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策略
音乐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类别,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只要认真观察生活就可以发现,音乐无所不在。其实小学生平时也会在生活中学习音乐,比如自发地学习一些流行动漫作品的主题曲等。只不过在缺少教师的有效引导时,思维尚不完善的小学生没办法将生活中的音乐与音乐课程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而通过生活来加强音乐教学,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音乐美,无时无刻不受到音乐的熏陶,成为教材内容的强力补充。
一、引导学生联想生活
时代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视,还有教材水平的不断提升。仔细审视小学音乐教材可以发现,其内容非常贴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有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但教材篇幅毕竟是有限的,也不可能完全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学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在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状态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适当突破教材的限制,引导学生去联想自己的生活,帮助他们建立起生活与音乐知识内容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有了生活为参照,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会更加深刻。
例如,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的《夏天的阳光》。在这个时期,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在此之前他们的业余时间是比较充裕的,大都有较为丰富的关于夏天的回忆。在聆听乐曲时,教师除了让学生注意感受歌曲的旋律等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去回忆自己度过的夏天时光,在回忆的基础上去感悟。在聆听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乐曲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让音乐变成学生抒发生活感悟的一个渠道。
二、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上文已经提到,生活中是有很多音乐的,包括部分小学生会主动学习和传唱的一些经典动漫作品主题曲。除此之外,还有流行音乐或电视广告的配乐等。数量如此庞大的音乐素材,难免有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部分歌曲可能也不适合小学生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教师不能一概而论,其中也有很多音乐的内容是积极向上、朗朗上口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还能起到一定的德育效果。对于这些生活中的音乐,教师要善于分辨,选择适当的时机拿到课堂上来,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的音乐的认识,有效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例如,人音版小学音乐中的曲目《鲁冰花》,这首歌传唱度很高,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带有一定的感伤色彩。在学会这首曲目后,教师还可以换个风格给学生带来另一首有关母爱的歌曲,比如《听妈妈的话》。这首歌相对《鲁冰花》要更加欢快,曲风等更符合现在较为流行的审美趋势,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欢迎。两首歌结合起来,说明不论什么时代,母爱都是音乐艺术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也能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母爱亲情,养成从流行音乐中吸取积极因素的习惯。
三、发挥家庭教育优势
学生聆听音乐的场景是非常丰富多样的,不论在家中还是外出游玩,他们都会听到各种形式的音乐。有些在音乐方面有兴趣或天赋的学生,其家长还会为他们报名参加一些音乐方面的课外兴趣班。这充分说明小学音乐课堂其实只是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渠道之一,还有更多音乐方面的学习是在家庭生活中不知不觉完成的,家庭教育对此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要注意家校合作,引导家长注意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例如,现在有很多流行的短视频APP,大都与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或以音乐为主打,有大量的小学生家长是这些APP的用户。这就说明这些APP的主要用户对象是成人,很多内容并不适合小学生。教师应与家长进行沟通,不要随便带着学生去学唱或者模仿这些APP中的内容,以免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学生表现出对某种音乐风格的兴趣时,家长可以为学生下载相同风格的曲目让学生欣赏、学习,但最好事先与教师有过沟通,由教师来挑选和推荐适合学生成长水平的内容。
总之,既然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那通过生活来进行音乐教学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对此有着充分的认识。但生活化教学,绝不是把教学的责任完全推给生活,音乐教材仍然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只有以教材为核心,善于发掘和利用生活中有利于推动教学效果提升的内容因素,才能真正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积极作用。相信只要广大同仁能够准确把握住小学生的特征和他们的生活现实,就一定能够取得越来越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先丹.小学音乐教育生活化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9):177.
[2]秦艳.奏响小学音乐生活教学的美妙旋律[J].北方音乐,2018,38(15):191.
论文作者:李金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