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说史: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处女地论文,学说论文,行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行政学说史研究的必要性
(一)行政学说史的研究,是深化行政学研究的需要。
“无史不成学”,每门科学都是如此。经济学有经济学说史,政治学有政治学说史,哲学有哲学史,行政学必然有行政学说史。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为了解决社会科学问题,为了真正获得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的本领而不致纠缠在许多细节或各种争执意见上面,为了用科学眼光观察这个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它现在是怎样的。”行政学是研究国家行政管理规律的科学,而行政管理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行政管理实践中逐步认识和发现的,行政学说史就是要把认识和发现行政管理规律的历史过程展现出来。因此,要使行政学研究得到深化,必须重视和加强行政学说史的教学和研究。
(二)行政学说史的研究,是增长行政管理知识,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
为了促进改革的深化的经济的发展,必须全面加强管理。为此,要狠抓管理知识的学习,狠抓管理制度的完善,狠抓管理水平的提高。如果只学习和研究行政学而不研究行政学说史,所获得的行政知识是不完全、不系统的。通过学习和研究行政学说史,能帮助我们了解行政原理及研究方法的起源;追溯其发展过程,透析每个时期的行政制度、行政环境、各种不同的行政现象、行政观念和应用技术的演化,从而给我们提供一个加快知识综合进程的概念轮廓。研究过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现在,更科学地预测未来。不了解行政学说史,个人在行政活动中只能靠自己有限经验作为思考和行动的依据,而借鉴历史的经验可以帮助人们在进行行政决策时具有更多的可选择方案和解决办法。一句话,学习和研究行政学说史,有助于增长行政管理知识,完善行政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行政学说史的研究,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
在当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竞争,既有经济的、技术的竞争,又有政治的、军事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管理的竞争。能否应用现行国家制度,实现最优化的行政管理,已成为决定国际竞争胜负的关键。要实现最优化的行政管理,就必须学习和研究行政学说史,以借鉴历史上各国行政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例如,英国是历史上第一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世界上第一次产业革命发源于英国,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诞生于英国,按理它似乎应当成为当代西方最强大的国家。但实际情况相反。人们现在看到的英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位次不断下降,“日不落”帝国竟江河日下。原因何在?西方学者认为首先应归结于英国绅士们在管理上的“贵族病”,也就是归结于它保守的管理方法,当然也包括它守旧的行政方式。反过来,美国、日本能成为当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同这两个国家重视科学管理,追求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的高效率分不开的。它们把科学管理和科学技术看成是国家现代化的两个车轮。从英、美、日行政管理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获得许多使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经验,从而促进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可见,我们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学习和研究行政学说史。
二、行政学说史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行政学说史作为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应该包括些什么内容?这是中外学者多年以来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行政学说史研究的对象,是自国家产生以来人类关于国家行政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其任务是研究古今中外行政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脉络;考察行政活动的起源、发展及影响;研究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各种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总结行政管理的经验教训;研究行政原理、行政法规的制定、实施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以建立起全面的、系统的行政学知识体系。
行政学说史的研究内容如下:
(一)古代中国的国家管理思想。重点阐述以孔子为代表的礼义治国思想;以老子为代表的无为而治思想;以孙子为代表的决策管理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制管理思想;以刘劭为代表的人才思想;以及中国古代科举及监察制度等。
(二)早期西方的国家管理思想。重点阐述柏拉图的以学识治国思想;亚里士多德的以法治国思想;西塞罗的官治行政思想;马基雅维利的统治权术与行政规则;官房学派的治国与理财思想等。还有近代资产阶级的政府管理思想,其中包括洛克等人的政府管理思想;汉密尔顿的行政管理思想;密尔的政府管理思想等。
(三)马克思主义政府管理思想。主要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国家政府管理的基本原则;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管理理论。
(四)传统理论时期的行政学。重点研究行政学的创立与分期;政治、行政相互关系的理论;科学管理对政府行政研究的推动;官僚制度理论;传统理论时期行政学研究概况。
(五)行为科学时期的行政学。主要研究行为心理与人际关系理论;组织协作理论与非正式团体理论;行政决策理论;行为科学时期行政学研究概况。
(六)系统理论时期的行政学。主要研究行政的社会系统理论;行政生态理论;有效管理理论;系统理论时期行政学研究概况,行政学的主要研究机构。
(七)中国的行政学。主要研究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行政理论,包括孙中山的政府管理思想,罗隆基的专家政治;张金鉴等人的行政理论;当代中国的行政理论,包括中国社会主义行政理论,中国的行政改革思想,以及当前中国行政学的研究特点与发展方向。
三、行政学说史的学习方法
在行政学说史的学习中,必须将行政学说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处理好,否则,就会与其他课程的内容重复,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具体来说,首先要正确处理行政学说史与政治学说史的关系。政治学说史是研究各阶级、各政党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的发展史以及国家政治制度的历史的科学。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行政学说史是政治学说史的分支学科,重点是研究国家行政管理思想发展史。
其次,要正确处理行政学说史与管理学说史的关系。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行政学是从属于管理学的。管理学是研究一般管理的科学。管理学说史是研究一般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的科学。管理学说史比行政学说史范围更广、历史更长,不能将行政学说史等同于管理学说史。
再次,要正确处理行政学说史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管理规律的科学,侧重于行政原理的研究。行政学说史则侧重于行政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的研究。要在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基础上,在懂得了行政学的基本原理之后,再来深入探讨行政思想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要把学习行政学说史与学习相应时期的行政学著作结合起来。在历史上,每一时期的行政思想,都体现在相应时期的代表人物的行政学著作之中,因此,在行政学说史的学习中,不能离开各个时期的行政思想代表人物的行政学著作。应运用史与论相结合的方法,在学习行政思想发展史的同时,学习当时行政思想代表人物的著作的基本理论观点。要特别强调通读各个时期行政学的代表作。具体来说,主要应读两类著作:
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政府管理的著作,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政府管理的基本原则,列宁晚期著作中有关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管理的论述,毛泽东、邓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府管理的基本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行政管理的基本立场和方法,为改革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奠定理论基础。
另一类是西方行政学者的著作。其主要代表作有《行政学之研究》、《政治与行政》、《论官僚制度》、《行政行为》、《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有效的管理者》等。通过学习,了解行政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早期行政学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政治与行政的相互关系;官僚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原因;官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作用;了解有效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分析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消除行政通病的办法。要对原著作者的理论观点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价,剔除糟粕,吸取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