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感到写作难,主要原因是阅历不广,积累不多,无物可写,要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难题,必须培养中学生自主积累与应用写作素材的习惯。
本文因篇幅较长,将分成四个部分,内容分别如下:
“培养中学生自主积累与应用写作素材的策略(一)”主要论述自主积累的含义以及提出自主积累与应用写作素材的两个途径概念,并对“两个途径”中的“引导学生开生活之源”进行论述。
“培养中学生自主积累与应用写作素材的策略(二)”针对“策略(一)”中未论述完的“引导学生开生活之源”继续阐述。
“培养中学生自主积累与应用写作素材的策略(三)”主要讨论“自主积累与应用写作素材的两个途径”中的第二个途径“引导学生开阅读之流”。
“培养中学生自主积累与应用写作素材的策略(四)”论述的是如何建立“自主积累与应用写作素材激励的机制”。
一、自主积累的含义
自主积累,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观察生活及周围的事物,捕捉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人物等,并以多种形式加以存储的一种语文学习方法。它要求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作多角度的思考认识,从中提炼筛选,积累材料,积累思想认识;它要求学生主动运用阅读课上积累的学法,博览群书,积累佳词佳句,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加强语言储备。具体来说,就是要促使学生养成下边习惯:
(一)要养成自主积累语言的习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性知识,引导学生再分门别类地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断,录在 读书笔记本上,并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在人际交往中用此法积累。
(二)要养成自主积累素材的习惯。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的并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人物等。引导学生把所见所闻及时记录,并作多角度的思考认识,从中提炼、筛选,为相应习作服务。
(三)要养成自主积累思想认识的习惯。要作文先做人。一是通过校内外的生活素材的积累,从中感悟思想意义,感受真、善、美;二是通过校内外的生活素材积累,培养自身的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二者的有机结合,对学生准确、深入地观察事物,表达健康思想有重要意义。
二、自主积累与应用写作素材的两个途径
要使学生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必须建立两个积累的途径:一是引导学生开生活之源,二是要引导学生开阅读之源。
引导学生开生活之源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教学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成什么文字,把生活与作文结合,多多练,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变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促享受。”著称名作家老舍说:“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一阵风,你要记下来,一阵雨,你也要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经常生活,经常积累,养成观察研究生活的习惯。”著名作家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坚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这些精辟的言论都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使写作“泉源丰盛而不枯竭”,必须深入生活。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我们课题组老师努力让作文回到学生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做人,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作文。
一、引导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积累与应用写作素材
集体生活是学生生活极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开展集体活动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一交际工具,因此把组织集体活动与作文统一起来,是必要的,是可以的。
为此,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实验班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球赛,语文竞赛,晚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访问军营,参加公益活动,游览名胜风景,野炊等等。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接触社会和自然,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活动,争当活动的积极分子,上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得到锻炼,增长才干,同时获取素材。
学生积极参加了活动,才会真正做到留心观察、认真体验;有了丰富的体验,才会有倾吐的需要和欲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叙述活动时的情况,交流收获和心得,既活跃思想、勾通感情,又训练写作。
比如有一次我组织班里的学生(实验班)星期天早上到南山进行烧烤比赛。事前,我提出要求:八人一组自由组合,自带原材,组与组开展比赛,评出烧烤能手,评出最佳组合。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为了赢得比赛,在活动中,他们互相配合,自觉观察,善于动脑,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于是,在烘烤活动中,观察、思考、表达,成了学生学习别人,倾吐感受的需要。
