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从实行中性名称开始(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制改革论文,名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足球体制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本文试图就我国现行足球俱乐部体制进行剖析,提出一些问题,供圈内外人士反思时参考。
昂贵的城市“名片”
很多地方政府都发现了足球的好处,因为足球影响力比较大,所以成了一些城市向外展示的“名片”。然而,现实中人们发现,这是一张非常昂贵的名片。
我们认为,“市长与市场”是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到现阶段较为突出的矛盾。
首先,政府把足球当作了名片,但是政府(代表政府的体育主管部门)又无法控制、管理和使用这张名片。这就是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归属问题。
在足球职业化改革的初始阶段,多数城市采用的是政府与企业联手建立俱乐部的模式,因为我们的职业足球不是从企业足球转变而来的,而是从政府投资建立的专业足球改革为职业足球的。这个阶段,政府对球队有着绝对的控制权,职业化是虚拟的,企业的投资更像是企业赞助,投资者对球队所能拥有的权利只有冠名权和名义上的董事长等头衔。
1995年的职业联赛非常火爆,俱乐部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之后,各地的俱乐部陆续脱离各地体委,有的把球员的关系转到了企业,有的与体委完全脱钩。政府对球队的控制与管理,只剩下每年走过场似的为球员办理注册,其实职业球员的注册权在中国足协。
此后,政府与俱乐部的关系更为单纯,俱乐部为城市争得荣誉或者品牌,政府为俱乐部提供相当多的“好处”。
从冠军的角度看,每年只有几个队伍能给城市带来荣誉,而更多的俱乐部给城市带来的是品牌。
那么,为了这个品牌,地方政府的投入有多大?因为我们缺少第一手材料,这个问题最好由各地政府回答。这里仅仅作一概述性的表述,低价地皮、减免税收是多数地方政府给俱乐部的实惠。
如此看来,政府的政策性投入并不少,如果深究起来甚至比有的企业投入到足球的资金还要多。我曾听到一个故事:某城市给俱乐部的减免税政策约2000万,而某企业投入到俱乐部的经费为800万,打了几个月的乙级联赛后,俱乐部宣布解散,企业照样享受政府的政策性减免税一年。当然,这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
政府与职业足球俱乐部到底应该是什么关系呢?
据了解,在职业足球发达国家,俱乐部也是由国家足协或职业联盟直接控制和管理的,地方政府与俱乐部的关系不是父子更像亲戚。一次阿根廷某市长访华,我方市长提出邀请该市著名俱乐部访华比赛,该市长回答:我要回去和他们(俱乐部)商量,他们是独立的企业。但是,他们的市政府给俱乐部什么样的政策我们就不知道了。
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已经10年了,这期间,凡是纯粹走向市场的地方,足球就出现了萎缩,比如广州;政府“干预”越多,足球的成绩就越好,比如大连和上海。
市场和市长在足球中究竟各自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最合理的合作方式是什么?这是需要继续研讨的问题。
最低级的职业体制
我国现行的职业俱乐部体制,多数是最低级的俱乐部体制。
俱乐部体制难道还有分级?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见到国外俱乐部体制有分级的说法,只有甲级、乙级俱乐部的分级。
那么,我们为什么把我国的多数俱乐部说成是最低级的职业体制呢?
在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分类中,大概有这样几种:1、单一企业组建的足球俱乐部,2、多家企业参股的股份制足球俱乐部,3、企业与政府联合组建的足球俱乐部。
从分类不难看出,最高级别的足球俱乐部应该是第二种和第三种。第二种完全进入市场,各大股东间因为利益与权利相互支持又相互牵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所有俱乐部的大事必须经由董事会决定。这一俱乐部体制是目前足球发达国家多采用的方式,也是比较成功的体制。第三种由于有政府参与,俱乐部相对稳定,俱乐部按照市场进行运作,这类俱乐部相对风险较小,但由于政府的参与是有限的,想有太大的发展也不容易,因此这类俱乐部在足球发达国家并不多见。第一种是足球和经济都不发达的国家较多采用的足球俱乐部体制。
我国多采用第一种职业俱乐部体制,其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一家企业直接冠名俱乐部,如北京国安俱乐部、山东鲁能俱乐部、大连实德俱乐部等等。很多俱乐部虽然以出售球队冠名权的方式进行市场运作,但是俱乐部的名称是不会改变的。
为什么说这种体制是最低级的职业俱乐部模式呢?
首先,企业的风险直接构成了足球俱乐部的风险,企业经营水平直接影响了俱乐部的发展水平。8年来,我国有多家足球俱乐部不断更换主体承办企业,这些企业虽然退出和进入的理由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玩的起就玩,玩不起就退,有的找个理由,有的根本就不需要理由。企业的经营主题还是本行业,足球市场的经营与开发仅仅是足球俱乐部的补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其次,企业加盟足球的目的、动机与企业利益直接相关。有的企业进入足坛,目的是借助足球的载体,达到企业宣传和广告的目的。有个企业在退出的时候非常明确地说:“这几年参与足球俱乐部,想达到的宣传和广告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在是该退出足坛的时候了。”只要企业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根本不管足球俱乐部的未来发展,把俱乐部一卖,自己就退出了。
第三,企业领导者的意志常常是俱乐部决策的依据。一般情况下,这种体制下的足球俱乐部,常常有一位特别热爱足球的企业老总,因为老总喜欢足球,便把企业拉进足坛。那么,这些老总懂足球吗?他们充其量就是个球迷,对于足球运动的规律可能知道一点,但是距离“懂足球”的确有差距。但是,他们是俱乐部的决策者,俱乐部在他们手里,不可能搞得“很专业”。
第四,足球俱乐部的短期行为有其必然性。俱乐部走马灯似地换老板,为什么?是企业参与足球的短期行为造成的。比如广州,从1994年职业联赛到现在,一共换了多少家企业?再看看从1994年到现在的乙级联赛的秩序册,一共有多少企业加盟乙级联赛,又有几个能坚持两三年?从职业联赛到现在,北京国安是甲A中惟一没有换老板的俱乐部。
很多人批评假球、黑哨,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腐败现象呢?还是企业加盟足球的短期行为。没有人给裁判送钱,怎么会有裁判收钱呢?俱乐部为什么给裁判送钱?还不是希望从裁判那里得到一点方便,以获得比较好的比赛成绩,有利于企业形象与广告宣传效果。
还有一个重要的弊端,那就是由于注重短期成绩,而忽视了队伍的思想建设。尽管很多俱乐部都向队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但是职业道德教育不能等同于思想教育,因为思想教育中包含的内容除了职业道德,还应该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等。
我们目前的体制属于比较低级的职业足球体制,这种体制下容易产生急功近利,容易突出职业足球的弊端。改变现行的职业足球体制,应该是此次足球反思中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