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浅析论文_黄以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浅析论文_黄以桐

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

摘要:绿地系统是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进行绿地系统规划,一方面能够净化空气、缓解“热岛效应”,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价值,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市民创造休憩、娱乐的空间,体现城市绿地的社会效益。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做好城市绿地规划,即具有必要性,又具有紧迫性。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类型;作用;规划方法

引言: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城市内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建成区范围迅速扩张,市区道路交通拥挤等。这些“城市病”的出现,显然违背了“和谐城市”的建设要求。开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就是要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建设三者的统筹协调,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类型和作用进行了概述,随后列举了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1 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

从本质上看,城市绿地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保留一定面积的绿地,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城市绿地系统的相关研究,目前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公园绿地。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社区公园、植物园、小区游园等;(2)生产绿地。主要是城市郊区的一些具有盈利性质的苗圃、草铺等;(3)防护绿地。在北方地区的一些省市,出于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工作需要,栽植的一些大面积防护树木,形成防护绿地;(4)附属绿地。主要是分布于各种场所的小面积绿地,例如小区的绿化带、道路两旁的绿化带等。

2 城市绿地系统的作用

首先,城市林带和绿地可以吸收太阳辐射,在园林绿地内夏季气温比水泥广场等地方低度10℃以上。这种温差可产生每秒米的对流风速,使空气得以对流、扩散,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其次,绿地可以吸纳有害气体和尘埃,例如由工厂、运输、取暖等排出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从而减少了空气中的细菌数量。道路两旁的绿化树木还可以起到减弱噪音的效果。最后,城市园林与绿化把美好的大自然融入城市环境中,给人们创造了赏心悦目的绿色空间。各种植物柔和的线条、多样化的色彩、随季节变化的形态,给人以美的感受。

3 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3.1 理论研究与实践建设脱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方面需要丰富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又必须立足于城市实际情况,以理论指导实践,做好城市绿地建设工作。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城市绿地建设的理论研究,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体系。但是在实际建设时,许多城市侧重于建筑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例如许多城市“围湖造地”,将郊区林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虽然短期来看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但是也埋下了环境隐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也就达不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3.2 学科分离,综合效益不明显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要想让城市绿地真正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必须要立足于城市的客观情况,综合多学科的知识,保障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目前来看,许多城市在制定绿地系统规划时,还存在明显的学科分离问题。负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人员,往往只精通某一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和独特见解,也就不能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例如,管理专业出身的人员,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时,往往没有考虑生物多样性对城市绿地生态稳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建成的城市绿地系统,也难以发挥预期的效益。

3.3 绿地规划让位于建筑规划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特别是进入后工业时代后,城市建设的目标必然向追求更高质量生态环境转变。这种思潮的结果是20世纪初叶的许多城市规划都表现出浪漫理想的情调,典型如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规划。但是以后城市规划发展,却是以经济利益驱动为主流。而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大体仍停留在工业时代的模式上,特别表现在“建筑优先”的思维与工作方式上,绿化用地指标十分紧张,绿地经常被用作填充“不宜建筑用地”和建筑物之间距,很难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

4 城市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策略

4.1 坚持因地制宜、学科共融的原则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避免盲目照搬其他城市的绿地规划经验。例如,在城市绿地建设中会用到大量的植物,不同植物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很大差别。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树种,很有可能因为水土条件不适宜而出现大量死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阶段,需要开展广泛的调查,优先考虑使用本地的树种。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多学科交叉共用,包括建筑学、规划与设计学、生物学等等。通过多学科的融会贯通,体现出绿地系统规划的科学性。

4.2 重视绿化宣传,增强群众生态意识

近年来,生态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也逐渐得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无论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前期规划、中期建设还是后期管理,都离不开广大市民的支持。这就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绿化宣传,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中。例如,可以在政府官方网站上开设专栏,让市民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通过汇集民智、广集民意,保证了绿地系统规划的科学性。此外,通过鼓励群众参与,也可以增强群众生态意识,自觉维护城市绿地系统,减少后期维护费用。

4.3 出台专项法规,确保规划得到落实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需要一套完善的专项法规作为外部保障。尤其是对于一些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少。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必然会挤占建筑面积。在绿化用地和建筑用地发生矛盾后,许多城市为了追求GDP,绿地规划被迫让位于建筑规划。针对这种现状,需要政府部门尽快出台专项法律法规,以明文规定的形式,为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提供法律依据。考虑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投入必要的资金支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也可以确保各项资金得到最优化的利用,对推进城市绿地建设也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5 结语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绿地系统规划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针对现阶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视,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绿化宣传以及综合多学科知识,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提供必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谭维宁.快速城市化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考和探索--以试点城市深圳为例[J].城市规划,2015(14):152-156.

[2]王浩,徐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特色分析--以宿迁、临沂、盐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16,22(6):156-160.

[3]吴人韦.支持城市生态建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专题研究[J].城市规划,2014,24(4):31-33.

论文作者:黄以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浅析论文_黄以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