租金优先进行依法租赁。通过农贸市场解决部分农民出路问题,将一些文化程度还无法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人转到市场个体经营方向来。(2)是设立转岗基金,鼓励村民自谋生路。转岗基金主要是提供小额贷款和贴息的服务,帮助村民转加工业和服务业方面,解决农民特别是比较困难农民的转岗问题,鼓励他们从事个体经营,从事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经营方式。
规划区内村庄改造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实施是关系到村庄改造的成败,关系到城镇化进程,关系到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的战略性问题。针对目前规划建设管理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从规划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制入手,系统地、深入地进行研究通过实践的检验,争取用较短的时间,使规划区内村庄改造的规划管理工作有所突破,树立一两个村庄改造规划建设和理的典范,从而推动和指导全市的村庄改造工作为实现的旧村改造目标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刘科.城市旧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2014
[2]赵发庆.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几点思考.2010
[3]王艳.城中村旧村改造规划浅析.2012
论文作者:马廷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村庄论文; 村民论文; 城市论文; 土地论文; 农村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