星期天晚上,我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各组烧烤活动的情况。或引导他们有条理地介绍活动的过程,或侧重要求他们叙述感人的细节,或启发他们畅谈收获体会……这时,学生不仅有话说而且想说要说,这样说与写成了学生生活的需要了,写出来的文字也常常富有生活的气息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下边是黄建中同学写的《我的烧烤报告》:
我的烧烤报告
黄建中
目的:我是想把一天的饮食问题解决,想窜一回。
过程:11点20分,比约定时间早了20分钟,我正异常潇洒地走向目的地。心想,那一伙人肯定期盼着我就像期盼着放假一样。谁知,一个人都没有,反倒是我一个人在那里期盼了几分钟之后,一个同学才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喊着"Hi",来到我跟前。这时我唯一的想法便是:下次我12点来就不信没人等我。
终于,我们集齐了一个车队出发。到了那里,不知是谁建议到半山腰去烧烤,还描绘得如世外桃源般。大伙挡不住诱惑便决定扎着几十斤东西及三辆自行车向半山腰进军。有个人还斗志昂扬地说,"为了享受,我们冲啊!"说完便两手空空地冲在最前头。我当时真想把手中肉烤叉飞过去。
山腰上还真有一块空地,但垃圾太多。后来发现没有带炭,一个贪官模样的人说,"是我吩咐不用带炭的,山上的柴多得是。"而此时刚下了点雨,怕是搜遍青山也没柴烧了。突然一个放风的跑上来禀报说:"弟兄们,不好了,下面有人怕我们烧山,逼我们下去。"没办法,又一次大转移。
活动正式进入正轨,几个骑着单车风风火火地去买炭,而我们带着极有可能会摸到沾有尿的痛苦去收集废炭。最后我们就进入了最平凡不过的烧烤情景去了,所以我略掉。
收获:免费吃了一大顿,懂得了烧烤常识:一、永远不要想有好位置;二、记得带炭,还有脸上新出生的青春痘。
发现:对我们来说,没有经历过的事,往往看起来什么都会,做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因此,我们对待事物时应减少盲目的自信。
又如在高二下学期,我针对班上男女生交往存在或老死不相往或过火等现象,召开了《谈男女生交往》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学生用纸条写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异性标准,然后统计普遍认同的标准,并宣读;第二步辩论男女生应该怎样交往;第三步模拟表演,题目是《第一次接到纸条,约会的对话》。学生在活动中兴趣很高,积极参与,引经据典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后我要求学生写成文章,学生因有积累,有体验,很快写出较有水平的文章来。下边是滕春锋同学当堂写下的记叙文《心中的她》:
心中的她
滕春锋
我心目中的她,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孩。但是,她有一双与别人不一样的眼睛,漂亮而美丽。从她那水晶般、神采焕发的双眸里,我看到了她那颗美丽、纯洁和善良的心灵。
那是在一个寒风袭袭的早上,周围是那样冷清,我急匆匆的上教室。"碰"的一声,不料与迎面而来的她碰了个正着。在那一刻,我的心紧张得快要蹦出来,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嘴里只能一直地说:"对不起,对不起……"就连头也不敢抬起来看她一眼,生怕看到她那生气的样子,眼睛只是打量着四周,"上帝保佑,幸亏没人看到,否则准要传得个沸沸扬扬,"心里在默默地低咕着。
"喂,你没事吧!"一个亲切而动听的声音把我从胡思乱想中拉了回来,我急忙地答道:"没事,没--事。"这时,我抬起头,看到一个穿紫色外衣,蓝色牛仔裤,留着一头乌黑长发,脸上带着灿烂般的笑容和面布桃花,长着一双水晶珠般惹人喜爱的眼睛的美丽"仙女"站在我面前,我被她的美惊得不知所措。只是本能地,朝她笑了笑;不知怎的,她也害羞的笑了笑,两人呆呆地站着,好像忘了刚发生过的一切。
过了一会儿,先是她美妙、动听的声音打破彼此之间的尴尬场面,相互讲了一些关切对方的话语。突然,她好像是看到有同学走过来,于是匆匆地从我身边穿过。在她从自己身边走过的一瞬间,我感到有一股暖意直冲心头,当我回过神来想问她的名字时,她已走远了。我站在原地望着她那渐渐消失的身影,心里久久不能安定下来。之后,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教室的。
然而,回到教室,也不知怎的,她那"仙女"般样子总在我脑海里涌现,久久不能消失。后来一连几天也都是如此,我陷入了爱的魔力中,然而自己却不知她是否也有这种想法。此后,我终于在同学当中得知,她也是高二(某某)班(某某),于是这种爱慕就更深了。但我知道我们彼此是不可能的,双方彼此都是处于长身体、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时期,还未达到谈清说爱的时候。由此,在经过百般的思索之后,决定将这美好、幸福的偶遇之情深藏在记忆里,让它伴随着自己学习、成长。
同时,如果她也有像我起初的想法,希望她也能走出来,认真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俗话说;"有缘总会再相遇"也许多年后的某时某地,彼此又再相撞,撞出个美好的明天来。
在一次偶遇,她给我带来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同时她也给了我一颗美丽、善良的心,让我懂得了每时每刻,美都在我的周围,只要你善于利用自己明亮的双眸,仔细留意观察,总能发现它。
最后,让我们大家善于利用自己明亮的双眸去发现在我们身边的美丽吧!可能,它会给你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回忆,成为你心中的一个秘密,伴着你度过人生的坎坷、曲折。
以上两篇文章都是作者积极投入了集体活动后,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即丰富的积累)诉诸于文字的结果。实践证明,针对学生的特点,有计划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只要指导得法,可达到育人、积累、写作多丰收的目的。
论文作者:李文林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素材论文; 自主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烧烤论文; 中学生论文; 习惯论文; 《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