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介绍水利水电施工导流的划分原则,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方案,并介绍水利水电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研究围堰的平面布置及堰顶高程确定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施工导流;围堰技术
1引言
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且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且其中水利水电工程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创造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目前越来越多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比较常用,前者主要是将水流向下游引导,后者则主要起到通过临时挡水建筑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和提高施工质量等作用。
2水利水电施工导流的划分原则
在水利水电施工中进行施工导流划分时,需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情况、基坑施工工程量等因素。通常对于具有比较大基坑施工工程量的水利水电工程,无法在对河流截流之后的一个枯水期中完成整个施工,就需要按照全年标准来对导流期限进行设计,尤其是针对在此期限内没有完成的石坝等部分,需要在合理的防控措施下来避免出现溢流问题。而如果针对基坑工程量比较小的工程来说,就可以依据枯水期的河流量来对导流方式进行划分,然后在合理选择围堰技术的基础上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施工。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方案
3.1全段围堰法导流
此种方法就是将拦河堰体沿着河床的大坝以及水闸等主体工程轴线进行修筑,通过拦河堰体来对河流进行一次性的截断,并且对河流的水流进行导流来确保其在临时修建的泄水建筑物中流入下游。此方法主要是在具有较小枯水期水流量以及河道比较窄的河流中应用。而且根据不同的导流泄水建筑类型可以分为涵道导流、隧洞导流、明渠导流等类型,需要根据现场情况来具体选择导流类型。
3.2分段围堰法导流
此种方法就是对河床、明槽、缺口以及坝体等进行束窄,并且利用这些形式来对河道中的水流向下游进行引导。此种方法主要是在具有比较宽的河床以及水流比较大、工期比较长的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在应用此方法之前,需要将河床原有的建筑物进行划分为多个阶段,然后对河床采用分段围堰法时需要对其进行截断,然后在河床中进行水工建筑物的修建,并将水流向下游引导,满足分段围堰的导流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水利水电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
围堰技术则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修建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围护结构来实现对比较牢固的水利设施的建造,且在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通常采用的围堰技术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围堰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中主体结构的一部分,第二种则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临时性围护建筑,且在工程结束之后将其进行拆除。
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围堰技术主要有混凝土围堰、木板桩围堰、不过水土石围堰、以及过水土石围堰等类型。对于混凝土围堰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有较强的防渗性和抗冲击性,将其作为水利水电主体结构中的一部分,还可以提高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并且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其他的混凝土工程连接为一体,提高整体的防渗性能,并满足水在过堰顶的各项要求。
对于木板桩围堰来说,其主要适用于深度较浅且基坑面积较小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且其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围堰工程出现渗漏问题。在应用此技术进行施工时,通常采用榫槽对各个木板桩进行连接,并确保各木板桩之间的连接没有缝隙,并形成一个具有较强防渗漏功能的整体结构。此外,对于水位深度较浅部分的木板桩围堰施工,应加大木板桩内部的支撑结构,保证木板桩围堰在应用中的受力均衡,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固性能。
对于土石围堰来说,则分为不过水土石围堰和过水土石围堰两种,对于前者来说,主要就是采用土石材料进行围堰施工,其具有施工材料成本造价低且拆除便利等特点,但是具有较大施工量,且容易导致施工中出现较大的沉陷量,且施工要求水不能过围堰,所以在河道汛期时需要外用额外的强化防护措施。而对于后者来说,则主要有加筋过水围堰和混凝土板围堰两种。加筋过水围堰就是在围堰下游的大坝坡面上敷设钢筋,对此处的石块起到加固作用,而且在对下游堰体中的主锚筋埋入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横向埋入的方式,防止在下游坡面出现滑动时出现倒动堰顶也出现滑动的问题。混凝土板围堰是采用混凝土进行护面处理,就是在坡面上采用混凝土现浇或预制混凝土面板的方式进行覆盖,且施工中确保其不会出现缝隙而使其具有较高的防渗水性能。
5围堰的平面布置及堰顶高程
5.1围堰的平面布置
围堰的平面布置需要综合考虑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工建筑物轮廓以及排水设施和交通通道、施工模板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确定,通常对其设计和布置要求如下:基坑横向坡趾与建筑轮廓之间的距离应在20m以上,而基坑纵向坡趾与建筑轮廓之间的距离应在2m以下。这主要是由于围堰的不合理平面布置容易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这就需要在进行围堰的平面布置时,要以导流方案和围堰类型为依据进行操作,确保围堰施工的安全。
5.2堰顶高程的确定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中比较蝉蛹的围堰建筑类型就是粘土心墙防渗式土石围堰,在此种施工导流工程的建设中,首先就需要进行堰顶高度的确定,而且在确定时需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需要在超过静水位0.6m的位置进行防渗体的设置,起到保护围堰的作用。而且还需要综合考虑水位的壅高、围堰顶部防护结构厚度、堰体施工沉降量等因素,并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进行围堰位置以及堰顶高程的确定。
6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比较常用的施工技术就是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其对设计以及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坚持一定的施工导流划分原则来确定施工导流方案和围堰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合理进行围堰的平面布置以及围堰顶高程的确定,在施工中加强施工管理以及对施工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刘景瑞. 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J]. 珠江水运,2016(12):38-39.
[2] 江晓莉. 浅谈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运用[J]. 江西建材,2015(3):126-126.
论文作者:韩小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1
标签:围堰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基坑论文; 混凝土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